APP下载

作文功夫在“炼”字

2018-09-01刘亚英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炼字字眼生动

刘亚英

学生要写好一篇作文,除了做好谋篇布局、选材的工作,还要讲究炼字,用生动的字眼传递情感,用准确的词语呈现思想,写出来的作文就不失为一篇好文章了。前人在炼字上是很讲究功夫的,鲁迅在写《藤野先生》的时候,最初原文是“新的先生”“新的讲义”,后来经过斟酌之后,分别改成了“陌生”和“新鲜”,才准确地表达了自己的意思。知名的作家尚且如此斟酌,何况一般的学生呢?

我在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炼字,渐渐地,学生在写作文时自动自发地呈现出炼字的习惯,反复推敲字词,加强了遣词造句的能力,提升了作文水平。

一、分享炼字趣谈,拨动炼字心弦

古人特别讲究炼字,在古诗词中体现得尤为明显。古人经过不断推敲,字斟句酌,得出最佳的文字来,成为经典流传到现在。古诗鉴赏时,我给学生讲述贾岛“僧敲月下门”的来历,从“推”改为“敲”字的过程;分享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趣事。还有齐己的《早梅》,最初写成:“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但郑谷认为“数枝”已经不早了,不如“一枝开”早,齐己后来拜郑谷为“一字师”。

这些经典的炼字故事当时传为佳话,现在学生听着别有一番滋味,加深了对古诗的印象。老师讲述炼字的雅趣,学生萌生了炼字的想法,在心里种下了在作文中炼字的种子。

二、分析炼字精妙,深化炼字意图

1.细品朴素字眼

有些文言文用词较为简单,但朴素的字眼却能传递出作者炼字的精妙。如《湖心亭看雪》,作者采用白描的手法,只寥寥几笔,就勾勒出朦胧的西湖夜雪图。“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在一句话中连用三个“与”字,却不让人觉得重复罗嗦,渲染了雪夜天地相连,浑然一体的氛围。“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中“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个比一个小,视线从远到近,景物从大到小,瞬间让读者感受到人物的渺小。

文言文如此,现代文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如邹韬奋《我的母亲》,文章开头写道:“我的母亲在我十三岁的时候就去世了”,而文章结尾:“母亲死的时候才二十九岁”,前后都写到了母亲去世,一个“就”,一个“才”,首尾呼应,突出了母亲去世之早,表达了作者的无限痛惜之情。

文字虽然简单、朴素,意思却很丰满。经过老师的分析,学生品读、回味,体会用字之妙。

2.抓取丰富词语

一些课外阅读的文章中运用了形象、生动的词语,老师及时抓取深化,引导学生品味饱满的人物形象,沉浸在意味深长的意境中,让他们炼字的意图在心底开花。

如《唯有少年心》中,“我尽量温柔地慢慢捻开相邻的两张,缓缓掀起再轻轻放下”,这句话运用了一系列的动作描写和叠词,“捻开”“掀起”“放下”“慢慢”“缓缓”。句子读起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学生能体会到一种音韵之美。还形象地描写出了“我”翻书时动作的轻柔,体现了“我”对书本的珍惜,言有尽而意无穷……

如《故乡的艾菜》中,“苦艾很有分寸地开出淡淡的黄花。不管风暴和冰雪,它总能坚忍不拔地点缀幽黑的泥土,很有耐心地独守一方风景。”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很有分寸”“独守”等短语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艾菜旺盛的生命力,坚忍不拔的特点,借助艾菜的品质丰满了母亲的形象。

抓取丰富的词语,生动的修辞,体味文字的魅力之余,再透过文字领悟人、事、物的深刻含义。

3.亲身下水尝試

兴致好的时候,学生写作文,我也和他们一起写,写完了再修改,改完了读给学生听,有时还边读边改。通过亲身下水作文再修改的过程,升华学生炼字意图。

如给学生布置命题作文《有清泉从心底流过》时,我和学生同时开始写,第一遍会粗枝大叶些,语言不够精练,比较粗糙,所以写完后立即着手修改,结束后学生基本也写完了,我再读给学生听。

其中有段话初稿是这样写的:“过往我也碰到过一些老师,但是好像没有哪个老师可以如此耐心地回应我,看见我,我甚至眼眶有些湿润,那颗心脏被感动到了,或许无论老师回应我什么远没有给我回应来的更重要,这就是被看见的感觉。”修改后是这样的:“以前碰到的老师,没有哪一个可以如此耐心地回应我,想到此时,我的眼眶有些湿润,甚至胸中都涌起被感动到的感觉,或许无论老师回应我什么都不重要,但是被看见的感觉是如此的重要!”

我把修改前后的文字都呈现给学生,突出修改前后的差异,修改后的文字突出对比的程度,还通过两个“重要”的反复,传递被看见的重要性。

当我把自己炼字的过程分享给学生,学生看到了前后的差异,他们作文时注重炼字的感觉被深深地调动起来了。

三、作文反复修改,实现炼字成果

做了以上基础工作以后,我再尝试让学生每个月一次作文、多次思考、反复修改,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1.字眼简单却意思饱满

作文语言既可丰富生动,也可简单却饱满。在作文中运用一些简单的字眼同样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有个学生写命题作文《这也是幸福》时,其中写到:“大年初一早晨起床后,在妈妈的要求下开始吃汤圆。”修改过后:“一到大年初一的早晨,妈妈就开始敦促着我吃汤圆。”借助“一……就”这个简单的关联词串联时间和事件,突出妈妈要求家人吃汤圆的心情迫切,也暗示了妈妈希望汤圆带来新年开始的好彩头。

还有个学生的同题作文,在叙述事件的结尾写到:“我感到心头一暖,好像不那么冷了。”只是简略的修改:“妈妈只对我淡然的一笑,我只感到心头一暖,身体却好像不那么冷了。”通过“只”的反复,表达虽然只是生活中细微的发生,却给了“我”无穷的力量,支持“我”继续向前,满满的感动。

2.增添短语带动画面感

有的学生初稿的语言较为枯燥,没有画面感,人物形象也不够突出。如:“父亲把百合红枣汤盛进木碗,放上勺子,看着我。”经过修改后:“父亲小心翼翼地把百合红枣汤盛进木质的小碗里,摆上白底粉色梅花的瓷勺,略带无措地望着我,生怕我从心眼里嫌弃他的‘作品。”用了一系列丰富的形容词,既细化了描写的内容,又突出了父亲给“我”准备百合红枣汤时的用心,对“我”爱之深切,付出的父亲形象跃然纸上。

有的学生把写景的内容穿插在事件中,本可使文章增色,结果却成了为写而写的白开水。如:“一个初秋的下午,开始下起雨来。”过于简单,没有值得回味的地方。修改过后成了:“一个初秋的下午,西边的太阳还懒洋洋地挂在空中,东边却已乌云密布,不一会儿,啪嗒啪嗒的雨点撞击在地上,扬起片片尘土。”多了修辞,多了修饰词,对比手法的运用,使环境描写富有意境,也预示了事件即将发生变化,和后文紧密衔接。

学生修改作文的时候,把丰富的词语,生动的修辞用上去,既使句子形象化,又使表达的内容更为丰满,改善了作文的整体效果,给老师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类似的例子还有许多,但篇幅有限,不能一一赘述。经过两年坚持训练,我既提高了教学能力,还在写其他文章的时候思路清晰,文笔流畅,撰写的家庭教育文章《家长肯定,孩子坚定》见诸报端,《解读影片,尝试心理健康教育新途径》得以发表,对自己的写作水平有了信心。学生则在修改作文的时候用心、用情、用力。

两年的时间,我借助各种途径引导学生“炼字”,增强了学生“炼字”的能力,提升了学生的作文功夫。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周庄中学(214423)

猜你喜欢

炼字字眼生动
生动的冬天
如何让文章更加生动
生动深刻 同享共进
“抠”字眼,暴露干部作风成问题
炼字·炼句·谋篇(外一则)——杜甫《望岳》
剔除口头禅
一个有魔力的字眼
浅谈语文教学中的“炼字”
一个有魔力的字眼
辨别词性,分类作答——例谈如何解答“炼字”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