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角度解读文本,提高阅读有效性

2018-09-01徐雅兰

语文天地·初中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多角度杨绛内心

徐雅兰

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少老师都苦恼于学生的阅读能力不高或者根本就没有阅读理解能力。这无疑在给语文老师敲响警钟:只有教会学生如何解读文本,才能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叶圣陶老先生曾提出“教材是例子”的著名论断,正如他所说,“课本只能当工具看,当手段看。”通过这些工具和手段,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动、工作方面起积极的作用,这才是目的,教师要尽责任,就得努力达到这个目的。

《老王》(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是杨绛先生的一篇记人散文,写于1984年。文中杨绛先生回忆了文革时与老王相处的一段往事。读过这篇文章的人一定会被悲苦、不幸却善良、真诚的老王以及作者“弓腰”关怀的温暖深深地打动。潜入文本深处多角度解读老王,我们就会对文本有更多元、有效的理解:

一、从环境的恶劣中解读“老王”之“苦”

杨绛先生在《将饮茶·隐身衣》中说:“世态人情,比清风明月更饶有滋味,可作书读,可当戏看。”把“世态人情”当“书”读,当“戏”看,不悲、不苦,这需要一种超然的人生态度;而读过、看过后,眼里晶莹的泪水,嘴角含泪的微笑,就是我们内心情感最真实的倾诉。

人,首先是社会人,总是生活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一个人的居住环境似乎与他的工作、收入、能力有着或多或少的关系。作为人力车夫老王在那样特定的历史环境里,只能居住在“一个荒僻的小胡同,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面有几间塌败的小屋。”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精心的修辞,没有比兴的手法,只有“荒僻的”“破破落落的”“塌败的”三个形容词的反复渲染就将老王“家”的荒僻、破落如画面般展现在我们眼前,同时还让我们读后内心有一种淡淡的悲凉。

是啊!没有亲人的牵挂、期盼、等待,“家”又怎能成为“家”呢?一个人孤单单地为生活而奔波着,心灵上没有慰藉。这种来自内心的孤独之“苦”,又有谁能懂呢?“塌败的小屋”里永远没有一盞为老王守候的“灯”。我想:这也是下文老王特别感激我的照顾的原因吧!“陌生的人”却给了他亲人一般的“关怀”,这怎么不让“独在异乡为异客”的老王心存感激呢?

二、从外貌的白描中解读“老王”之“艰”

对于老王的外貌,文中这样描述,老王只有一只眼,另一只是“田螺眼”,瞎的。乘客不愿坐他的车,怕他看不清,撞了什么。有人说,这老光棍大约年轻时不老实,害了什么恶病,瞎掉了一只眼。他那只好眼也有病,天黑了就看不见。 身体残疾,已让老王很不幸;而当老王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冷漠的人们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想象,猜测着老王眼瞎的原因时,却更为不幸——做人的最起码的尊严也被欺侮、被凌辱、被践踏!他们没有给老王一点点关心,一点点周济。眼病已经让老王的生活举步维艰,而人们的“无视”更让老王感觉自己生活在“冰窖”里。

三、从事件的平凡中解读“老王”之“善”

巴金曾这样说过:“友情从这里开始,苦难巩固它,欢乐装饰它,在寒冷中我感到它的温暖,在黑夜里我感到它的光辉。”蹬三轮的老王与作家杨绛的交往,在那个动荡的文化大革命,让我们感受到他们生活的凄苦与艰辛,更体会到他们人性的真诚与善良。

在这样一个病态的社会里,如此不幸的人却还保持着如此善良美好的品质,这是多么的珍贵!老王是在挣扎中生活,他处于社会的最底层,他丑陋、卑微、不被重视,却有着一颗未被世俗玷污的赤子之心!在实际生活中的老王的善,远不止此,还表现在方方面面,任世间变幻如何,只做善事即可。

四、从作者的“善举”中感受老王之“幸”

文中有两个词特别形象生动,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这里的“强笑”“镶嵌”不但准确,而且很含蓄,透露出作者见到老王病成这个样子却还拿东西来谢我们,内心无法言语的酸楚和悲痛。这种友好善良的人性品质让我们感到些许的欣慰:人们之间还有温情存在,人们之间还可相互“温暖”!

纪伯伦说:“别人请求,我们给予,这是美好的;别人没有请求,我们给予,这是更美好的事。” 《老王》,小而言之,是杨绛个人的“老王”;大而言之,应该是我们这个社会的“老王”!

古人云:“本立而道生。”教材文本是教学之本,只有深入发掘教材资源构成的教学内容,让学生贴近教材,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描述的世界,领略文本构成的绚丽风光,即切实深入地教教材,引导学生在教材文本构成的语文世界里多角度解读文本,才能使学生充分领略语言文字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培养语文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阅读的有效性。

作者单位: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万春学校(611130)

猜你喜欢

多角度杨绛内心
选择
选择
内心有光,便无惧黑暗
对一道三角函数题的多角度思考
做一个内心有光的人
一道数列题的多角度思考
原来占据你内心的不是我
多角度写好读后感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杨绛老人的减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