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参数在多发性脑梗死和肺部感染老年患者中变化分析
2018-09-01梁晓浏林正明江建锋
梁晓浏,林正明,江建锋
(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输血科,安徽 合肥 230061)
多发性脑梗死和肺部感染是老年常见病之一,其发病可能和老年患者血管壁损伤、顺应性下降、心脏功能降低及免疫力降低相关。目前诊断手段主要依赖于影像学结果,但对其复杂的致病机制尚未阐明。外周血循环中的血小板除了在止凝血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外,对机体的免疫防御也扮演重要角色,国内外对血小板参数在多发性脑梗死以及肺部炎症中的改变均有报道,而相关的结果存在较大差异,可能和研究对象的年龄因素密切相关。本次回顾性调查两组疾病老年患者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探索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关联性,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设立多发性脑梗死组(n=35,男16例、女19例,中位年龄82.0岁)、 肺部感染组(n=43,男25例、女18例,中位年龄83.7岁)和对照组(n=42,男23例、女19例,中位年龄75.0岁),患者样本来自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入院的老年科患者,对照组样本来自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同期体检人员,三组间研究对象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仪器与试剂全自动血球分析仪(深圳迈瑞公司,型号:BC5800);主要检测试剂均由深圳迈瑞公司提供,血细胞分析用溶血剂:M-58LH溶血剂,批号2015080806;M-58LBA 溶血剂,批号2015051106;M-58LEO(Ⅰ)溶血剂,批号2016022204;M-58LEO(Ⅱ)溶血剂,批号 2016011805。
1.3检测流程采用EDTA-K2抗凝真空采血试管,按标准操作规程采集静脉血2 mL,充分混匀后立即送检,仪器每日批量检测样本前先测室内质控品,在控后检测送检样本,所得数据同步上传LIS系统。
2 结果
本研究发现:血小板参数MPV在三组间有明显差异,其中多发性脑梗死患者MPV(9.269±1.143)fl和肺部感染患者MPV(9.006±1.263)f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MPV(9.599±1.219)fl(P<0.05);肺部感染患者PLT(222.014±115.309)×109·L-1显著高于对照组(192.719±55.335)×109·L-1(P<0.05);PDW在多发性脑梗死组、肺部感染组和对照组结果分别(16.024±0.369)、(16.082±0.579)和(16.064±0.392);而PCT在三组中的结果分别为(0.184±0.059)、(0.194±0.098)和(0.181±0.041);但PDW和PCT两参数在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2。
3 讨论
外周血循环中血小板源于骨髓巨核细胞,具有维持血管内皮完整性和黏附、聚集、释放、促凝和血块收缩功能,且在机体的免疫系统中血小板也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血液分析仪检测血小板参数有PLT、MPV、PDW及PCT,对血小板参数和相关疾病的关联性已成为研究热点之一。目前研究认为:MPV是血小板激活状态的一项指标,大血小板可能具有更高的活性。当MPV值上升时,机体出血时间缩短且血浆的血栓素B2水平上升。而MPV主要取决于骨髓巨核细胞生成时期,后期并无显著变化,仅部分受促血小板生成素调节,当骨髓中生长因子和细胞因子浓度增加时,能促进其产生更大的具有活性血小板,如机体在肥胖、内皮功能障碍甚至心肌和脑缺血时。
表1 不同参数组间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注:PLT单位为×109·L-1,MPV单位为fl
表2 LSD-t法分析有差异的血小板参数结果
本次研究回顾性调查多发性脑梗死和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平均年龄70岁以上),分析其血小板参数(PLT、MPV、PDW、PCT)的可能变化,发现MPV、PLT在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发性脑梗死的老年患者MPV (9.269±1.143)fl显著低于对照组(9.599±1.219)fl。而梁红梅等[1]报道107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MPV变化情况,大、中脑梗死组 MPV 升高,小脑梗死组MPV无差异,MPV的变化可能和脑梗死的发生部位相关。唐万兵等[2]报道109例青年脑梗死患者的MPV变化情况,结论是MPV高于健康对照组。
国外学者对MPV在老年性慢阻肺患者的MPV变化情况报道较多且结果存在差异。Malerba等[3]报道老年慢阻肺患者的MPV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和疾病的进展程度密切关联(急性进展期MPV高于稳定期),推测MPV可能作为一个血小板活化的标志,与慢阻肺人群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相关。Makhlouf等[4]研究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功能和CRP的相关性,其分析参数有MPV、PDW和PCT,得出的结论是慢阻肺患者无论有无糖尿病,3个参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推断血小板功能可能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的系统性炎症调节,并认为可作为一个新的靶向治疗指标。而国内Wang等[5]报道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无论急性进展期还是稳定期)MPV低于正常对照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仅在急性进展期到好转过程中MPV表现为增高。
本次统计分析结果:肺部感染的老年患者PLT(222.014±115.309)×109·L-1高于对照组PLT(192.719±55.335)×109·L-1,而其MPV (9.006±1.263)fl低于对照组(9.599±1.219)fl。研究显示MPV可能和炎症、血栓形成相关联,赵家鑫等[6]分析MPV和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的相关性发现:ST段抬高型心梗患者的MPV 明显高于不稳定心绞痛和非 ST 段抬高型心梗患者,认为MPV 是影响 ACS 患者 ST 段抬高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在慢性炎症中MPV可作为疾病活动性和抗炎疗效的指标,Kim等[7]发现在重度脓毒症或脓毒性休克的患者,重复检测MPV有助于预后判断,并建议应更加重视患者较高的MPV基线水平及MPV增加的趋势。Golcuk等[8]学者研究了社区获得性肺炎人群,得出MPV和28 d死亡率的相关cut off值(8.55 fl),结论是MPV在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中预测死亡率和疾病严重程度有价值,MPV和其他指标相结合可以提高对28 d死亡率的预测精度。Renshaw 等[9]报道患儿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性支气管炎和MPV之间存在强关联性,表现为MPV减低。针对炎症感染性疾病报道的MPV结果差异,可能和病因密切相关,本次回顾性调查分析未对炎症病原体作进一步分类研究。
总之,血小板参数在诸多疾病中的重要意义已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特别是在炎症性疾病和心脑血管栓塞性疾病中研究较多,同时发现在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人群中MPV也发生重要改变。因研究人群存在的年龄、种族差异,以及各种复杂的致病原因不同,导致相关的报道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但随着对血小板参数的深入研究,能够进一步阐明相关疾病的发病机制,为其治疗策略提供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