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古代山水游记的特点

2018-08-31苏俊标

西部论丛 2018年6期
关键词:岳阳楼游记写景

祖国大好河山,山川秀丽,无数的名声古迹,遍布各地,古往今来曾吸引了多少的文人墨客慕名前往,用心灵去感受山川之美,赏自然之美好风光,感怀时事、人生,留下了无数美好篇章。尤其是唐宋时期,不但诗词发展的巅峰时期,而且也是散文蓬勃时期。无数的文人名士与山水同呼吸,共命运,纵情于名山大川,乡村野地。这些游记散文清新明快,深沉博大,是个人与天、与地、与自然、与宇宙精神上的对话,赋个人主观感情于美丽的景色当中,融叙述、描写、议论抒情于一体,景中有情,情中有理,一幅幅曼秀空灵的山水画,营造出超然物外、超脱尘世的境界,独具魅力。

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也十分重视古代山水游记散文这类内容,为此进行了整合,从初中八年级开始就有了专门的山水游记散文文言文单元,如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分别有《三峡》、《答谢中书书》、《记承天寺夜游》、《与朱元思书》等,可见新教材对文言文山水游记散文类内容的重视。而且在考试中也频频出现这类的内容,甚至要求学生对课内的知识进行迁移,与课外的山水游记散文进行比较,对学生掌握此类文章知识的要求在不断地提高。面对此类文章,如何才能更好的把握呢?笔者根据平时的教学,对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作个小小的总结,仅供大家参考。

1必备的描写

任何一篇山水游记散文都寄予了作者浓浓的深情,而其中的情,大多都是因景而生,所谓触景生情,而情感的触碰点往往就是那美妙的景色,所以此类文章中少不了对景物生动形象的描写,或浩瀚的宇宙,或渺远的天空,或奇伟的高山,或涛涛的江水,或芳香的花草,美好的景色在作者的笔下如同一幅幅优美的画卷展现在读者的面前,读者往往通过描写的景物,感同身受,身临其境,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与朱元思书》中有这样的描写“风烟俱净,天山共色”,短短的几个字,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天空高远辽阔,极目远眺,山青天碧,无边无际,浑然一体,豪迈壮阔的画面,让人心胸荡漾,思绪飘飞。

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作者情感的碰撞、激发,都免不了细致生动的描写,给读者展示一幅幅美好、极致的画面。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对景物描进行赏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2变换的角度

写景的散文一般不是固定一个视角或角度去观察、描写景物,它会随着地点的变换,而采用不同的视角来描写景物,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移步换景法,这样才能让描写的景物显得更加有层次感,更加的丰富多彩。如《小石潭记》中第一段“从小丘西行”——“伐竹取道”,“下见小谭”——“近岸,卷石底以出”,随着作者行踪的变换,描写小石潭周围不同的景色,很清晰的写出了作者发现小石潭的过程。后面几段“谭中鱼可百许头”——“譚西南而望”——“坐谭上,四面竹树环合”,俯视——远视——环视,视角在变换,景物也在不断的变换。

3飘飞的思绪——想象、联想

山水游记散文固然少不了景物描写,为了让景物更加奇美、吸引读者,作者在写实的基础上往往要借助大胆丰富的想象或联想,让景物变得奇幻迷人。如《记承天寺夜游》中作者为了突出那晚的夜色之美,作者是这样描写的,“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作者发挥想象,把皎洁的月光与清澈的积水,联系在一起,月色的澄澈、空灵、晶莹剔透顿时显现在读者的面前,让读者的心灵也变得明净起来,思绪飘飞。

《答谢中书书》中“实是欲界之仙都”,作者把眼前美好的景色,想象成了人间的仙境,毋用赘言,短短的几个字就可以让读者同样透过想象领略那里的山川之美。当然,作者写景不是为了纯粹的写景,写景是为了抒情,那么如何让把景与作者个人联系在一起,物我合一呢?那么作者必然要借助联想,达到物中有我、物我相融的境界,从而表达作者的思想意图。所以在教学或学习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之时,都要注意其中联想或想象的运用,可以让文章变得更加浪漫、更加有深度。

4独特的哲思

古代文人情趣高雅,喜欢纵情山水,用美妙的文字描绘美好山川,为世人传颂。但其中独具魅力的是诗人在游山玩水的过程中,因个人的际遇,触景生情,而流露出来的独特思考,也就是由眼前的景而抒发出来的情感,它赋予了作品更加丰富的内涵,寄予了作者与众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蕴含深刻的人生哲学,或旷达乐观,或洁身自爱,或积极进取,或忧国忧民,或超凡脱俗,如不尽的甘露,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后人;如不息的明灯,引领了无数的后辈,激励他们在迷茫的人生旅途中不断的前进。

《岳阳楼记》“若夫霪雨霏霏,连月不开……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岳阳楼阴晴天气的景观截然不同,也引发迁客骚人随景而生的不同心境,天雨人亦悲,天晴人亦喜,这是迁客骚人的游览岳阳楼的心情。然而作者的心境却丝毫不受景致变化的影响,不论阴晴变化,始终坚守着自己的人生追求,站在岳阳楼前,发出了与一般士大夫迥然不同的呼唤“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矣!”置个人于度外,怀社稷于心中,荡气回肠的呼唤,让无数的读者不仅领略了岳阳楼的美好风光,而且看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伟大情怀。读到此处,占据读者心中的不是气势雄伟的岳阳楼,而是形象高大的作者范仲淹。《岳阳楼记》之所以成为古今传颂的佳作,更多的是因为作者这种借景抒发出来的高尚情操、悲天悯人的情怀、心中的大爱。

所以在教学或学习古代山水游记散文之时,不但要注意其中的写景,更要注意其中通过景物描写所表达出来的某种深刻、独特的哲思,它让文章变得更加有深度。

作者简介:苏俊标,男,籍贯:广东梅州,学历:本科,单位:广东省中山市博爱初级中学,教龄:18年,职称:中学语文一级教师。

猜你喜欢

岳阳楼游记写景
孙高华
示范·情境·交流——以“写景要抓住景物特征”为例谈默会知识的作文教学启示
诗“画”岳阳楼
地心游记(十)只剩我一个人
寻梦环游记
寻梦环游记
观五朝岳阳楼
不能为写景而写景
超市游记
写景成语连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