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8-08-31杨如馨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1]。美丽乡村建设关乎“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是美丽中国建设的一部分,也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因此,应当从认真规划、综合治理、产业发展和制度建设四个方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加快社会会主义新农村的构建和完善。
关键词:美丽乡村;乡村建设;乡村治理
1认真规划彰显美丽乡村特色
美丽乡村建设应遵循因地制宜、彰显特色的原则,认真规划明确任务,分层次、分类型、分步骤地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1注重传承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
美丽乡村建设应将乡村整治规划与扶贫开发、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和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保护等规划相衔接,要根据地理特征、民俗风情、历史脉络等要素,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凸显田园风光、农家情趣和乡村文化。同时要尊重乡村风俗和民族习性,注重保留村庄的原始风貌,要以尽可能的少建或不建新民居,少占耕地,以打造宜业、宜居的乡村居住环境为前提,慎砍树、禁挖山、不拆房,保护乡情美景,突出民居特色,契合农民心愿。[3]重点挖掘乡村宝贵的自然生态资源和历史文化资源,在改造、美化亮化原有宅基地的基础上突出古色古香的文化特色,让乡村保留属于自己独特的传统民居,保持着早期的村庄肌理和乡村风貌,对村内传统民居加以修葺改造,重点打造民俗小院,努力给人营造一种统1整洁、漂亮、温馨的感觉。
1.2弘扬传统凸显乡村历史文化特色
梁漱溟先生认为“中国文化的根在乡村,新中国嫩芽必须从旧中国的老根(乡村)中长出来,中国要复兴的前提是乡村文化的复苏”。文化建设是乡村建设的重要基础,乡村建设要在“文化之乡”上做文章,要正确地对待乡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关系,注重传承保护乡村传统文化,通过核心价值引领乡村主流文化,打造乡村自然文化、人文文化,回归本源,弘扬传统文化。將农村传统婚嫁、饮食文化、农耕文化和节庆文化等一并融入村庄文化建设中,着力建设和推进有着古老传说或古典遗迹的村庄,突出乡村历史文化特色,凸显富有历史文化特色村庄名片,提高乡村的特色品味。
2综合治理保障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农村环境整治为突破口,以美丽乡村建设为导向,加大农村环境治理力度,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2.1治理环境美化农村人居环境
在美丽乡村建设工作中,以农村环境整洁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重点应围绕道路两侧及乡镇所在地和中心村,针对农村“五乱”(乱堆乱放、乱修乱建、乱停乱摆、乱涂乱画、乱扔乱倒)突出问题,大力实施“三清”(清洁家园、清洁田园、清洁水源)、“四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环境美化、房屋亮化)、“四改”(改厕、改圈、改灶、改院)、“五通”(通路、水、电、有线电视和网络)、“六有”(村有垃圾场、社有垃圾池、户有垃圾箱、人有厕、畜有圈、机有棚)的环境整治。按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要求,结合实际条件,推进人畜科学分离,合理规划畜禽圈舍和养殖集中区,大力推行沼气池建设,改善卫生环境。大力开展村庄造林绿化,实施重点小城镇绿化工程建设项目。积极动员群众在房前屋后、道路两旁、村庄周围、田头地埂开展造林绿化,建设绿色家园。
2.2完善基础设施保障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要以改善农民住房、吃水、出行等基本生活条件为底线,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相结合,实施农村畅通工程、安全饮水工程、危房改造工程。加快推进以“通村道路、安全饮水、危房改造”为重点的村庄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实施以公共服务便利、村容村貌洁美、田园风光怡人、富民产业发展、村风民风和谐为基本内容的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可憩可游、宜业宜居、美化亮化的农村人居环境。同时,还要努力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资源向农村倾斜,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提高义务教育巩固率和新农合参合率,使农民群众有更多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3产业发展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离不开产业支撑,因此,要把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结合起来,深入实施现代农业发展行动计划,狠抓特色产业培训,加快推进农村电子商务,加强农民技能的培训。以西部地区为例,要结合当地自然条件和地域特点,扶持发展以玉米、马铃薯为主的旱作农业、以牛羊为主的草食畜牧业、以优质林果、高原夏菜、中药材等为主的优势特色产业,推进“一村一业”、“一村一品”,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4]。要充分利用每个乡村的独特的地理优势和人文优势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以“互联网+养生+旅游”的创新模式,打造“旅游度假、健康养生、文化体验”的复合型健康养生特色乡村。
4加强制度建设范化美丽乡村管理
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鼓励乡村积极探索自来水管理、道路养护、垃圾污水收集处理、村庄卫生保洁、矛盾纠纷化解的乡村管理机制。建立完善乡村管理的区域责任制、门前三包制、评比奖罚制、定期打扫制、巷道联洁制等管理制度,实行主干道由保洁员打扫、公共区域由热心群众打扫、房前屋后实行三包责任制的环境卫生长效管护机制,为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5新风蔚然彰显乡村美丽
要加强乡村道德法治宣传教育,及时处理化解群众矛盾纠纷,切实发挥文化广场、文化活动室、活动演练、文化休闲、健身运动功能,积极组织开展各种有益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团结友善意识和文明和谐程度。各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也迎头赶上,各村要积极制定村规民约、开展文明评选、倡导文明新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美丽乡村新风蔚然,使农村邻里和睦、村风文明、民风淳朴。通过开展“读家书、学家训”活动,让村民在接受优秀传统文化中实现心灵净化,通过开展“文明村社”“模范婆媳”“好邻居”等身边模范的评选活动,以快板、小品、说唱、广播等形式进行宣传,推动形成向善向好的乡风民风。
参考文献:
[1]人民网.中共十九大报告
[2]人民网.习近平小岗村释放农村改革信号——“让农民尽快富起来”
[3]甘肃省人民政府网.让乡村美起来——甘肃省美丽乡村建设综述
[4]每日甘肃网.甘肃美丽乡村建设提升群众幸福感
作者简介:杨如馨(1992—),女,汉族,山东莱阳人,山西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业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