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诚对待每一个孩子
2018-08-31刘书竹
摘 要: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学说中所强调的人的价值、人的尊严、人的主体地位和人的个性的充分、自由的发展;哲学家詹姆斯也曾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要求是渴望被肯定。”这些对人的本性的科学揭示,就给教育者一个启迪:在教学中老师在人格上和学生是平等的,在教育学生时要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充分尊重、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师生之间才能敞开心扉,心情舒畅的开展教和学。
关键词:尊重;素质教育;理解;信任
1尊重学生的人格与个性
尊重,首先就是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人格。从教者的角度看,优秀者的可爱,使对他们的尊重就很容易兑现,但我们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处于弱势的所谓“学困生”的人格尊严更应维护。学困生长期形成的自卑心理,却很容易使内心的自尊之花凋落,而自尊心恰恰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因素。所以,教育者决不能冷落、歧视“后进生”,而应在学习上、生活上给予更大的关注。真正从内心接纳他们,尊重他们的人格,使学生感受到人与人的平等,以及被关注、被理解的温暖。
尊重,其次就是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尊重他们的个性心理。要坚持发挥学生的特长,扬长避短,使其主要方面能够“大有所为”,这往往是开拓杰出人才脱颖而出的必由之路。那种课上课下、校内校外一律要求平均发展的作法,那种用强制手段去勉强形成学生兴趣爱好的作法,用心虽好,效果却很差,那是不可取的。这就要教育者在实施教育时培养学生的“个性化 ”,或者说是发展学生的“多样化”。素质教育强调给学生提供“全面性”的教育机遇,当然这就不等于要求每个学生必须 “面面俱优”。相反,这 “全面性”的教育机遇恰恰是为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开辟了多种选择的可能性。某个学生在这一方面缺乏“天赋 ”,而另一方面却可能极具“潜能”。能够“面面俱优”的学生是极少数的,而“一无所优”的学生也是极少数的。只要教育得法,给学生提供发挥所长,获得成功发展的机会,大多学生都会成为有用之才的。
在实施教育时,正如素质教育强调的让学生发展“多样化”,要允许学生以发挥“天赋”潜能的优势去带动整体素质的提高。教育者这时就应该尊重学生的个性心理,不能盲目地千篇一律。不仅要注重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还要重視学生现在的一般发展对于未来的发展价值和迁移价值,而且更要重视直接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要使学生学会学习,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和信息加工能力。
2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
理解,就是理解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在与他们交往中,我们应当善于置换角色、将心比心;应当“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应当对任何人都不要求全责备。对学生来说,首先是要把他们当人看,不仅如此,还要进一步把他们当儿童看。只有这样,才会对他们的所作所为有所理解,不致于横挑鼻子竖挑眼,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只有理解了学生的思想和行为才能使我们的工作深入到人心。
我们的教育模式多是告戒学生“不许什么”可“许”什么就想得很少。比如,不许吃零食,不许看电视,不许打游戏机……我们教育时应该注重引导,不要严禁,这样,学生就会容易接受,如果忽略了这一点,就会致使学生有反感的情绪。我们在教育时要理解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就必须通过看、想、听等多种形式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才能解决问题。否则就谈不上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更谈不上塑造和教育学生了。
3信任学生的力量和价值
信任,就是要相信每一个人的力量、价值。学生的智慧、才能的发展需要有一种环境、机会和条件,作为教育者要通过各种方方面面来激发学生的热情、责任感和成就欲。让学生认识到目标价值和个人经过努力完全有能力去实现目标价值。
教育者就要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创造条件,给学生各种表现的机会。就算是“学困生”也要信任他们,让他们懂得自身的力量和价值,知道自己也有闪光的机会,激发他们奋发向上的心理。
信任,是尊重和理解的集中表现,只有相信一个人,才会谈得上对他有所尊重和理解;否则,一切都会落空。
作为老师,教育时应该诚心诚意的尊重、理解和信任学生,应该随时随地的激励、宽容、提醒学生们。只有时刻把学生摆在心中,多为他们着想,做到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他们才会心悦诚服地接受教育,主动地提高自己,才能快乐成长。
作者简介:刘书竹(1979—),女,汉族,湖北保康籍,本科学历,中学一级职称,研究方向是班主任管理及初中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