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心”转变了“德困生”
2018-08-31谭本莲
1案例回放
“谭老师,王浩又在打别人。” “谭老师,王浩又在打别人。”这个小小的报告,孩子们稚嫩的声音,在我耳边一次次响起,回音不绝。一个个“又”字时时触动着我的心灵。王浩,王浩…..嗯!我边回答边摇着头也感觉不能理解:今天刚入小学一年级的他,为什么“又”在打人,难道这个孩子是个傻子,只会打人吗? “谭老师,王浩又在打人。”又一个稚嫩的声音把我从沉思中叫醒。我对第一个打报告的小男孩说:“你认识王浩吗?他经常打人吗?”小男孩说:“嗯,他最喜欢打别人,读幼儿园的时候,王老师天天叫他跟着老师;他不跟着老师,他就要打我们,还拿我们的东西。”同来打报告的孩子们争先恐后的你一言,我一语。“好了,不说了,你们带我去找他吧。”我在操场上找到他,叫住他,小声地问道:“你叫王浩吗?”他用不安的眼光瞪着我,沉默不语。我又小声地对他说:“你认识我吗?”他开口说话了:“你是谭老师,刚才上课时,你告诉我们了。”咿,这个孩子不傻啊,记忆力不错,而且语言表达能力也不错。我仔细打量了一下这个胖乎乎的小男孩。个子又高又壮,肥头大耳,眼睛炯炯有神,一看就是一个聪明的孩子!我亲切地对他说:“跟我去办公室。”他却岿然不动,我又说了一遍,他依然一动不动地站着,我只得拉他走进了办公室。我轻声地问道:“你刚才在干什么呢?是不是做错事了?”他用不安的眼神盯着我,却不说话。在我的耐心引导下,他承认了错误,向老师保证以后不打别人了。在以后的五天里,他每个课间都有打人行为。每次都是知错认错,就是不改错,让我时时都在为他操心,担心。也就是在这五天的时间里,我对他有了很深的了解。他聪明,但非常懒惰,学习不主动,不想学习时,老师怎么说,他都不理睬;他思维敏捷,可上课多动且不讲规矩;他好奇心强,可他不懂危险,不顾后果。我强调不能爬树,不能翻越栏杆,不能爬篮球架,不能去捅马蜂窝,不能打骂别人,可他偏要去做。我还发现他有很多优点,爱劳动,不怕脏,爱帮助别人,改完作业还能向老师致谢后离开。于是我认定这个孩子本性是懂事,善良,有礼貌的。他如今在学校里的调皮捣蛋行为是有原因的,因此,我也暗暗地告诫自己,这个聪明活泼,热情奔放而又没有自制力的孩子,我一定要改变他!我一定能改变他。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这两年多艰难的育人历程,用我的细心、耐心和爱心改变了他。
2诊治妙方
一是重家校沟通,给家长一剂“败毒散”。对孩子有了更深的了解后,我带着孩子为什么会有这样过激的行为的疑虑,走访了家长。通过和家长的交谈,知道孩子从小受到溺爱,养成了一些不良习惯,上了幼儿园,时常不守规矩,我行我素,造成了一些不良后果。家长没有好的办法,惩罚孩子错误的唯一方法就是打骂。我豁然开朗,明白孩子为什么喜欢打人了。我采用闲聊的方法,让家长明白,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幼儿期是孩子模仿能力最强的时期,家长要用爱心正确引导孩子认识自己的错误,改变自己的错误,并改变自己的不良习惯,教育孩子不能这样简单粗暴,并告诉家长如何平等、耐心地和孩子沟通的技巧。家长认为老师的建议很有道理,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决心克制自己的坏脾气,用正确的方法教育孩子。家长“败毒”了,孩子受到濡染,孩子慢慢改变不良习惯。二是重表扬鼓励,给孩子开一剂“还魂汤”。我坚信,好孩子是夸出来的。于是,我减少对他的批评,耐心教育,引导他扬长避短。如果发现他的“进步”,我就及时表扬鼓励,让他明白做学生的规矩,慢慢养成良好的习惯。记得有一次,一个同学上课呕吐不止,他竟然主动提出打扫呕吐物,我惊讶于孩子的“变身”:“你做得真好,是大家学习的榜样”!在热烈的掌声中,我分明看到“胖墩儿”的笑容是那么灿烂!还魂归真,德困生也有自己的受尊重、得表扬的心理。在一次次的引导下,他的缺点不断改进;在一次次的表扬中,他的优点不断发扬。
三是重耐心爱心,给教育开一剂“长生丹”。短暂的表扬短时间内可能奏效,同样的话不能反复说,否则学生也不会爱听。为了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我着力培养他的爱好,放大他的课余生活。我发现他爱读书,就帮助他以读书之“静”制性格毛躁之“动”;我发现他声音好听,就帮助他以朗读之“静”制爱发脾气之“动”。在书中,在故事里,他的“打人”习惯逐渐得到矫正,他开始健康快乐的成长。
3感悟体验
“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谁牵挂孩子,孩子就牵挂谁!”我面对一个孩子的懵懂无知,始终没有放弃。我骄傲,我自豪,因为我终于改变了他!我相信,教师的细心、耐心、爱心是德困生的减震器和降压阀,有了我们的“减震降压”的说服和“厚德如霖”的诊治,德困生定能成為一名优秀的学生。
作者简介:谭本莲(1968- ),湖北省宜昌市秭归人,专科毕业,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育;职称:一级教师,单位:湖北省秭归县郭家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