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本科应用型人才规格定位初探

2018-08-31张健

职教论坛 2018年4期
关键词:定位高职

摘 要:高职本科发展转型首当其冲地是要解决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的基本问题。这一规格需要遵循以下逻辑前提,即要联系中高职人才规格定位进行系统性思考,要有利于现代职教体系的建构,要有跨界整合的哲学思考,要进行自身定位的元思考。采用中高本系统比较的方法,从性质、特点、价值几个维度分析高职本科人才规格定位的内涵,得出了中职是培养经验技能、操作型的实用型人才,高职是培养策略技能、复合特征的高端型人才,高职本科是培养拥有智慧技能、知识技术性特征的创新人才的结论。

关键词:高职;应用本科;人才规格;定位

作者简介:张健(1955-),男,山东郯城人,滁州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教育部职教中心所特聘研究员,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整合及课程论。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8)04-0033-05

一、高职应用本科产生的逻辑因由

第一,长期以来,我国的本科教育一直是学术和精英教育的“产床”。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迅速膨胀的本科院校和人才培养数量,使精英的身价开始“缩水”、含金量被“稀释”,尤其是扩容背景下,升格的地方本科院校更是处在精英不“精”、能力不“能”的尴尬“夹缝”中,办学定位不清、专业特色不显、就业效果不佳,转型发展成为这类院校的必然选项。第二,从人才需求的比例看,“欧洲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一般在8∶2,这与社會经济发展对人才供求的结构是相吻合的。”[1]而我国当下的比例按通常人们所说的,“高职已占到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来反推,也达到50%,远远超过20%的需求量。显然,这样的人才结构必然造成人才供求的失配。一方面,大量过剩的人才“萝卜”找不到自己的岗位“坑”;另一方面,大量期待高端知识技能型人才来填充的岗位“坑”又空着,非常不合理。所以,厦门大学潘懋元教授强调:“在传统的大学理念中,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地方。但是,中国社会不仅仅需要研究高深学问的专门人才,而且需要数以千万计的专业性的、应用性的、职业性的技术、管理、服务人才。”[2]“数以千万计”的这类人才,显然不能与应用技术类本科人才无涉。第三,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连续34年以10%的速率高速增长,中国的经济已发展到了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驱创新发展的关键期,对人才需求将进一步提升高移。正如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指出:“加快转方式调结构促升级,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关键是要有升级版的劳动力结构与之相适应。”[3]第四,随着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在产业的转轨升级过程中,面临着产业链整合、工艺流程改造、优化管理、技术创新等重大使命,要求职业教育培养出相应的人才能够担当这样的使命。这样的人才必须具备以下能力:一是可以解决高难度操作问题。二是完成技术革新和工艺流程改造。三是适应性强,可以适应日益普遍的岗位流动。以上因素共同作用的叠加效应,使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转型,培养更高层级、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型人才提上了议事日程、成为势所必然。

发展高职本科是职业教育由来已久的期冀,是职教人心中难以释怀的一种心结、守护的一个发展梦想,也是中国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创新必须补上的一个“缺环”、建构的一个层级。2014年6月召开的第三次全国职教大会一个最大的创新“亮点”,就是对发展本科高职的明确定调和适时“松绑”。《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第五条,“创新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明确提出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建立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学位制度。”在第二十二条中,又强调“支持一批本科高等学校转型发展为应用技术类型高等学校”。《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中也提到,“高等职业教育,在办好现有专科层次高等教育学校的基础上,发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培养本科层次职业人才。”可以说,这些顶层的政策信息吹响了高等职业教育向着本科领域挺进的进军号,是职业教育体系完善创新过程中迎来的一个新的历史“节点”,是可以载入史册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职教发展的里程碑,它将为职业教育体系完善提供全新的发展机遇,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再次蓄能,使其能量“满格”,重新上路。

发展高职本科,是一个全新的课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和澄明,其中人才培养规格定位就是一个首当其冲的前提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人才培养的方向都不明确,规格标准都搞不清楚,所谓培养,就只能是盲从的培养,糊涂的实践。一如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梁卿博士指出:“从当前来看,当务之急是要理清应用技术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应用技术大学培养的是本科技术技能人才或应用型人才。这虽然正确,但对引领人才培养来讲并不够,还应该进一步明确本科技术技能人才或应用型人才究竟是什么样的人才。”[4]本文拟就这一问题谈点思考和浅见,意期引“玉”和引发深入的思考探究。

二、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规格思考的逻辑起点

什么是人才培养规格?规格,原指产品所规定的型式和标准。这里所强调的人才培养规格是指人才产出的质量规定和式样,它是目标层面的规范。对应用技术本科转型发展具有定位引领的方向性意义,也是人才培养必须率先明确的逻辑前提。因为不同的目标必然导致不同的教育设计。而只有搞清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才能确定“如何培养人”的方案。

(一)对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定位要进行系统性思考

高职本科人才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系统链条上的一环。考量其人才培养规格,一定要有一个宏观的视野,用整体的眼光看待职业教育人才的不同特性和系统布局,明确中职、高职、应用技术类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不同规格。不要一研究本科人才规格,就只看到本科这一个“点”,就把它“择出来”进行孤立的、割裂的、静止的思考,而不及其余。这样极易造成“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顾此失彼的定位偏颇,迷失本科人才在职业教育体系中所处的方位、应有的归属和定位。换言之,高职本科人才规格的定义,一定要放在与职业教育其他层次人才培养规格的关系与比较系统中和坐标上予以澄明和揭示,才能看清中高本不同层级职业人才的规格差异,才能更好地理解高职本科人才规格定位的逻辑因由及科学性,才具有令人信服的定性价值和逻辑力量。

(二)本科人才规格定位要有利于现代职教体系的建构

现代职教体系的建构是我国职业教育宏观战略布局的诉求,《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要“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立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这对打破“天花板”,打通“断头路”,建构我国纵向到顶、横向到边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一个極大的“利好”。相应的,对“中高本”人才培养规格的研究,也一定要有体系意识,使其规格定位既相区隔、又相联结,既是独立的纽结、又属系统的网络,形成相互关联、彼此衔接、层级呼应的人才培养体系。

(三)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定位要有跨界整合的哲学思考

职业教育不同于定界的学科教育,定界的学科教育是以知识为主的,培养的是研究型、教学型或研究教学复合型人才。职业教育则不同,它是跨界和整合的教育。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也应该具有跨界属性。例如,《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对高职人才规格的定位是“高等职业教育重点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创新型的技术技能型人才。”“三型”的定位描述,即体现了跨界和整合的理念。同理本科高职人才的规格定位也应该循着这样的思路去思考、界定,才符合职业教育人才规格的本质属性。

(四)本科人才培养规格转型要进行自身定位的元思考

本科院校向职业院校转型,究竟是转为职业教育本科,还是转为普通本科应用?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定位。关系到究竟是归属普通高等教育体系,还是职业教育体系的大问题?我们认为,要转就彻底转过来,转到职业教育的轨道上来,充当职业教育的“鸡首”,放弃普通本科“牛后”的地位和留恋。这是关乎人才规格定位的前提性问题。如果是普通本科应用,按照国际上人才的“四分法”,分为学术型、工程型、技术型、技能型四种类型,它是属于工程和技术型人才。如果是职业教育本科,就是技能型人才,是有一定区别的。职业教育本科只有纳入到职业教育类别和体系中来,才能实现真正的转型、转轨,而不是形转而实不转、而神不转。正如中国教育学会会长钟秉林先生在中国——爱尔兰应用技术型教育创新发展高层对话会上的发言指出:“从某种意义上而言,应用型本科教育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一个层次,也是普通本科高等教育体系中的一种类型。”我们对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的讨论,就应该建立在这一定位的基础上。因为只有这样,所建成的职业教育本科才是隶属现代职教体系的,而不是与这种体系貌合神离“两张皮”的,果如斯,那将是违背本科转型本义和初衷的。

三、分析高职本科人才规格定位的三个维度

当我们把高职本科人才也归到技能性人才范畴和大类后,对这类人才培养规格的定位就需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这样的讨论必须放在与中职和高职人才规格定位比较的系统中,这样的讨论才是系统的、建设性的、富有逻辑层级性的和具有说服力的。二是职业教育类人才是跨界的、复合性人才,因而对高职本科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的讨论,需要明确人才定位的几个逻辑维度。我们设定的几个维度是性质的、特点的和价值的。

(一)性质维度——技能

技能是什么?《辞海》的定义是:运用知识和经验执行一定活动的能力叫技能。技能是应用专门技术的能力。技能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基于“操作”难度增大而呈现出复杂性的动作难度技能;一类是基于“认知”思考增加而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知识含量高的技能。前者对应的技能型人才是技术工人、技师、高级技师,后者对应的技能型人才是技术工人、技术员、技术师。技能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经过练习形成的对待和完成某种任务的活动方式。它是知识与技能的复合,技术与技能的联姻。它是职业类人才的共有本质。

技能也是分层次的。有经验技能、策略技能、智慧技能。分别对应于中、高、本不同的人才层次。经验技能是实操技能,是在操作过程中积累和习得的“怎样做”的技能。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技能旨在掌握“初级技能”,是实操层面的技能,要求“会做”,主要是通过反复练习操作掌握的,其所追求的是达到熟练的境界即可。策略技能是改进技能,是在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的“怎样做得好”的技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技能旨在掌握“高级技能”,它是策略型和改进型的技能,不仅要“会做”,而且要善于思考,能够“巧做”、“做巧”,追求的是一种熟能生巧的境界。智慧技能是高超技能,是对经验技能和策略技能的升华和超越,是追求“怎样做得更好”的,力图掌握技能操作的规律,达及“进乎技也”的哲学上的“道”的境界。比如技术的改进与创新,优化与完善,都是属于智慧技能的范畴。智慧技能亦指智力技能。姜大源先生指出:“技能最高层次为‘实践智慧。那些具有实践智慧的‘大国工匠,是与钱学森等大科学家平起平坐的。”[5]因为这种实践的智慧技能已不是一般的基于经验的动作执行的操作技能,而是指能够在头脑中对事物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智力活动,而完成的操作智力含量很高的复杂的高端技能。尤其是在信息化时代,应用技术型人才进一步走向智能化,强调知识和技术对技能的引领,在美国就有人提出“知识工人”的概念。概而言之,经验技能的最高境界是“熟”,策略技能的最高境界是“巧”,智慧技能的最高境界是“道”。《庄子·养生主》庖丁解牛的寓言,颇能说明这几种不同技能的关系。“族庖,月更刀,折也”。一般的厨子解牛是用刀砍,所以一个月就要换一把刀,但他也会解牛,这是经验技能。“良庖,岁更刀,割也”。好的厨子解牛是用刀割,一年换一把刀,这是策略技能,已经做了改进,有了“巧“的成分。“今臣之刀十九年矣,而若新发于硎”。而这位姓丁的厨子一把刀已经用了19年了,还像刚从磨刀石上磨出来的一样。因为他对牛的感知是“目无全牛”,解牛上手时是“以神遇而不以目视”,“依乎天理”,“因其固然”,顺应牛体结构的缝隙而运刀,所以他的技能已达到了顺应规律、“进乎技也”的境界,是一种智慧技能。本科高职人才应追求智慧技能的培养。

有人也许会质疑,我们为何只提技能而避谈技术,难道职业教育不培养技术人才或人才的技术吗?这样的质疑当然是有道理的。我们的回答是,技能和技术是不分家的。技能中包含技术,技能是对技术的开显;技术也离不开技能,技术是技能的支撑和引领。所以我们讲技能,并不排斥技术,二者是内在融合、有机浑成的,只是就职业性和职业教育的主导倾向而言,我们突出强调了技能罢了。

(二)特點维度——能倾

教育心理学中将人的能力倾向简称为“能倾”。它是指一个人经过适当的学习或训练后展示出的完成某种职业活动的可能性、潜力和特长。中高本不同层级的职业人才其能倾取向是有一定差异和不同的,彰显出三种人才的不同特点。第一,从能倾取向看,中职的能倾取向是操作。他们是一群形象思维占优,而抽象思维较弱的群体,学习知识的能力并不是他们的特长,但他们追新乐动,喜欢尝试,动手能力强,所以宜于培养成操作技能型人才。本科层面人的能倾取向是知识。他们是一群喜好学习、思维能力较强的群体,起码也是知识接受能力比较强、知识基础见长的人。它要求这类“从业人员具有更高的理论水平和更强的实际工作能力,能够把科学发现转化为工艺流程,把宏观决策转化为微观管理。这种人才既要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又要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不仅有较强的分析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和组织工作的能力,还应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6]所以他们是知识技能型的人才。中职和高职本科,前者远离知识,故偏重操作;后者侧重知识,故弱于操作,都是执其两端而见长的。高职是复合型的,他们是介于中职的操作和本科的知识之间的,是执其两端取其中,双方的特点兼而有之,故而我们称其为复合技能型人才。概括起来,中职培养的是操作技能型人才,高职培养的是复合技能型人才,本科培养的是知识技能型人才。比如机械技术领域,从业者分为一线操作者、设备维修人员、装备设计工程师和机械技术研发人员。此三类人才可分别对应于中高本的规格定位和岗位层次。第二,从职业性质的特点看,职业领域的人才工作,可以分为劳动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和知识密集型三种。这是三种内在含量不同、逐级提升的产业类型,其对人才需求恰与上述三种人才形成一个大致的对应关系。劳动密集型对应于中职人才,技术密集型对应于高职人才,知识密集型对应于本科职业人才。第三,再从不同的智力特征看,经验性智力是基于个人过往的经验(缄默知识),而形成的顿悟和动手制作能力,它是对应于中职人才的。组合性智力是指运用知识分析整理信息能力,涉及思考、判断、推理等能力。它是对应于本科高职的。高职是复合性的,既具有中职的经验能力,又具有本科高职的知识组合创新潜能,他们是介于二者之间复合性的。

(三)价值维度——功用

中高本不同层级的人才具有不同的价值区分,由此构成了人才规格定位的第三个维度,即价值功能维度。中职培养的人才是操作性的实用人才,重在动手操作的“用”,他们是那种一线的,能把设计的理念、图纸转化为实际产品的人。高职专科在本科高职尚未出现之前,一直是职业教育的顶层存在,其所培养的人才亦被称之为“高端技能型人才”。这类人才既是技能的,具有中职人才的动手制作、经验操作能力,同时又是高端的,能够解决生产操作难题的人员。比如同是汽车专业的人才,中职生更侧重实际的操作维修等,而高职院校的毕业生则更多从事汽车故障排查与维修有关的工作。高职本科是创新型人才。创新并非本科人才独有,中职的经验操作、高职的策略复合人才都有创新。只是与其相比,本科应用型人才对创新的要求有鲜明的特点而已。这种创新对知识的要求更高,更加强调知识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将科学的新理论变成新技术,是一种开发性创新。这种创新不同于技术运用创新,技术运用创新偏重技能,技术开发创新偏重设计,它是以科学为支撑的、将新技术运用于生产过程或社会活动过程。因而高职本科生应更加重视其创新思维、创新方法、创新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以上三个维度人才培养规格定位的对照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中高本三个层级人才的基本规格(见表2)。

其综合描述性结论是:中职是培养拥有经验技能的操作性实用人才,高职是培养拥有策略技能的复合性高端人才,高职本科是培养拥有智慧技能的知识技术性创新人才。

以上观点,仅个人一得之见,一家之言。期待能有更多的人参与关注并研究讨论这个问题,以便对这一问题获得更加清晰、准确、科学的认知,正确指导本科转型和人才培养工作,为职业教育发展贡献自己的才智。

参考文献:

[1]孟庆国.地方高校转型发展呼唤顶层设计[N].中国教育报,2014-01-06(04).

[2]潘懋元.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J].中国高教研究,2001(12):16.

[3]鲁昕.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人才支撑[EB/OL]. http://news.xinhuanet.com/hr2013-03/26c_11

9961295.htm.

[4]梁卿.2015:职教大事有我——10位职教人的10件职教事[N].中国教育报,2015-12-31.

[5]姜大源.高等职业教育:中国对世界教育的独特贡献[N].光明日报,2015-10-27(15).

[6]庄西真.普通本科院校转型:为何转 转什么 怎么转[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21):84-89.

责任编辑 肖称萍

猜你喜欢

定位高职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
难与易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巧用“余数定位”,突破周期函数的计算问题
贵州高职院校招考录取将与高考相对分开
对学生专业社团在高职院校如何定位的几点思考
理想的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