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几何新定义,形成解题新策略
——以一道中考几何新定义题为例
2018-08-31江苏省清江中学张绍俊
☉江苏省清江中学 张绍俊
一、考题呈现
考题 (2018年江苏淮安中考卷第26题)如果三角形的两个内角α与β满足2α+β=90°,那么我们称这样的三角形为“准互余三角形”.
(1)如果△ABC是“准互余三角形”,∠C>90°,∠A=60°,那么∠B=__________.
图1
图2
(2)如图1,在Rt△ABC中,∠ACB=90°,AC=4,BC=5,如果AD是∠BAC的平分线,不难证明△ABD是“准互余三角形”;试问在边BC上是否存在一点E(异于点D),使△ABE也是“准互余三角形”?如果存在,请求出BE的长;如果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3)如图2,在四边形ABCD中,AB=7,CD=12,BD⊥CD,∠ABD=2∠BCD,且△ABC是“准互余三角形”,求对角线AC的长.
二、思路突破
第一步:理解新定义
在问题分析求解之前,必须先对问题所涉及到的几何定义进行直观理解,“三角形的两个内角α与β满足2α+β=90°”,以图3所示三角形为例,如果2∠A+∠B=90°或者2∠B+∠A=90°,那么△ABC可称之为“准互余三角形”.依据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可知:如果存在关系“2∠A+∠B=90°”,那么∠A必须小于45°,∠B小于90°;如果存在关系“2∠B+∠A=90°”,那么∠B必须小于45°,∠A小于90°,两角必须均为锐角.这样结合具体的图形可以充分理解问题中所陈述的新定义,有利于后面的思路分析与突破.
图3
第二步:问题总体分析
基于上述对于定义的理解,对于问题(1)可知,由于∠C>90°,∠A=60°,如果△ABC是“准互余三角形”,那么只可能存在一种情形,即2∠B+∠A=90°(∠B<45°),代入角度即可求解.对于问题第(2)问,探求点E是否存在,可以先假设点E存在,然后分情况来分析,如果点E位于BC边之上,很显然∠AEB>90°,那么同样只可能存在两种情形,后续只需结合几何性质分析即可.最后一问是在四边形中的△ABC为“准互余三角形”时,求解对角线AC的长,同样需要分两种情况来分析,总体思路是在四边形中分析内角大小,然后根据角的关系构建相似三角形,利用相似三角形边的性质来完成对角线的求解.
第三步:构建突破策略
1.定角突破
第(1)问已知∠C>90°,∠A=60°,根据定义可知,由于2∠C或2∠A均大于90°,因此只可能存在一种情形:2∠B+∠A=90°,则2∠B=30°,解得∠B=15°.
2.点E确定
由于点E位于BC边上,则∠AEB>90°,则有2∠B+∠BAE=90°或者2∠BAE+∠B=90°两种情形,但因点E异于点D,则第二种情形不满足.由图4可知,在Rt△ABC中,∠B+∠BAE+∠EAC=90°,又知2∠B+∠BAE=90°,可得∠B=∠EAC,分析可知△ABC∽△EAC,由相似性质可知,=,则EC==,所以BE=.
图4
3.对角线AC求解
根据题意可知,∠ABC=∠ABD+∠CBD,∠ABD=2∠BCD,则∠ABC=2∠BCD+∠CBD=90°+∠BCD,所以∠ABC>90°,存在两种情形,分别进行讨论:
图5
图6
①△ABC是“准互余三角形,∠BAC+2∠ACB=90°,假设∠ACD=x,∠ACB=y,分析可知∠BAC=90°-2y,∠ABD=2x+2y,则∠ABE=90°-2x,如图5,但由于在△AEB中∠AEB=90°-x,则有x=0,与ABCD为四边形相矛盾,故该种情形不存在.
②△ABC是“准互余三角形,2∠BAC+∠ACB=90°,可以从以下两种思路来完成求解.
方法1:半角折叠构建倍角.由于∠ABD=2∠BCD,则可以将∠BCD沿着边BC进行翻折,如图6,则有∠DCB=∠ECB,所以∠DCE=∠ABD,又因为∠ABD+∠DBE=180°,则∠DCE+∠DBE=180°,即∠BDC+∠BEC=180°. 因为∠BDC=90°,所以∠BEC=90°,BC是∠DCE的角平分线,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CD=CE=12.因为2∠BAC+∠ACB=90°,可设∠BAC=θ,则∠ACB=90°-2θ,∠ACE=90°-θ,即∠ECB=θ,可得△ACE~△CBE,设BE=x,则=,解得x=9,即AE=16,CE=12,在Rt△ACE中使用勾股定理可得AC=20.
方法2:构建导角.
因为2∠BAC+∠ACB=90°,设∠BAC=α,则∠ACB=90°-2α,∠ABC=90°+α,过点B作BE⊥AB交AC于点E,如图7,分析可知△CBE∽△CAB,由相似性质可得CB2=CE·CA.由2∠BCD=∠ABD可得∠BAC=∠BCD,则△BAE∽△DCB,设AE=7a,则CB=12a,可求得CE=9a,所以BE=,利用勾股定理可得AE=7a,所以AC=16a=20,即对角线AC的长为20.
图7
三、考题评析
1.命题评析
本题目为涉及三角形内角的几何新定义题,求解过程需要学生首先理解几何定义,然后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是对学生阅读理解、知识运用、方法综合能力的考查.问题的设置具有明显的关联性和递进性,由角到点再到几何对角线,问题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分析过程由浅入深,由难到易,解法上前者对于后一问的分析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是关联性考题的典型代表.
2.求解评析
新定义考题虽有着较为新颖的命题形式,但依然是基于学生知识基础进行的几何创新,理解定义的核心含义是问题求解的基础,数形结合、模型建立是问题求解的有效方法,基于定义内容,把握知识联系,是构建解题思路的基本策略.上述考题由于三角形内角大小的不确定性,使得新定义的“准互余三角形”具有多种不同形式,因此在分析问题时需要分类讨论,根据角度大小的关系来完成特定情形下的问题求解.考题的第(3)问是本题的难点所在,其解题思路是基于前两问的求解,上述采用了“由角到形,由形入性,以性归质”的分析思路,即首先分析三角形内角关系,确立三角形的形状关系(如全等、相似),然后利用三角形的性质来确定几何线段的长度.求解过程在分类讨论的基础上采用了数形结合、模型构建的方法,而最后一问求解中采用了两种构建策略,一种是利用几何折叠来完成倍角构建,通过角度分析来建立边长求解的代数方程;另一种是在三角形中构建几何导角,同样通过分析内角关系,利用相似性质构建方程求解.其中三角形相似、勾股定理是建立几何关系到代数方程的重要途径,是几何线段求解的基本策略.
四、教学思考
近几年的中考中出现了众多的新定义考题,涉及到了几何概念、代数名称、运算法则、变化规律等,这些优秀的新定义题指引着中考的命题方向,也对中学教学有着重要的引领作用,结合考题分析,指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思维,是考题的价值所在,下面围绕几何新定义考题开展教学反思,探求教学建议:
1.基于新定义,强化阅读理解
给出数学新定义是该类考题最为显著的特征,一般定义中含有大量的文字信息以及必要的数学符号,以描述的方式给出与数学相关的定义.在求解时不应急于思考后续的问题,而应对定义进行文字提炼,并转化为简洁的数学语言,然后构建问题研究的数学模型,充分理解定义所表述的本质内容,这其中涉及到了语言的转化、内容的理解以及模型的构建,对于定义的理解也应分上述三步来完成.因此,在数学教学中十分有必要强化学生概念理解、语言转化的能力,结合数形结合思想指导学生开展数学建模,促进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提升.
2.基于关联性,理解定义内容
中考新定义题的内容虽然与教材的概念定义有一定的差异,但考虑到其命题材料来源于教材,是以学生认知为命题出发点的,因此本质上还是对学生所学概念的一种另类变式.在阅读新定义时可以充分结合教材的知识内容来理解题目定义,包括定义中的数学概念、基本性质和研究方法,思考定义内容与所学知识存在的关联,如上述考题涉及到的“准互余三角形”,就可以联想几何中的互为余角,即α+β=90°,然后明确何种情形下可称之为准互余三角形,进而理解准互余三角形所具有的特征,为后续的分析求解打下基础.
3.基于思想方法,形成分析策略
本文所分析的考题为典型的几何新定义题,求解过程采用分类讨论思想将不确定性问题具体化,然后利用构造思想建立了问题研究的模型,并采用数形结合的方式来分析求解.本文第三问的求解分别采用了不同的构造方式,获得了问题求解的关键条件,正是因为图形的构建使得问题的思考过程更为简洁,这种解题方式是几何问题研究的基本策略.在教学中,不仅应使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还应该渗透思想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问题的分析策略,掌握问题研究的基本方法,逐步形成自我的解题思路,获得解题思维的提升.
五、写在最后
中考新定义题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初中教学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这是课改推行下的命题导向,也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趋势.提升学生能力应成为教学的主要目标,包括阅读理解、信息提炼、知识归纳和模型构建能力.使学生获得知识与能力的双重提升,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