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市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知晓情况
2018-08-31刘晓晶王小丹符方满高允锁
刘晓晶 王小丹 符方满 高允锁
(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口腔中心 海南省口腔医学中心,海南 海口 570102)
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生存状态、生活质量和医疗保健等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越来越多老年人认识到健康是影响晚年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保健、养生逐渐被重视,而口腔健康却往往被忽略。本文旨在了解海口市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的知晓情况。
1 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海口市(居住时间≥1年)65岁及以上、意识清醒、能进行正常沟通交流的老年人共875人。随机抽样方法第一阶段: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根据海口市城区分布,按龙华区、秀英区、美兰区、琼山区分四层,每层随机抽取1个居委会。第二阶段:在抽中的居委会中,随机抽取1个社区。第三阶段:采用随机抽样方法,计划每个社区随机抽取200人。
1.2研究方法 结合全国口腔健康调查老年组问卷及查阅相关文献自制调查表〔1~3〕,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对老年人进行口腔问题调查。内容包括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家庭经济、职业等)和口腔保健知识(是否知道爱牙日,每次刷牙时间,正确的刷牙方式,对口腔疾病的了解等)。
1.3资料收集 调查员由口腔医生和医学院学生组成,调查前统一进行调查员培训,掌握调查方法,严格控制偏倚,保证调查表填写的完整性。在每个社区工作人员的配合下,分期对每个社区进行随机调查。在社区设定固定调查点,由调查员向人群解释调查目的,取得同意后分发调查问卷,当场收回,对于不识字或视力原因无法自己填写调查问卷者,由调查员逐一询问调查。调查员应该严格遵循调查要求,不得对调查问卷做出额外解释。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和χ2检验。
2 结 果
2.1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 对日常口腔护理保健常识知晓率最高的前3个知识点是保持口腔卫生是防治牙病的关键〔728人(83.2%)〕;要均衡饮食,甜食易导致龋齿〔569人(65.0%)〕;每天至少刷牙2次〔539人(61.6%)〕;而对于爱牙日〔48人(5.5%)〕、牙菌斑〔129人(14.7%)〕、牙线可以清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164人(18.7%)〕的知晓率最低;牙齿缺失应及时镶牙528人(60.3%),口腔疾病是否引起全身疾病397人(45.4%),正确的刷牙方法378人(43.2%),选用含氟牙膏可预防龋齿365人(41.7%),1~3个月更换一次牙刷384人(43.9)%,每次刷牙要用3~5 min 491人(56.1%),保健牙刷更有利于清洁和保护牙齿251人(28.7%),经常刷牙出血可能是牙龈炎310人(35.4%),洗牙可以去除牙结石241人(27.5%)。
2.2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性别爱牙日是哪一天、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有关、每天至少刷牙2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家庭经济老年人使用牙线可以有效清除牙缝中的牙菌斑和食物残渣、掉牙应及时镶牙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老年人爱牙日是哪一天、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有关、保持口腔卫生是防治牙病的关键、正确刷牙方法、刷牙时出血可能是牙龈炎、牙菌斑、使用牙线可以有效清除牙缝中的牙菌斑和食物残渣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专科以上口腔健康知晓率普遍高于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见表1。
表1 不同性别、家庭经济、文化程度老年人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
2.3口腔健康知识知晓情况分析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家庭经济、原住址、个人月收入、吃槟榔情况对口腔保健知识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将每个知识问题知晓者计1分,不知晓者计0分,计算每位调查对象的口腔保健知识总分作为Y,原住址(0=城市;1=农村)、年龄(65~69岁=0;70~74岁=1)、性别(0=男,1=女)、文化程度(0=小学及初中;1=
高中;2=专科;3=本科及以上)、家庭经济(0=好;1=中;2=差)、个人月收入(0=>5 000元;1=2 501~5 000元;2=1 500~2 500元;3=<1 500元)、吃槟榔情况(0=吃;1=不吃)作为自变量(X),结果显示个人月收入、原住址、年龄、文化程度是口腔保健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见表3。
表2 不同人口特征间口腔保健知识总得分比较分)
表3 口腔保健知识得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于口腔卫生是控制口腔疾病的关键,甜食易导致龋齿等整体口腔保健知识的认知度尚可,但对于该如何去做、怎样做才更有利于口腔健康的具体应用知识知晓率不高。牙齿缺失应及时镶牙知晓率虽有60.3%,但牙齿缺失后不及时修复的危害性却并未真正认识到。对于因牙齿缺损、缺失而形成的咀嚼功能障碍,可引起消化道等全身性系统疾病知晓率低。保持口腔卫生最基本的方式是刷牙,最普遍、简单的保持口腔清洁方法,它能清除口腔内食物碎渣、软垢和部分牙面上的菌斑,还能按摩牙龋,从而减少口腔环境中的致病因素,增强组织的抗病能力,减少各种口腔疾病的发生〔4〕。而对于刷牙的正确方式、刷牙时间及牙膏牙刷如何选择更换等知识的知晓率并不高,保健牙刷更有利于口腔健康的知晓率只有28.7%。牙周炎是国内老年人牙齿松动脱落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牙菌斑作为牙周病的始动因子知晓率仅14.7%;牙周炎进展过程中出现的牙龈出血及牙结石的知晓率也偏低;对于牙线可以清除牙菌斑和食物残渣的日常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仅为18.7%。口腔卫生的重点在于控制菌斑、消除软垢和食物残渣,增强生理刺激,以使口腔系统有一个清洁健康的良好环境,从而达到口腔健康的目的。1989年,由卫生部、教委等部委联合签署,确定每年的9月20日为全国爱牙日。其宗旨是通过爱牙日活动,广泛动员社会的力量,在群众中进行口腔保健知识的普及教育,增强口腔健康观念和自我口腔保健的意识,建立口腔保健行为,从而提高全民族的口腔健康水平。而对于爱牙日的知晓率仅5.5%。以上均说明我国现阶段开展的群众性口腔健康教育活动普及度还不够,老年人对正确的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偏低;要进一步强化公众对口腔保健的关注,大力宣传口腔保健知识,使广大群众了解口腔疾病是可防、可治的。树立日常自我护理预防,定期口腔检查的观念。
本研究显示,男生爱牙日是哪一天、口腔疾病与全身疾病有关知晓率高于女性,这可能与男性老年人较女性喜欢看报,更关注新闻时事有关。家庭经济中等以上老年人总体口腔健康知识知晓率高于家庭经济差的老年人,可能经济条件稍好的家庭会较注重生活质量,对养生和自我保健的生活方式更加关注。专科以上文化程度老年人总体口腔健康知晓率普遍高于小学及初中文化程度老年人,主要是因为不同文化程度对知识的领悟力和关注度不同〔5〕。
个人的学历高低会影响其对知识的接受和了解能力〔6〕,文化程度高者易接受新知识、新事物,对口腔保健知识的获取、理解和运用能力也较好,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文化程度低者强。一般个人收入较好的老年人都具有一定的文化程度和社会地位,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7〕,社交较为广泛,而广泛的社会交流是获取知识和信息的方式之一;同时收入高的人群具有一定的家庭经济基础,对生活质量要求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注与自身有关的保健知识。在我国,现阶段城乡的经济、医疗、教育、生活等的差距还较悬殊,农村人口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经济负担重,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解决温饱的问题上,没有日常口腔保健的理念;另外,农村地区的医疗保健机构建设不足,能够获得的口腔卫生保健服务非常有限,老年人长期形成的口腔不良习惯得不到纠正。理解力和接受力与老年人的年龄呈反比。所以,随着年龄的增加,老年人对于信息和知识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日趋下降,另外年老者有一定的顽固思想,不愿改变现状,不接受新的保健知识和健康观念。
我国老年人口腔保健知识知晓率较低,应加强老年人口腔健康行为的宣教力度,提高老年人口腔疾病的就诊率。另外,一些特殊健康状况的老年人,如糖尿病者,其口腔疾病发生率更高,更需要进行特别的健康指导〔8〕。
有研究表明老年人获取口腔保健知识的渠道基本是电视、报纸、期刊及口腔医生,渠道单一,了解率也不高〔9〕,因此可以使宣传方式多样化。在加强电视、报纸等宣传力度的同时,大力开展社区保健知识讲座、街道宣传栏知识普及等口腔保健知识宣教工作,促进老年人口腔保健意识的提高和健康口腔卫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此外,要着重农村老年人群口腔保健知识的宣传,组织专业人员下乡义诊、重视乡镇村的健康保健的开展等,拉小城乡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