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河理想”成真

2018-08-30朱思锦

商周刊 2018年6期
关键词:精化新河海湾

朱思锦

得益于搬迁的大好机遇,海湾精化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无论是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还是在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上,都做得有声有色,并一跃成为同行业的领头者。

再来到新河,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7年时间,昔日的泥泞土路已变成宽阔的柏油马路,鳞次栉比的化工园区取代了曾经遍地的池塘和芦苇荡。海湾精化在告别老城区后,在新河这片阔土上重获新生,北上二次创业,海湾精化“质”的转折点就发生在新河。

海湾精化的前身是青岛染料厂,这个百年老厂在历史的更迭变化中,从一个规模极小、设备简陋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今天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工厂,它用自己的发展历程诉说着“青岛往事”。得益于搬迁的大好机遇,海湾精化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无论是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还是在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上,都做得有声有色,并一跃成为同行业的领头者。

“搬”出大发展

2008年,青岛市开始深入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战略,在这场大规模老城区企业环保搬迁的浪潮中,海湾精化被纳入第一批搬迁企业名单之中。据海湾精化总经理陈安源介绍,在老城区,扩大生产规模以及更新大型设备已经很难实现了,企业转型受到空间与环境的双重限制。因而早在2006年,海湾精化就意识到了“搬”的必要性,搬迁是唯一的出路,并着手进行选址。“考察昌邑、淄博两地之后,经过权衡利弊,我们考虑到因为海湾精化是青岛的企业,所以我们还是想留在青岛。”海湾精化作为拓荒者前来,将新河这片不毛之地打造成了现在的新河生态化工产业基地。

挥别老城区,不仅为城区腾出了一片土地,也为海湾精化拓宽了发展空间。海湾精化对接海湾集团“技术国际化、装备大型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现代化”的“四化”理念,对工艺与装备进行升级改造,在引进国际一流设备的同时,吸收、优化国际先进技术,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自身技术。海湾精化更重视自主技术创新,截止到目前,已授权专利32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设备的大型化以及技术的创新,推动海湾精化朝着精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据介绍,在2013到2015年期间,吡唑酮每年平均下来产能只有2000多吨,但生产线搬迁到新厂区后,产能已经增加到了10000吨。

搬迁并不是简单的空间位置上的移动,海湾精化在搬迁中成功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化工企业,着力打造集团以及园区的一体化建设,产业链条向上下游延伸,实现了与本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根据海湾集团对新河北部园区一体化建设的部署,海湾精化积极承担公共工程配套建设的重任,其中热电项目的建成是实现公共配套服务一体化的基础。热电项目一方面为自身生产提供热源,另一方面为海湾集团其他企业以及园区入驻企业提供热源服务。这也为下一步园区招商引资、外来企业入驻园区提供了先决条件。

在加快一体化发展的路上,海湾精化一直走在前列。2017年12月1日,海湾精化完成了对海洋化工的吸收重组工作。2018年1月9日,海湾集团以青岛海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为主体,对硅胶、泡花碱等优势产品实施整合,成立硅酸盐事业部。硅酸盐事业部由海湾精化统一管理,设置生产部、技术部、销售部、办公室四个职能部门,其他管理职能由海湾精化相应部门承担。重组为海湾精化带来的不仅是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是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智”的转变

搬迁后的海湾精化,产能增加了,人员却大幅减少了。在偌大的厂区,工作的员工屈指可数,过去员工大汗淋漓搬运的繁忙景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生产装置在有效的运转。

海湾精化在搬迁过程中,秉承海湾集团“技术国际化、装备大型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现代化”的“四化”理念,全部采用国际先进设备,将搬迁项目全面实现工艺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据海湾精化电仪控制部副部长魏亮介绍,在方案制定之初,董事长就提到要建立一条高度自動化的生产线。因此,在项目设计之初,海湾精化就开始注入DCS全自动化控制理念,目前,仪表控制点数已经由过去方案设计中的4000多个点扩大到了12000多个,控制点数的扩大代表着生产线容量的扩大,产能大幅度提升,整个生产线实现了质的跳跃。

DCS全自动化控制理念,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以及自动化包装。员工无需在现场直接操作,只需在中控室中就能对现场的每个角落进行生产监控,直接降低了人员对生产线的介入。一方面降低了人员成本,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安全管控的智能化。以二乙芳胺生产线为例,“在老厂区时,走进工厂眼睛都睁不开。”魏亮说。与老厂区生产状况截然不同,现在的二乙芳胺生产线全部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通过工艺技术的创新,已经实现了从产品进到产品出的DCS全自动、连续化控制。整个厂区的环境优良,过去生产线上需要6-7名工作人员,而现在仅需1人即可完成所有生产操作。目前,二乙芳胺生产线的产能已经扩大了两倍,成为国内最大产能。

除了自动化,海湾精化也在积极推进信息管控一体化建设,将DSC系统与ERP办公自动化系统相关联,逐步实现从供应到生产、销售、订单、入库、出库、财务、设备、人力资源、办公自动化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管控一体化使海湾精化的生产以及管理实现了“智”的转变,把周边企业及每个车间集中起来管理,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共享,推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

“没有夕阳的产品,只有夕阳的技术。”魏亮说。海湾精化的“智”变给企业带来的是先进的技术以及高质量的产品。双乙烯酮强则海湾精化强,搬迁后生产出的双乙烯酮纯度已突破理论值,堪称精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正是因为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海湾精化目前生产的产品数量高达3万多种。产品种类增多,生产线、设备以及厂房反而减少。据统计,搬迁项目生产线由22条减至11条,单体设备由187台减至58台,生产厂房由13栋减至5栋。这一串鲜明的数字,说明了海湾精化已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探索出了—条“智”变之路。

绿色循环经济

“环保是一条生命线。”陈安源说道。这几年,海湾精化一直秉承海湾集团的健康、安全、环保三位一体的HSE理念,在环保发展轨道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海湾精化在环保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探索而得。海湾精化HSE部副部长王蒙介绍道,在老厂时期产能小,产生的废水也少,且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可直接排到后海,基本不受限。但到了新厂区,环保压力骤然增大,一方面是达标废水的外排限制。在新河公司废水即使达标也不能直接排海,必须统一排到园区污水厂;另一方面是搬迁到新河后,海湾精化外排的废水排污成本高,排污费用已由过去的1元/吨涨至25元/吨。到了搬迁二期,集团董事长李明来新河调研,发现排污问题已经掐住了海湾精化发展的“咽喉”。按照海湾集团“四化”理念提出的“环境生态化”,海湾精化开始搭建“零排放”框架。

海湾精化引进国际先进的环保治理设备以及技术,对三废进行资源综合利用。膜装置与MVR装置的优化组合,使得海湾精化形成了一条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污水通过膜装置处理之后,产生的淡水用于装置回用,浓水则进入MVR装置蒸发再回用。以吡唑酮装置的废水处理为例,海湾精化通过分质处理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将原副产物硫酸钙转变为生产化肥硫酸铵,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减少固废产生的费用的同时,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8年1月1日,面对环境保护税的正式开征,海湾精化显得“有条不紊”,这得益于它长时间对环保的坚持与执着。王蒙介绍道,“早在2016年底,国家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尚在酝酿讨论之际,海湾精化已经开始进一步细化‘零排放框架。环保税征收后,单纯处理一吨固废就比原来增加1000元的成本,这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现在海湾精化对固废进行再处理,并循环利用,节约下来的成本与费用是一笔大数目。”

当外界对海湾精化治理“三废”投入资金过大产生质疑之时,海湾精化用成果证明了选择的正确性。“目前所有国际国内先进的环保设施,我们海湾精化都有。”陈安源说。如今的海湾精化已经基本实现废水、废气、废渣的零排放,绿色循环经济做得“风生水起”,成为了化工行业内的模范样本。

朱思锦

得益于搬迁的大好机遇,海湾精化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无论是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还是在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上,都做得有声有色,并一跃成为同行业的领头者。

再来到新河,早已不是原来的样子。7年时间,昔日的泥泞土路已变成宽阔的柏油马路,鳞次栉比的化工园区取代了曾经遍地的池塘和芦苇荡。海湾精化在告别老城区后,在新河这片阔土上重获新生,北上二次创业,海湾精化“质”的转折点就发生在新河。

海湾精化的前身是青岛染料厂,这个百年老厂在历史的更迭变化中,从一个规模极小、设备简陋的小作坊,发展成为今天国际先进、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工厂,它用自己的发展历程诉说着“青岛往事”。得益于搬迁的大好机遇,海湾精化走上了转型升级之路,无论是在自动化、智能化方面,还是在绿色循环经济的发展上,都做得有声有色,并一跃成为同行业的领头者。

“搬”出大发展

2008年,青岛市开始深入实施“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战略,在这场大规模老城区企业环保搬迁的浪潮中,海湾精化被纳入第一批搬迁企业名单之中。据海湾精化总经理陈安源介绍,在老城区,扩大生产规模以及更新大型设备已经很难实现了,企业转型受到空间与环境的双重限制。因而早在2006年,海湾精化就意识到了“搬”的必要性,搬迁是唯一的出路,并着手进行选址。“考察昌邑、淄博两地之后,经过权衡利弊,我们考虑到因为海湾精化是青岛的企业,所以我们还是想留在青岛。”海湾精化作为拓荒者前来,将新河这片不毛之地打造成了现在的新河生态化工产业基地。

挥别老城区,不仅为城区腾出了一片土地,也为海湾精化拓宽了发展空间。海湾精化对接海湾集团“技术国际化、装备大型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现代化”的“四化”理念,对工艺与装备进行升级改造,在引进国际一流设备的同时,吸收、优化国际先进技术,并将其转化为企业的自身技术。海湾精化更重视自主技术创新,截止到目前,已授权专利32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7项。设备的大型化以及技术的创新,推动海湾精化朝着精细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据介绍,在2013到2015年期间,吡唑酮每年平均下来产能只有2000多吨,但生产线搬迁到新厂区后,产能已经增加到了10000吨。

搬迁并不是简单的空间位置上的移动,海湾精化在搬迁中成功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化工企业,着力打造集团以及园区的一体化建设,产业链条向上下游延伸,实现了与本产业链的深度融合。根据海湾集团对新河北部园区一体化建设的部署,海湾精化积极承担公共工程配套建设的重任,其中热电项目的建成是实现公共配套服务一体化的基础。热电项目一方面为自身生产提供热源,另一方面为海湾集团其他企业以及园区入驻企业提供热源服务。这也为下一步园区招商引资、外来企业入驻园区提供了先决条件。

在加快一体化发展的路上,海湾精化一直走在前列。2017年12月1日,海湾精化完成了对海洋化工的吸收重组工作。2018年1月9日,海湾集团以青岛海湾精细化工有限公司为主体,对硅胶、泡花碱等优势产品实施整合,成立硅酸盐事业部。硅酸盐事业部由海湾精化统一管理,设置生产部、技术部、销售部、办公室四个职能部门,其他管理职能由海湾精化相应部门承担。重组为海湾精化带来的不仅是资源的优化配置,更是企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智”的转变

搬迁后的海湾精化,产能增加了,人员却大幅减少了。在偌大的厂区,工作的员工屈指可数,过去员工大汗淋漓搬运的繁忙景象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生产装置在有效的运转。

海湾精化在搬迁过程中,秉承海湾集团“技术国际化、装备大型化、环境生态化、管理现代化”的“四化”理念,全部采用国际先进设备,将搬迁项目全面实现工艺的自动化、智能化控制。据海湾精化电仪控制部副部长魏亮介绍,在方案制定之初,董事长就提到要建立一条高度自动化的生产线。因此,在项目设计之初,海湾精化就开始注入DCS全自动化控制理念,目前,仪表控制点数已经由过去方案设计中的4000多个点扩大到了12000多个,控制点数的扩大代表着生产线容量的扩大,产能大幅度提升,整个生产线实现了质的跳跃。

DCS全自动化控制理念,实现了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以及自动化包装。员工无需在现场直接操作,只需在中控室中就能对现场的每个角落进行生产监控,直接降低了人员对生产线的介入。一方面降低了人员成本,另一方面也实现了安全管控的智能化。以二乙芳胺生产线为例,“在老厂区时,走进工厂眼睛都睁不开。”魏亮说。与老厂区生产状况截然不同,现在的二乙芳胺生产线全部采用国际最先进的技术与设备,通过工艺技术的创新,已经实现了从产品进到产品出的DCS全自动、连续化控制。整个厂区的环境优良,过去生产线上需要6-7名工作人员,而现在仅需1人即可完成所有生产操作。目前,二乙芳胺生产线的产能已经扩大了两倍,成为国内最大产能。

除了自动化,海湾精化也在积极推进信息管控一体化建设,将DSC系统与ERP办公自动化系统相关联,逐步实现从供应到生产、销售、订单、入库、出库、财务、设备、人力资源、办公自动化的一体化管理。信息管控一体化使海湾精化的生产以及管理实现了“智”的转变,把周边企业及每个车间集中起来管理,充分发挥优势资源共享,推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

“没有夕阳的产品,只有夕阳的技术。”魏亮说。海湾精化的“智”变给企业带来的是先进的技术以及高质量的产品。双乙烯酮强则海湾精化强,搬迁后生产出的双乙烯酮纯度已突破理论值,堪称精品,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正是因为信息化、自动化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海湾精化目前生产的产品数量高达3万多种。产品种类增多,生产线、设备以及厂房反而减少。据统计,搬迁项目生产线由22条减至11条,单体设备由187台减至58台,生产厂房由13栋减至5栋。这一串鲜明的数字,说明了海湾精化已为企业自身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智”变之路。

绿色循环经济

“环保是一条生命线。”陈安源说道。这几年,海湾精化一直秉承海湾集团的健康、安全、环保三位一体的HSE理念,在环保发展轨道上取得了显著成果。

海湾精化在环保方面取得的成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在企业发展的过程中一步一步脚踏实地探索而得。海湾精化HSE部副部长王蒙介绍道,在老厂时期产能小,产生的废水也少,且废水经处理达标后可直接排到后海,基本不受限。但到了新厂区,环保压力骤然增大,一方面是达标废水的外排限制。在新河公司废水即使达标也不能直接排海,必须统一排到园区污水厂;另一方面是搬迁到新河后,海湾精化外排的废水排污成本高,排污费用已由过去的1元/吨涨至25元/吨。到了搬迁二期,集团董事长李明来新河调研,发现排污问题已经掐住了海湾精化发展的“咽喉”。按照海湾集团“四化”理念提出的“環境生态化”,海湾精化开始搭建“零排放”框架。

海湾精化引进国际先进的环保治理设备以及技术,对三废进行资源综合利用。膜装置与MVR装置的优化组合,使得海湾精化形成了一条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污水通过膜装置处理之后,产生的淡水用于装置回用,浓水则进入MVR装置蒸发再回用。以吡唑酮装置的废水处理为例,海湾精化通过分质处理以及资源综合利用,将原副产物硫酸钙转变为生产化肥硫酸铵,最大程度地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在减少固废产生的费用的同时,为企业带来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2018年1月1日,面对环境保护税的正式开征,海湾精化显得“有条不紊”,这得益于它长时间对环保的坚持与执着。王蒙介绍道,“早在2016年底,国家环境保护税的征收尚在酝酿讨论之际,海湾精化已经开始进一步细化‘零排放框架。环保税征收后,单纯处理一吨固废就比原来增加1000元的成本,这是一笔不划算的买卖。现在海湾精化对固废进行再处理,并循环利用,节约下来的成本与费用是一笔大数目。”

当外界对海湾精化治理“三废”投入资金过大产生质疑之时,海湾精化用成果证明了选择的正确性。“目前所有国际国内先进的环保设施,我们海湾精化都有。”陈安源说。如今的海湾精化已经基本实现废水、废气、废渣的零排放,绿色循环经济做得“风生水起”,成为了化工行业内的模范样本。

猜你喜欢

精化新河海湾
半封闭的海湾
Dark Energy Phenomenon from Backreaction Effect
河北新河:造血式产业扶贫拔穷根
人鱼海湾
A Pressure Parametric Dark Energy Model∗
n-精化与n-互模拟之间相关问题的研究
n-精化关系及其相关研究
初识海湾女神
Petri网结点精化及其应用
圣米歇尔山及其海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