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渠道为王变服务为王
2018-08-30苏梦楠
苏梦楠
互联网第三方平台所售卖的保险要想在保险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能仅靠流量取胜,还是要从内而外提升产品质量,为不同客群提供更加专注、精准、精细的保险服务。
继马云、马化腾相继打开电子商务市场、第三方支付市场、车辆服务市场之后,最近保险市场又出现了他们的身影。
互联网经济时代,各个独立的行业主体不断融合、渗透,创造出很多新型、发展强劲的经济元素。互联网平台与保险业进行“联姻”,是便民的实事,也是利民的好事。但如今微信、支付宝上售卖的保险产品,让许多人,特别是年轻人“想买又不敢买”。
“想买”的理由是因为这种在第三方平台上售卖的保险价格便宜、购买便利、种类较全——常见的健康险、意外险、旅行险、财产险、人寿险以及车险都可在购买界面上自行选择而“不敢买”的原因则是担心因为在前期购买保险过程中接触不到具体代理人,一旦出现问题,后续的理赔或没有保障。加之前一段时间网上频频爆出“微保”(微信保险)的种种问题,越发引起人们对这种营销方式的深思。
从容群上分析,阿里和腾讯等互联网公司利用他们已具备基础的大流量平台:用支付宝和微信来部署保险产品,引流作用明显。但是,很多专家都认为,保险产品不同于淘宝,也不同于微店,不是一锤子买卖,而是一种需要定期缴费的金融产品。带着网购思维在支付宝、微信上购买保险,长期看并不可行。
于是,在面对众多大流量客户的质疑和国家越来越趋于“从严管理”的金融市场下,互联网第三方平台所售卖的保险要想在保险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不能仅靠流量取胜,还是要从内而外提升产品质量,为不同客群提供更加精准、精细的保险服务。
现在一个比较常见的例子是:许多第三方平台所售卖的健康险的保障期限只有一年时间。对于意外保险和报销型保险来说,一年的时间足够;但是对于健康险中包括的重疾险来说,一年期的保险期限远远不够。
一般情况下,重大疾病的潜伏期时间较长,一经确诊后的后续手续也较为繁琐。投保者选择这种保障期限只有一年的保险产品,很容易手续没办完保险已经过期了。所以,对于投保者来说,最好不要单纯因为价格便宜而选择这一产品;而对于保险的供应商来说,要进一步考虑投保人的投保需求,制定出更符合人性化的保险产品。
同时,许多在售保险的《保险条款》或《投保须知》界面并不清晰,投保者往往有手机软件固定的使用习惯——“看见什么点什么”,进而遗漏一些最重要的保险条例。
虽然以上几个方面都显露出第三方平台售賣保险的种种“劣势”,但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形势会给保险市场带来一定好处。
未来几年,随着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互联网保险市场或将会迎来爆发式增长,对传统保险销售自然会构成压力。在这种快速发展的状态下,会倒逼保险市场淘汰一些不专业、不合格的代理人,增强代理人的专业度,提升保险市场的总体发展标准与品质。
同时,对于众多保险公司来说,他们必须化压力为动力。一方面,进一步改善产品结构,推出更多物美价优、适应市场需求,有能力在市场上竞争的好产品;另一方面,完善客户服务,优化销售渠道。
只有真正为客户着想,想客户之所想,急客户之所急,为客户提供优质的保险服务,才是真正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