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声乐演唱中的平衡关系处理探究

2018-08-30陈缨

艺术评鉴 2018年9期
关键词:声乐演唱探究

陈缨

摘要:在声乐演唱过程中,声乐演唱不单是一种声音艺术,更是一门平衡艺术。演唱中,唱歌需要平衡的因素有很多,而这些因素都直接影响着歌曲演唱的好坏,研究每个影响声乐演唱效果的因素,确保演唱者生理和心理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发展,为演唱者树立正确的歌曲演唱概念,实现声乐演唱艺术的完美表现。

关键词:声乐演唱 平衡关系 探究

中图分类号:J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8)09-0056-02

在声乐演唱中,整个过程影响声乐演唱的因素都需要演唱者自己去平衡,使其协调发展。借用平衡理论来解释并指导在声乐演唱过程中的各种矛盾,协调好声乐演唱过程中的种种矛盾,掌握好平衡关系,将声乐的整体艺术表现出来,提升演唱者的心理平衡以及生理平衡,才能使演唱者真正理解歌唱的正确声音理念,实现完美艺术的展现,提升演唱者演唱过程的灵活性。

一、养成良好的站姿

对于歌唱者而言,良好的站姿是演唱的基础,而呼吸状态是尤为重要的,想要确保演唱过程中音色的完美表现,需要在日常训练中养成良好的演唱站姿,确保其演唱呼吸的正确与顺畅。由此可见,演唱过程中站姿的平衡与歌唱呼吸的平衡息息相关。首先,站姿要自然,放松却也不是绝对的放松,感觉很舒展,但人的思想意识和身体不同部位的肌肉结构,并不能够处于放松状态。让演唱者可以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并迅速进入到演唱意识状态中。其次,人体才是歌唱的最佳乐器,我们要调整好人体这个乐器的状态,这就要求我们遵循人体生理上的自然规律。歌唱之前,正确的站姿需要让身体脊椎保持竖立状态,并寻找到一个最佳的支持重心,让演唱者以腰椎和脚底为支撑点,保持身体的挺直,有利于演唱时高音音色的表现。在演唱过程中,演唱者需要保持双臂的放松状态,让双手呈现出自然摆放状态,将身体的支撑力量集中于两支脚底上。为了能够让发出的声音更加圆润,需要演唱者能够尽可能的放松脸部肌肉,保持自然的表情。在这样的一种站姿下,有利于演唱者开嗓以及胸腔共鸣的发挥。简而言之,演唱时的站姿,重在于要保持身体不同部位的自然与放松,不仅可以让演唱者体态大方,还可以让其保持兴奋的演唱状态。我们只有在声乐演唱中注意到良好站姿的重要性,才能获得良好的气息,从而完美的表现发声技巧。

二、平衡记忆表象与联想

巴普洛夫曾说过,任何知识的获得,需要通过联想来进行对其知识的理解,最终对其知识形成记忆。对于音乐知识的记忆,可以采用回忆的方式,在其脑海中形成相对应的音乐形象,从而实现音乐记忆表象的形式。特别是在学习演唱技巧时,不仅需要对其演唱的曲目进行记忆,还需要寻找到其曲目进行发声器官的协调控制,才能确保其演唱过程中的音色变化。在此过程中,除了一些必须要的记忆,还应该以联想的方式来对其演唱。从某种意义上来分析,演唱本身就是一种记忆表象与联想相结合的形式。此外,在进行声乐知识构建过程中,声乐记忆表象需要建立在声乐感知基础之上,学习者应该根据之前所感知的事物与声乐知识进行形象的联系,让其形成一种特殊的记忆。因为人在对某种事物进行认知时,需要以一种感性的理解去进行过度,并形成相应的记忆表象。演唱者在开展发声训练时,通过其自身脑海中的记忆表象与联想之间的结合,可以对自身的声线进行调整与控制,最终实现自身发声器官的协调与平衡。在学习声乐知识过程中,将所接收到的理念知识在脑海中形成一种记忆表象,通过不断地强化可以形成对声音表象正确的鉴赏能力。同时,经过不断地演唱,可以积累更多的演唱经验,并通过对自身声线的调整与控制,讓其达到一种最佳的平衡状态。比如:在进行演唱高音时,许多人都会联想到打哈欠的运作,所演唱的曲目中的人物也会让演唱者与现实中所熟悉的人物进行对比。

三、调节音与音之间的平衡

优秀的演唱者可以确保每个音保持在相应的轨道中,虽然每一个音在演唱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区别,但进行演唱时需要通过调节音与音之间的平衡,让观众可以在听觉上感受到一种平衡。比如:在想要让观众可以更好地感受到音色平衡,需要演唱者通过不断地调节来实现平衡,让观众在新的音色展现中体会到平衡感,让其感受到美的享受。因此,在进行平衡音色时,应该掌握好声音发声的位置,通过演唱者对自身发声器官的调节与控制,带给听众好的听觉享受。声音是由声带进行有规律的振动,并通过相应的气息调整,在人体的鼻腔以及胸腔中产生共鸣,并通过协调与平衡作用所形成的结果。因此,在进行演唱过程中,要注意气息的调整,在演唱高音时,必须要注意深气息的训练,通过不断地练习,寻找到口盖以上的鼻咽腔的位置来进行发音。在进行练习时,让下巴与舌头保持放松状态,在起音开始就将软腭抬起,同时在喉节中的发展要处于放松状态,切忌不可以用挤压的方式来进行音。在气息的配合下,保持着打哈欠的感觉,不断寻找到上下之间所存在的平衡感,最终才能够找到头腔共鸣的感觉。从某种意义上来分析,高音发声在胸腔、咽腔、口腔等各个腔体融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状态下,才能够确保其音色的完美。在不断地呼吸练习过程中,配合正确的发声位置以及气息调整与控制,才能够发出更好的高音。

四、演唱过程中真假声的平衡

“真声”是接近人的生活语言的发声,俗称大本嗓,其音色刚劲有力、明亮饱满,是人自然、本能的音域,其不足之处是穿透力不强,音域不宽,以胸腔共鸣和口腔共鸣为主,多用于中、低声区的演唱中。在声乐演唱中,位置偏低的纯真声,会导致声音缺少光泽和色彩,过于厚实苍老。在高声区演唱中,要适应高声区演唱的要求,若完全用真声发声,不调整嗓音和共鸣腔体,就会增加喉头的负担。“假声”是针对真声而言,又称小嗓音,其音色具有自然松驰、通畅的特点,是经演唱者控制和处理过的发声,以头声共鸣为主,是建立在真声基础上高位置、高音域的头声。而纯粹的假声在低声区则会显得藉淡无力,不够结实。因此,不论是真声还是假声在声乐演唱中都不能单独的运用,正确的发声应该是真假声的协调、平衡,真假混合的声音效果是最优美和富有表现力的。“不言而喻,这两种唱法都是不尽完善和不科学的。那么为了使演唱者在歌唱时做到音色统一、自然、协调,我们就要充分运用混声唱法的特点,也就是说将纯真声和纯假声这两种不同的唱法统一在混合声区上进行歌唱。”通过两者之间形成一定的协调与平衡,从而实现高、低音色的统一,并让其音色可以保持一种非常明亮的状态。

五、歌唱技巧与情感表达

在进行演唱表演过程中,可以借助一些表情动作来实现对声音的处理。比如:面部表情、言语表情等,让演唱者可以更好地以自身所习惯的音调、力度来对其音色进和处理。从另一个层面上来分析,声乐表演本身就是一种赋有情感的艺术形式,在进行演唱时不仅要呈现出了高超的演唱技巧,还需要演唱者能够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从而让所演唱的曲目更具有感染力,让声乐艺术得到升华。因此,对于声乐表演者而言,需要借助情感元素来引起听众的共鸣。在进行表演过程中,可以通过肢体动作、面部表情等增强演唱曲目的情感。演唱者还需要不断地通过训练,达到发声器官的协调与平衡,让其心理以及生理活动更加成熟,在演唱时会以一种条件反射的形式进行演唱。演唱者还应该对所演唱的曲目的背景、风格进行理解,并通过演唱技巧来对曲目进行“二度创作”实现对听众的情感传递。中国的传统声乐论述认为,气息是歌唱的动力之源,气为声之帅,依声而起,随情而动,不同的感情背景会带动歌曲气息的变化,歌唱声音的正确表现和歌唱情感的准确表达很大程度上收到气息的影响。《乐府杂录》中提到“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就是说善于歌唱的人一定会将自己的气息调整到符合声乐作品中蕴含的情感所需要呈现出来的状态。情绪舒缓的抒情歌曲,吸气时应该慢一些,尽量的吸得多一些;情感悲壮激昂的歌曲,在较为较紧凑的唱段得用“喘气”式的吸气方式来进行气息的转换,迅速、准确的将气息吸到位,做到又快又多的吸气。一些音乐连接较紧而语气又不能中断,为了确保歌曲情感表达的连贯性,呼吸时用“补气”的方法,做到又缓又少的吸氣。采用运气的方式来保证情感的连贯则在表达韵律活拨、较快速的歌曲情感时经常用到,此种方式以跳为主,跳中有连,颗粒状声首中是气息内在的贯穿,用气息的弹动带动声音的跳动。呼吸与感情是密不可分的,声乐艺术中的情感表达,需要根据歌曲的不同风格去把握合适的呼吸,才能更好地呈现出来。

总而言之,唱歌既是艺术也是学习的学科,它是一种音乐和语言学之间的巧妙结合,也是人的一种情感表达方式,它不是一门单独的学科,它是综合了文学、生理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又有着自身艺术特点的学科。声乐演唱是一种技术性与实践性结合较强的学科,就一名声乐的演唱者来讲,唱歌之前需要先学习发声练习,平衡自己的心态以及各方面技巧,更是一种将音乐与语言学之间的有效结合,实现其本质的艺术境界。

参考文献:

[1]李晋玮,李晋瑗,沈湘.声乐教学艺术[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8.

[2]王鸿俊.声乐学概论[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

[3]余笃刚.声乐艺术美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

[4]尚家骧.欧洲声乐发展史[M].北京:华乐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声乐演唱探究
设问引导探究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声乐演唱中紧张的心理现象分析
声乐演唱中常见问题及解决对策探析
声乐演唱中的跨界现象分析
浅谈声乐教师如何提高学生的乐感
一道圆锥曲线试题的探究
相似图形中的探究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