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党的十九大报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

2018-08-30王宇

世纪桥 2018年5期
关键词:新发展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

王宇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充分体现生态文明思想,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贯穿了新发展理念,系统阐释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目标、新矛盾、新部署,具有重大的指导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新发展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5-0013-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战略性地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将生态文明建设升级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战略的重要目标。报告分阶段对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总体发展目标: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其中,“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其中“美丽”一词含义深刻,从根本上确立了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思想。由此可见,在党的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与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提出五位一体总布局的基础上,党的十九大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进一步描绘出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新的宏伟蓝图。

过去五年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国内生态环境状况得到改善,而且成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参与者、贡献者和引领者。然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一直高速发展,经济发展给资源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根本解决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绝非一时之功。党的十九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千年大计”,贯穿了新发展理念,树立了新目标,适应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作出了新部署。

一、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贯穿新发展理念

报告指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这不仅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而且对全球环境治理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人类只有遵循自然规律才能在开发利用自然上少走弯路甚至不走弯路,人类对大自然的伤害越大,自然还报给人类的伤痛就越强,这是无法抗拒的客观规律。报告深刻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的自然规律,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关系在人类文明进步中的重要地位,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两座山的关系”“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的思想相统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简单十个字涵盖了极富哲理的思辨性,强调生态建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二者并不相悖,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追求金山银山离不开绿水青山,破坏了绿水青山必然得不来金山银山。报告提出的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的辩证新理念,揭示了人类社会、人类文明永续发展所必须遵循的自然规律,开启了美丽中国建设的时代新征程。

二、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确立的新目标

报告指出,到2035年,生态环境根本好转,美丽中国目标基本实现;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将全面提升。这个新目标既振奋人心又催人奋进。报告将美丽中国建设上升到全球生态安全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空前高度,强调“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人类文明的进步必须处理好两个关系,一是人与人的关系,处理不好就会带来社会动荡、国家衰败;二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一旦处理不好,同样会带来社会崩溃、文明衰退,这是客观规律,不可违逆。

进入21世纪,人类文明高度发达,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十九大报告重申了“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提出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进一步丰富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关系的生动内涵。倡导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中国人民与世界各国人民共同拥有一个美丽星球,美丽中国建设与美丽世界建设息息相关,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不可分割。美丽中国建设对美丽世界建设起到积极的促进和引领作用,中国人民倡导生态文明建设必然引领世界各国人民一道关注环境和生态问题。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承载空间和资源宝库,只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方能使人类得以繁衍生息,人类文明得以长久发展。相反,人类大肆破坏自然环境,阻碍其他生物生存发展,必然招致自然环境伤及人类自身。美丽中国建设,必须纠正将富强与美丽对立起来和割裂开来的错误思想,坚持二者的辩证统一和互利关系。有言论认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为了谋求民族复兴、国家富强就要大力发展经济,就要从自然界大肆无度索取生产资料,一定要以资源耗尽、环境破坏为代价作为经济高速发展的前提条件和基础,以往的惯例就是经济发展越快,环境污染越严重,中国势必要走西方发达国家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报告针对此类言论明确提出“牢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必须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破除了将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经济现代化和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割裂开来和对立起来的错误思想,决不能吃子孙的饭,砸子孙的碗。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我们党的行动纲领,我们要建设的生态文明,是社会主义制度下新的生态文明,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和生态文明相统一的,既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一种新的文明境界,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内涵。美丽中国建设的新目标必将成为引领美丽世界建设的新方向。

三、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着眼社会主要矛盾转化

报告从四个方面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美丽中国建设的重点任务,突出一点就是着力解决人类社会发展与环境之间的矛盾问题。报告指出,我国社会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科学判断,更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改革开放以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矛盾发生了巨大变革,我们要建设的现代化既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发达的现代化,又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既是对更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需求,也是对更多的优质生态产品、优美生态环境的需求,中国人民已不再满足于吃饱穿暖,更需要天蓝地绿水清气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目标反映了人民群众对生态权益保障的诉求,生态权益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其他权益保障一道被视为社会进步的重要衡量标尺,这些权益保障的充分实现对于人的自由全面健康发展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整体文明进步,是不断实现和满足人民对经济发展、政治保障、文化进步、社会平等、环境优美等各方面需求的伟大事业,这项伟大事业将引领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达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类自身和谐的空前高度。报告提出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一系列方法和措施既是實施美丽中国建设方案的重要保障,也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突出矛盾的具体操作路径。只有坚持这样的方针和路径,贯彻落实报告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新要求,才能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破坏和干扰,还自然以宁静、和谐、美丽。

四、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部署

十八大以来,为加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扭转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相对滞后的情况,党中央专门制定出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搭建了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的顶层设计,设计了总体改革路线图。又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为资源节约、生态保护、环境治理提供了行动纲领。十九大报告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基本方略中提出“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美丽中国,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为我国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添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价值观新的内涵。生态矛盾和生态危机既是社会经济活动与生态环境之间不平衡、不协调发展的恶性结果,也是人类社会单方面追求经济发展,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存在思想盲区,同时也存在着深刻的体制制度性原因,折射出生态文明制度方面存在的一些缺陷,要想找到解决制约生态问题枷锁的钥匙,就必须加强制度建设顶层设计的科学性、规范性、创新性、操作性。报告针对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加大生态系统保护力度、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等四方面提出具体保障措施。明确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打赢蓝天保卫战、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设立国有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和自然生态监管机构等目标任务。对如何开展国土绿化行动,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强化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地质灾害防治以及如何完善天然林保护制度,扩大退耕还林还草提出了要求,并提出要严格保护耕地,扩大轮作休耕试点,健全耕地草原森林河流湖泊修养生息制度,建立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这一系列新部署力度更大、要求更严、标准更高、措施更新,在全党、全社会、全国人民心中已形成共识。因此,要想坚决打好环境保护这场攻坚战,尽快补齐生态环境这块制约新时代美丽中国建设的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就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完善和执行好这些新的战略部署。

[责任编辑:马雅兰]

猜你喜欢

新发展十九大生态文明建设
“十九大”行情拉开序幕
为十九大召开 做好三个准备
“十九大”火爆朋友圈的深意(焦点话题)
为“十九大”创造稳定的安全生产环境
新发展理念下民办高校的学生管理研究
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管理信息化的发展趋向
房建工程节能技术新进展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