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考察

2018-08-30尚娜娜

世纪桥 2018年5期
关键词: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心

尚娜娜

【摘 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结合古代“天人合一”理念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现实要求作出的实践和理论创新。这一思想的基本实践方式在坚持“五位一体”建设中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在践行这一理念的过程中,应该坚持全球视野与国内发展相结合,坚持当下利益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坚持动态平衡与终极关怀相结合。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人民;中心

【中图分类号】D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0475(2018)05-0009-02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1](P.21)这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如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有了深刻的认识和思考。本文将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渊源、基本实践方式和基本特征三个方面深入解析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实践过程。

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论渊源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理念讲究“重视生命的价值,兼爱宇宙万物”[2],中国自古以來就将珍视万物生命作为人类的最高道德标准与行为准则。“天人合一”理念的基本思维框架是“人—物—人”,习近平总书记结合现代实践基础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辩证批判地提出:“将这种思维框架和道德规范引入社会经济活动之中,人就不再是抽象的人,社会经济关系也不再是抽象为某一种类型诸如商品、资本、劳动或人与物的单纯或单向关系,而是一种以复杂的人为主体的错综复杂的利益和感情关系,人的主观因素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影响和作用也不再局限于个体的人或某个具体范围,而是渗透于社会活动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3]这就实现了人的现实本质与抽象本质的结合,同时从人的本质观念出发架构起人本情怀的理论源头。在近现代历史上,马克思在辩证地批判“天人合一”理念基础上,找到了实现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从根本上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哲学观。马克思提出:“历史什么也没有做....创造这一切,拥有这一切并为这一切而斗争的,不是历史,而正是人,现实的、活生生的人....。”[4]这就为群众观以及人本思想提供了可靠的理论基础。毛泽东提出的群众观正是基于对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巨大能动创造性作用的考察得出的结论。“毛泽东经常说:‘人民群众是真正伟大的,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只有依靠了人民群众,才是不可战胜的,只有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真正的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5]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创建历史伟业的过程中,始终秉持这一理念,并且不断在实践中创新和发展。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辩证地继承发展毛泽东同志群众观基础上,提出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答应不答应”“人民高兴不高兴”作为中国共产党制定各项方针政策的出发点,提出必须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这充分体现了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过程中的核心地位。在此之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鲜明地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中国共产党要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2003年,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确立了以人为本为核心理念的科学发展观,并且强调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习近平在充分结合中国共产党群众观和以人为本思想的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且多次强调发展成果要由人民共享,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和飞跃性的发展。

二、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实践方式

“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6]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不能仅停留在口头上,应该将其贯彻到“五位一体”建设中,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成为贯穿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线。

第一, 在政治层面上,中国共产党提倡尊重人民群众的独立思考意识和话语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代的政治民主气氛融洽,人民群众政治敏感性较高,对于党和政府的工作有诸多意见和建议。中国共产党要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地向前推进,就应该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话语权和独立思考的成果,并且将这些意见和建议进行筛选,将其作为党和国家未来工作和行动的一个参考方向。

第二, 在经济层面上,中国共产党提倡在实现经济稳健发展基础上,不断改善民生。习近平指出:“抓民生也是抓发展。经济发展是前提,离开经济发展谈改善民生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7]由此可以看出,不断发展经济,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思想的核心。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群众在全球经济疲软乏力大环境下,抵御住了风险,保持国内经济稳步发展,不断地为丰富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夯实基础。

第三, 在文化层面上,中国共产党提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70多年前,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创造性的观点,其中核心理论是文艺要为人民服务的,应该明确文艺服务对象的主体,这为进一步开辟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奠定了基础。习近平指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雕塑者。一切优秀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源于人民,一切优秀文艺创作都是为了人民。”[8]只有不断从社会基层汲取营养,拜人民为师,向人民学习,才能丰富创新社会主义文艺理论体系。

第四, 在社会层面上,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民生改善和提升人民群众的自信和尊严放在国家治理框架的首位。在国内,党和政府坚持促进收入合理分配,将全面扶贫与精准扶贫相结合,不断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夯实基础;在国际上,我国政府以“兼容并包”的态度妥善处理大国关系,提升国际形象,为中国公民走出国门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第五, 在生态文明层面,中国共产党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切实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绿水青山的优质环境。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1](P.19)从“物质文化需要”到“美好的生活需要”,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充分体现了我国现阶段的发展要求。当前我国人民群众对于美好生活的需要涉及各个方面,尤其是对生态环境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诉求。中国共产党遵循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就必须注重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齐头并进。

三、 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本原则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以人为本理念贯彻到“五位一体”建设的各个方面,不仅仅涉及当前国内发展问题,更是与全球发展与未来发展相结合的一个深层次问题。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导向,就必须秉持全球视野与国内发展相结合,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动态平衡与终极关怀相结合的原则。

第一, 坚持全球视野与国内发展相结合。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批判资产阶级的同时,提出未来无产阶级存在的应然方式是全世界无产阶级的联合。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无产阶级政党,始终注重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并且不断丰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习近平总书记在2012年5月12日与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进行座谈时首次提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概念,這是对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国内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五位一体建设,在国际上也不断贡献中国方案,将目光环顾整个世界。近年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断为周边区域发展和民生改善注入动力,为我国人民社会生活构建和谐良好的外部环境。

第二, 坚持当前发展与未来发展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建设和谐社会不能将目光仅仅聚焦于当前社会发展框架之中,应该使其成为整个社会主义建设过程的主线。在“五位一体”建设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本着“未雨绸缪”的历史情怀:在政治层面,进一步普及公民教育,不断培养公民的政治敏感性,为将来公民更好地参与国家治理,更准确地把握话语权打下坚实基础;在经济层面,要坚持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改革创新相结合,勇于突破,不断为人民群众物质文化丰富夯实基础;在文化层面,要紧抓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导向作用,在继承优秀传统文化成果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创新文艺理论;在社会层面,要不断加强社会公共服务,为弱势群体提供更高的社会保障,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坚持“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建设理念,使贫困群众从根本上获取将来生存的技能与知识;在生态建设层面,要秉持前瞻性的眼光,坚持经济发展与生态改善的良性结合,为子孙后代存留一片绿水青天。

第三, 坚持动态平衡与终极关怀相结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必须一切从实际出发,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模式。党的十九大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习近平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这充分体现了我国现阶段发展的要求。党和政府在各个时期的举措都应该秉持以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归宿,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自我价值认同,促进人民民主意识的觉醒,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思想、新论断、新目标、新要求深刻渗透于人民大众之间,成为人民群众奋斗的动力和坚定的信仰。

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的历史时期给党和政府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现阶段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涉及各个方面,党和政府接下来的工作将更加严峻,但是我们坚信以习近平为核心的领导集体必将满载人民的希望,不辜负给予人民的庄严承诺。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 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7.

[2]朱瑞.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及当代价 值[J].攀登,2005,(3).

[3]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考[M].福 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

[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 社,1979.

[5]刘少奇.刘少奇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81.

[6]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 讲话[N].光明日报,2016-07-22.

[7]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人民出 版社,2016.

[8]习近平.在中国文联十大、中国作协九大开幕式上 的讲话[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

2016-11/30/c_1120025319.htm,2016-11-30.

[责任编辑:褚永慧]

猜你喜欢

人民中国共产党中心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熔岩灯
磁悬浮初探
先定中心后搭配
“依法治国”的哲学思考
浅论提高我国公务员素质的途径
领导干部为民服务“四要四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