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静态台架试验的车体模态贡献量分析

2018-08-30张立民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8年4期
关键词:菱形车体振型

何 理,张立民

(西南交通大学 牵引动力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 610031)

车体作为多自由度的大型振动系统,在线路上运行时,作用于车体的各种激扰力使其产生复杂的振动,且随着车辆运行速度的提高而逐步加剧[1],严重地影响到列车运行的平稳性与安全性。研究结果表明,速度提高将导致车辆结构发生弹性弯曲振动并引起乘坐舒适性恶化[2]。结构模态作为系统的固有属性,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车辆的动态特性[3]。

车辆在静止状态下,通过人为施加激励、测试输入信号与振动响应信号、求解系统振动的频响函数,采用参数识别方法可以识别出系统的特征参数[4]。

一般而言,在既有工作状态下,车体的振动可以用工作变形进行描述,即在特定工况下,对应于特定频率,车体以循环往复的方式表现出各响应自由度之间的相对位移(或相对加速度)的幅值关系[5–7]。应用模态分析技术,研究车体的固有模态以及在不同运行状态下的工作变形,可以真实有效地反应车辆的动态特性。

模态参与因子是各自由度对各阶模态激励有效性的一种度量,模态参与因子较大的模态称为结构的主导模态[8]。在模态参与因子的基础上进一步得到模态贡献量的概念,可以更为直观地描述各阶模态与车体振动能量之间的关系。

1 基于叠加原理的模态贡献量

车体是一个复杂的连续系统,但是在实际工程中为了方便计算,通常将车体简化为多自由度系统[9]。车体运动微分方程可表示为

式中[M]、[C]、[K]分别质量矩阵、阻尼矩阵和刚度矩阵;{f}和{x}分别为系统的激励和响应。

对于系统而言,各阶模态之间相互独立,系统的任意一点响应可以表示为各阶模态振型的线性组合[3]。所以,车体各点响应可表示为[10]

其中[F]为振型矩阵;{q}为各阶振型参与因子组成的向量[11]。

在实际中,车体高阶模态对振动的影响可忽略不计,所以[F]通常不是方阵,则方程{x}=[F]×{q}为超定方程组,可利用最小二乘近似求出{q}。

由式(2)可知,若测得系统的模态振型和响应,便可求出模态参与因子。将模态参与因子归一化,可得

式中Qr为第r阶模态的贡献量,即代表第r阶模态对系统振动能量的贡献比例。

从式(3)可以看出,各阶模态贡献量的和为1,Qr值较大的模态称为主导模态,表明对系统响应的影响最大。

对车体在某一工况下模态贡献量的求解可归纳为:

(1)提取车体各阶模态振型;

(2)提取各测点在某一工况下的响应;

(3)利用式(2)求出各阶模态的振型参与因子;

(4)利用式(3)求出各阶模态贡献量。

2 工程实例分析

2.1 车体模态参数识别

对某地铁车体进行静态台架模态试验,测试其固有频率以及模态振型。由于该车体是钢结构白车体,还未进行总装,所以利用橡胶堆代替空簧约束,将车体坐落在四个橡胶堆上。在车体纵向即垂直于轮轴方向上将车体分为7个截面,分别位于前后端部、一、二位转向架中部、车体中部、1/4定距处和3/4定距处。每个截面布置4个三向加速度传感器,分别位于四个顶点。利用信号发生器产生正弦信号,通过两个激振器对车体输入同步激扰,激励点位于车体前后端部附近的边梁上,激励方向为垂向,两个激励点位于车体同侧。激励采用正弦扫频方式,频率范围为0~50 Hz,扫频速率为0.1 Hz/s,采样频率为1 000 Hz。激励点及测点分布见图1,测试现场见图2所示。

图1 测点和激励点分布

图2 测试现场

基于各个方向的振动互相独立,为了验证该方法的适用性,所以只提取垂向模态参数,针对垂向振动分析其模态贡献问题。对垂向加速度响应数据进行处理后,得到所有测点对F1的综合频响函数,如图3所示。

图3 综合频响函数曲线

进而识别出车体的模态参数。一般来说,总是低阶模态占主导地位[4],因此只取前12阶模态进行分析。车体模态参数见表1。

2.2 车体模态贡献量计算

计算该地铁车体在不同工况下的模态贡献量。

由于试验采用的是正弦扫频激励,所以用不同的激扰频率来设置工况,如表2所示。

表1 车体模态参数

部分测点的加速度时域信号如图4所示,

截取各个工况下的响应数据后,代入到式(2)中。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只提取了前12阶模态振型,所以[F]为28×12矩阵,{q}为12维列向量,而{x}为28维列向量,利用最小二乘近似法求得{q},然后再根据式(3)计算出各阶模态在不同工况下的贡献量。计算结果如表3、表4所示。

将工况1至工况12各阶模态贡献量绘制成图,如图5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在工况1和工况4中,激扰力频率分别为3.1 Hz和12.0 Hz,即为车体的第1阶固有频率和第4阶固有频率,所以车体应该发生以侧滚和1阶菱形为主的振动;由表3可看出,在工况1和工况4中车体侧滚和1阶菱形模态贡献量最大,分别为25.36%和23.51%、27.76%和24.45%,即车体振动能量主要由车体侧滚和1阶菱形贡献,与实际情况吻合。

表2 各工况下激扰力频率

表3 工况1至工况6车体模态贡献量/(%)

表4 工况7至工况12车体模态贡献量/(%)

图4 部分测点加速度时域信号

同时,由图5可以看出,在所有12个工况中,第1、4阶模态的贡献量是所有模态中最多的,其中第1阶模态(侧滚)在每个工况中贡献量最大,基本在25%左右,其次是第4阶模态(1阶菱形),大约在23%左右。所以车体侧滚和1阶菱形在车体振动中占主导地位。

图5 车体模态贡献量

需要指出的是,试验车体受到的是两点、同侧、同相正弦激励,所以车体振动的主要表现形式为侧滚运动和1阶菱形运动,这与上述结论相符合。

3 结语

对某地铁车体进行静态台架试验,提取前12阶模态参数和12个不同激扰频率下车体的响应,分析了车体各阶模态在不同工况下对车体振动的贡献量,现得结果如下:

(1)当激扰力频率分别为3.1 Hz和12.0 Hz时,车体侧滚和1阶菱形模态贡献量最大,分别为25.36%、23.51%和27.76%、24.45%,该计算结果与车体在实际中发生以侧滚和1阶菱形为主的振动相吻合。所以,该方法也可用于计算车辆在线路运行时的模态贡献量,分析出对车体振动影响最大的模态,从而对车体的设计与改进提供可靠依据。

(2)当车体受到两点、同侧、同相正弦激励时,在所有工况中,第1阶模态贡献量都是最大,基本在25%左右,其次是第4阶模态,大约在23%左右,说明车体侧滚和1阶菱形在车体振动中占主导地位。

猜你喜欢

菱形车体振型
轨道交通整体承载式铝合金车辆车体挠度的预制方法及试验研究
纵向激励下大跨钢桁拱桥高阶振型效应分析
改进的菱形解相位法在相位展开中的应用
基于振型分解反应谱法的深孔泄洪洞进水塔动力分析
塔腿加过渡段输电塔动力特性分析
高层建筑简化振型及在结构风振计算中的应用
KAMAGWIESEL可交换车体运输车探秘及模型赏析
简析地铁车辆—铝合金车体
上海A型地铁车辆弹性车体与转向架耦合振动分析
菱形数独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