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颜色教学中的关键、实践和品鉴
———以冀教版《英语》三(上)Unit 2为例
2018-08-29陈玮
陈 玮
冀教版《英语》三(上)Unit 2是有关朋友和颜色的话题,学习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的朋友和就颜色提问的句型。教学目标为学生能够听说读写八个表示颜色的词:red,yellow,blue,green,orange, brown,white,black,同时会用英语进行有关颜色的问答:What colour is it?It’s...
一、引课是关键
在学习色彩的单词之前,我们已经学习了向别人介绍朋友的句型“This is...”。我认为在色彩的学习中,用一个改写版的英文绘本“Little blue and little red”进行导课(绘本附文后),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也可以复习介绍朋友的“This is...”句型,同时对于三原色互相调和产生一种新的颜色这一知识得以了解,为四年级进一步学习颜色打下基础。在此环节设计中要注重知识的前后衔接与自然过渡,通过小黄和小蓝的友谊培养学生间团结友爱、礼貌待人的品质。
二、课堂重实践
在教学中,我会提前准备一些水果:banana,apple,orange and watermelon,用实物进行对话,引出句型“What colour is it?It’s...”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更接近生活,更易于接受知识。随后课堂被分成6—8个小组,每组桌子上有一个学习清单,学生有相应的作业纸,他们需要对照清单上的任务指示与探究问题进行小组学习活动,比如“What’s this?Do you like it?Why?What colour is it?”。在第二课时的学习中,我会从学生穿着的衣服颜色中进一步学习新的色彩。我会指着黑色衣服问:Whatcolourisit? 引出black一词。指着白色衣服问:What colour is it?引出white一词。 以此类推学习puple,blue。学生在教室里寻找颜色,两两一组提问并作答,学生这些活动中应当具有“合作”“学习”的课堂意识。之后将两个课时综合练习:
What colour is the grape?
It’s purple.
What colour is the orange?
It’s orange.
What colour is the apple?
It’s green/red.
What colour is the zebra?
It’s black and white.
What colour is the banana?
It’s yellow.
What colour is the sea?
It’s blue.
What colour is the sun?
It’s red.
What colour is the chocolate?
It’s brown.
课堂知识贴近生活,从师问生答到生生互答,学生在操练中更容易上手,轻松习得。实践中教学也是使知识呈阶梯状、从点到面的一种方式,同时也可以判断出课堂结构是否具备合理性与系统性。学习的课堂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口头、笔头交际的能力。
三、拓展促品鉴
拓展知识可以从课堂上的活动延伸至课堂之外,它将冲破原有的教材内容局限,带给学生拓展、想象和创新的空间。
首先设计了让学生自己制作颜色,与课堂引课部分的绘本形成呼应。在动手实验中体会新颜色的生成,学生一定会为自己的成果而感到兴奋不已,这将是一个知识品鉴的过程。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得出由三原色碰撞产生新的色彩的结论,相信这一环节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观察、想象、创新的能力。
yellow+blue=green
blue+red=purple
red+yellow=orange
其次是了解中西方文化中对颜色的理解差异。人们的生活离不开色彩,于是赋予了颜色各种不同的含义,不同国家和民族赋予同一种颜色的意义也不尽相同。因此,了解颜色在中西方人们生活中的不同含义有助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文化,减少误解,增进友情。比如绿色green是青草和树木的颜色,无论在英语或汉语中,绿色都象征着年轻、朝气蓬勃、茁壮成长;英语中的green还可以表示幼稚、缺乏经验的人,如green hand(生手)。还可以表示嫉妒、眼红之意,如:green-eyed(眼红)。蓝色blue在中文里经常是对大自然美丽风景的赞美,蓝色在汉语中的引申意义很少,但在英语中蓝色是个含义丰富的词,不仅表示颜色,而且常用来比喻人们心情沮丧、忧愁苦闷,“She looks blue today.”即表示她今天闷闷不乐。
最后我用一幅学生美术课习作请大家欣赏,要求说一说都有哪些颜色,你最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要回答这些问题,学生需要将知识融会贯通、复习整合,对整节课也是一个总结。
综上,在英语的颜色教学中,我认为颜色教学中的关键、实践和品鉴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这是知识通过生活中的实践、鉴赏逐渐生成的过程。教师在课堂上是引导者,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同时还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只有通过归于生活、自身实践的方式,知识才能高于课堂,真正地为学生学有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