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利用Story Time 板块培养学生的篇章意识
———以译林新版《英语》为例

2018-08-29杨敏顾云

小学教学设计(英语) 2018年8期
关键词:语篇整体意义

杨敏 顾云

篇章的意义是学生语言学习的重点,因为语言首先是意义的载体,每个篇章都是具有完整意义和情节的有机整体,引导学生宏观地整体性理解,以框架带动细节,能够达到对篇章的整体感知。

一、基于学生学情,提总领性的问题

1.根据中年级学生特点所提的问题

中年级的学生由于英语学习刚刚起步,受限于词汇量等原因,教材上Story Time板块的语言相对比较简单,没有用引言(Narration)来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这时插图就起到了补充说明的作用,为故事提供背景支持。通过对故事背景的探索和研究,使学生了解这个背景支撑下的语言形式,更好地理解故事文本的意义。

如,三(下)Unit 8 We’re twins! Story Time,学校告示栏上面显示“Open day 8:00—11:00,2:00—4:00”(图 1),这张插图揭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和时间,虽然故事人物语言交谈中没有提到,但有效利用插图信息也是中低年级在绘本故事教学中的一个有效策略。把“目标语言、单元主题、和真实交流”融为一体,使单薄与简单的中低年级故事语言在背景烘托下丰满、灵动起来,这样学生在故事学习过程中将读得更加清晰明白、参与更加投入。故事整体赏读前,设计“Who comes to the school on the open day?”的总领性问题,在整个故事的文本中并没有出现“family”的字样,但学生通过故事中陆续出现的Mike’s uncle,Yang Ling’s aunt,the twins等人物,总结归纳其关系,就可以推理得出正确答案,用简洁的语言回答主旨性的问题。在开放日这个大背景下,Mike’s uncle,Yang Ling’s aunt,Su Hai’s sister这些人物在学校的露面、学生之间相互介绍家人等就成了顺理成章的事情,这为故事的后续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图 1)

整体意义总是超过各部分加起来的总和,无论是对材料的感知、理解还是总体把握,都不能离开故事材料的整体。如果忽略故事的整体处理,只聚焦于新词句的反复操练,学生或许能机械重复单一句型,但他们很难就一个交际任务展开有意义的连贯得体的言语交流。在设计问题时不能过于单一、或过度关注细节信息,为了让学生理解故事的整体框架,教师应提出合适的问题,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也能建立起相应的篇章意识。

2.根据高年级学生特点所提的问题

高年级Story Time的文字量、内容和内涵等都比中年级有了很大的提升,容量加大,语言更为丰富,情节发展更为曲折。而学生在经过两年的英语学习后,已经有了一定的语言基础,词汇也有了一定的积累。《英语课程标准》二级目标对阅读的要求是:能借助图片读懂简单的故事和小短文,并养成按意群阅读的习惯。如果我们在篇章中力求让学生获得的是完整的意群,那么就可以促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故事。

如五(上)Unit 4 Hobbies Story Time,在播放完整的故事视频之前,一些教师喜欢提出这样的问题 “Whatdotheytalk about?”这个问题看似是一个总领性的问题,但是学生无需阅读故事就能获取答案,因为单元课题就已经包含了问题的答案,一目了然,这样的总领性问题的思维含量显然不够,不能完成整体把握故事的任务,没有任何意义。笔者所强调的总领性的问题是指既指向故事篇章整体又能有思维含量的问题,那么本课教师就可以提出Whosehobbiesdoes Mike talk about/introduce?的问题,该问题聚焦于具体人物的爱好,也为下一步阅读打下基础,因为整个故事的结构就是Mike在介绍他和他朋友们的爱好。这样学生对故事的解读就既有整体感又富于层次感,先从整体上把握故事,明确主题Hobbies,因为本文是以主人公Mike的视角来谈自己和朋友们的爱好,再从与主题的关系上理解具体细节。不仅重视句子水平上的语言感知,如主要句型I like doing...He/She likes doing...的理解与渗透;还要逐步发展在语篇水平上进行的交际能力,因为除了Mike自我介绍的一段,其余的每一个自然段开头都是交际性的介绍语,如This is my friendLiu Tao.ThisisYangLing.Here are Su Hai and Su Yang.这些介绍语并非新的句型,但它所处位置比较显要,出现频率很高,在立足于对整篇故事的分析基础上,学生就能理解这些看似和主题Hobbies毫无关系的句子的意义,从而掌握介绍朋友爱好的正确方式。篇章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意义和交际两个方面,篇章的意义整体性体现在主题统一体之中,一个篇章有一个大的主题,篇章的各个部分又有跟大主题相关连的小主题;交际整体性体现在篇章各部分之间的交际连续话语之中,每句话都以前一个句子为交际背景,形成从已知的旧信息到新信息的信息流。

通过总领性问题的导入,让学生根据问题提示,促使他们快速而正确地勾勒出篇章的宏观结构,直接推导出相关信息,不但减少了阅读信息的处理量,而且还提高了阅读速度和理解效果。从篇章整体入手提问,能够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英语篇章意识,从而在阅读中掌握篇章逻辑思路,并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二、基于语篇特点,尝试给语篇分段

学生所阅读的是具体而丰富的语篇故事,而段落是一个具有明确始末标记的、语义相对完整、交际功能相对独立的语篇单位,它由连贯的句子或句群构成,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分段可以从情节的发展来理顺语篇的脉络和作者的思路,因为语篇学习的第一步是识别整体框架,激发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从而形成篇章意识。

1.学生不熟悉的语篇

对于全新的语篇故事,应该先让学生整体快速浏览故事的发展,分段一定要从内容入手,要在学生对整篇故事内容有一定的了解,对故事各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和每一部分及整篇课文的内在联系比较清楚的情况下进行。

如:六(上)Unit 2 What a day! Story Time,以日记的形式记录了Yang Ling和朋友们周日一天在公园的活动,日记通过天气的不断变换,逐步推动活动的发展和人物的心理的变化。这个语篇,可以让学生先通读日记,再分段。该语篇(日记)一共有7个自然段,有的学生按时间顺序分成四段,in the morning (Para1-3),at noon (Para 4-5),in the afternoon(Para 6),Ending(Para 7);有的学生按照天气的变换情况也分成四段,sunny(Para1-2),windyand cloudy (Para3-5),rainy(Para 6),Ending(Para 7)。但是不管按照什么情况分,文本中叙事的抒情部分What a day!(Para 7)都独立成段。虽然分段的依据差别出现了上述不同的情况,但分段使故事的层次感加强,加深了学生对日记结构和内容布局的认识与理解。篇章是具有完整意义和情节的有机整体,所以在阅读中应力求保持篇章内容和形式的完整,而不是把它肢解成零碎的语言点和词汇。而对故事进行分段,这样的结构分析能引导学生理解故事的宏观结构,从而带动微观细节的理解,取得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效果。

2.学生熟悉的语篇

要了解语篇的谋篇布局,划分段落是非常必要的,从情节的发展来理顺作者的思路。学生对于教材中的一些童话故事,如《皇帝的新装》、《灰姑娘》等故事的中文版本早已非常熟悉,如果教师课堂上再用提总领性的问题等方式进行解读就已经没有了意义,那么尝试给故事分段就显得尤为重要。

如五年级下册Unit1 Cinderella Story Time,对于这个熟悉的童话故事,学生具备一定的前景知识和背景信息,他们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知识通过阅读故事,在语境线索和逻辑推理中给故事分成三段:Beforethe party(舞 会 前 ); At theparty(舞会中);After the party(舞会后)。而故事中的插图也能帮助学生理解英语语言所描绘的场景,在这个整体阅读的过程中,学生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正确的逻辑思维方法得到锻炼,在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中,阅读英文版的旧故事带给学生一定思维的挑战,促使故事的阅读成为积极解码的过程。

结合故事内容,以分段的方式入手,有的放矢地把握英语篇章模式,了解篇章结构知识,在清晰地揭示故事各部分之间的逻辑关系的过程中,把握故事的脉络,形成良好的知识网络,增强对篇章的理解程度,加大信息储存量。学生篇章结构认识的提高,使其能有意识地发现作者思路的发展过程,从而快速、准确地把握故事大意和中心思想,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在英语Story Time板块的导读环节,不宜偏重讲解故事的生词、读句子结构和语法等,而应重视对篇章思维模式的学习,引导学生在过程中分析篇章结构,了解英文篇章思维模式,培养他们的篇章意识和思维能力。

三、基于语篇主题,理解语篇意义

教材中每个单元的Story Time都可以被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意义单位,目的是传递信息,进行交流,无论语篇的题材和体裁如何变化,其谋篇布局都是围绕着主题进行的。因此,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教师要让学生先找出语篇的主题(Main idea),再找出支撑的细节(Supporting Details)来验证主题,从而谈理解语篇的意义。

1.扣主题词,概括——具体模式

标题能够最大限度地表达单元主题,有的单元以名词或介词短语命名,高度概括了单元的内容,而扣住语篇的主题词,是解读故事的捷径之一。

如五(下)Unit 7 Chinese festivals Story Time,扣主题词对故事进行“自上而下”的理解,就是从故事的大命题Chinese festivals出发,让学生找出故事中所涉及的中国传统节日,师生对话如下:

T:What Chinese festivals are mentioned in the story?

S:Spring 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 and Double Ninth Festival.

在大命题的引领下,进而分析小的命题SpringFestival,Dragon Boat Festival,Mid-Autumn Festival, Double Ninth Festival这四个中国的传统节日,最后分析句子When is the Spring Festival?Whatdopeople do?What do they eat?的内涵,并学习相关的动词、名词短语和月份的词汇。具体地说,就是先做概括性的宏观解读,然后找出具体的该命题对微观命题的制约关系。

每个段落虽然粗看起来其语句模式不尽相同,但整个段式却基本一致,通过段与段之间的复沓来完成富有意义的故事。扣主题词,强调整体把握语篇故事的叙述过程,厘清故事篇章的分类,梳理出清晰的篇章结构,再根据具体的语境对低层次命题结构中的语言现象作语义分析,在从概括到具体的篇章学习的模式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参与分析、推理、总结等认识和学习的过程,突出学生的参与性,而学生的篇章意识在参与主题词浸润的活动中得以彰显。

2.扣主题句,提问——回答模式

主题句是用来概括故事内容核心、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表达思想情感的句子,是全文的概括,也是故事的主旨。解读文本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找出故事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再根据主题句所提出的内容进行回答、验证、扩展等。

如六(上)Unit 6 Keep the city clean Story Time,教师提出What did Miss Li ask?的问题,让学生通过通读全文找出该故事的 Topic sentence,Miss Li所提出的 “What makes our city dirty?”和“What can we do to keep our city clean?”这两个问题是故事的主题句,主题句的寻读是学生解读故事的关键。这种“提问—回答”模式的篇章,一般总是在开头设置一个明显的、用提问方式表达的问题,篇章学习的过程主要是寻找对所提问题的答案,体现学生对主体结构的把握,也体现出信息的传递。文本先提出问题What makes our city dirty?,接着从 smoke and rubbish两个方面阐述问题,第一个问题的“问”与“答”就是学生分析问题的过程,同时为第二个问题做好铺垫,作者换一种方式再次提出问题,进一步寻找源头,在层层递进中解决第二个问题。故事叙事的逻辑是“问题—解决型”,在“提出问题—回答问题”的模式中建构故事的篇章内容。以因果方式构建的篇章是说明某事件为何发生,该语篇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就暗示后一问题的解决方案,正因为Smoke makes the air dirty.所以学生们找到“We can take the bus and the metro to school.We can walk toschool.Wecan plant more trees.”等环保措施的解决方案,还因为Rubbish makes the streets and river dirty,所以We can put rubbish in the bin.学生在上一个问题中找到判断的线索,通过分析篇章的外部层次,快速、有效地对篇章进行整体性阅读理解,从宏观上整体感知篇章的主题及作者的布局特征。

篇章意识是一种思维方式,它需要一定的分析、综合能力,导读时主张让学生抓住篇章的总体思路,通过宏观导入,主要是对篇章的题材框架进行梳理,初步了解其基本内容及篇章结构的组篇方式,把注意力放在篇章所表达的信息上。因此这种以篇章意识的培养为出发点的语篇解读方式,能够最大限度调动学生主动参与到认知活动中,并培养他们主动建构篇章意义的能力,整体认识进而掌握具体的相关语言表达。

猜你喜欢

语篇整体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歌曲写作的整体构思及创新路径分析
关注整体化繁为简
设而不求整体代换
改革需要整体推进
诗里有你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