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还有比“这一个”更重要的

2018-08-27韩卫红

语文教学之友 2018年8期
关键词:教学目标语文教学

摘要: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最终指向,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确定课时教学目标,因为语文教学有其特殊性,阅读文本的内容比较丰富,教材解读角度差异性较大,课堂教学中生成的任何一点都能作为课堂讲解的重点。因此,教师只有科学确定课堂教学目标,才能明确讲解的内容和方向,才能突出课堂教学的条理性。

关键词:语文教学;教学目标;教学预设

教学目标的设定是每一节课开始的重要标志,它理应成为整个教学流程的焦点。正所谓“良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设定出一个好的教学目标能为教学活动的良性开展奠定坚实基础,会让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变得重点突出、目标明确。为此,笔者拟以《金岳霖先生》这篇课文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较为科学地设定一节课的教学目标。

近来,笔者观摩了一节关于《金岳霖先生》一课教学的公开课。观摩后我认真思考,认为有许多地方值得认真研讨。

在课后的交流中,执教者向听课者说出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这篇课文的细节相当传神,其教学重点就放在引导学生揣摩各种细节描写是如何凸显金岳霖先生“很有趣”这一形象特点上。毋庸置疑,这样的目标定位是正确的,但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即执教者仅仅引导学生关注了金岳霖先生。单从文学创作典型性这一点出发,我们就可以断定这样的教学设计,只抓住了“一叶”并因之遮盖了欣赏“泰山”的视野。当前语文教学倡导的目标设计应是由“这一个”上升到“这一类”。下面,笔者以汪曾祺先生的散文《金岳霖先生》为例,谈谈自己的教学目标的设计构想。

一、立足文本,抓实对“这一个”的理解

不可回避的是,任何语文教学都离不开对文本的解读和认知。为此,对“这一个”文本的品读就显得尤为重要。品读文本在整个课堂教学中起着奠基性作用。课堂教学目标的科学制定自然离不了对“这一个”文本的深度认知。

以《金岳霖先生》教学为例,教者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一篇文章的体例、写作特色和主题思想等等。但是,就一篇课文规定课时的教学而言,教学目标的制定自然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不可能也没必要将文本所含的一切精华都作为目标制定的主要内容。在笔者看来,基于本班学生基础的教学才是最为有效的;能够引领学生实现基于文本和既有基础的能力提升,这样的教学目标才是最接地气的。为此,就立足文本而言,教师必须做好两方面的“这一个”工作。对于第一个“这一个”而言,主要是对本班特殊学情的了解。任何教学必须基于学生的现有基础,笔者发现不少学生对于细节与情节区分不清。在此背景下,教学目标的制定自然不能无视这个基本现实。当然,目标制定又不能单纯拘泥于此,还要考虑全文的写作指向,最合理的教学目标自然是基于这两者的有机融合。对于第二个“这一个”而言,主要是读取围绕主要写作对象的显性信息。就本文而言,它主要是怀念金岳霖先生一系列事迹的,但又不属于简单的情节铺陈,而是大量细节描写的缤纷呈现。为此,仅仅品析本文细节或单纯领略金岳霖先生的人格魅力,就显得比较单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基于本班学情的目标制定、实施以及达成。于是,笔者设定一个最基层的目标:认知和涵泳本文细节,领略金岳霖先生独特的人格魅力。这个目标就具有了“这一个”的意味,与单讲细节或人物鉴赏的目标自然不同,更具鲜明的基础性和指向性。

二、内外关联,升华对“这一类”的认知

就文章写作学而言,任何写作都具有双重乃至多重指向。首先是表层的,其次是深层的。写作指向的多重性大多表现在其深层意义方面。

就《金岳霖先生》这篇典型的记叙性散文而言,文本显性地指向于对金岳霖先生外在样子、教学、生活、治学等层面的描述。对于这个指向,绝大多数学生理解起来没有困难。但仅仅将教学目标的制定停留在这个层面,显然是较为浅层的。就本文的目标达成来看,学生至少要从文中领略到作者对金岳霖先生独特人格魅力的赞赏以及对他本人的深情回忆。如果达到这个层面,教学目标的制定就上升了一个层次,但是境界依然不高。就文学创作而言,“典型性”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典型性”就是从“这一个”上升到“这一类”。仍以《金岳霖先生》为例,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从作者对金岳霖先生的赞美与回忆中上升到对一类人的同等情感期待上。当然,这个认知的实现需要一定的认知能力,尤其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学会文本内容的内外关联。首先,在文本之内,本文所写的对象不止于金岳霖先生一个人。文本述及姓名的有梁思成、林徽因夫妇,沈从文、张奚若等人,其中又重点描画了闻一多、朱自清的细节。这可不是“闲笔”,反而恰恰是汪曾祺先生的有意为之。他们共同构成了西南联大教授们的群像,他们的精神又恰恰是西南联大的办学精神所在。就文本内容之外而言,本文创作于1987年,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坛正经历“伤痕文学”“反思文学”“寻根文学”“先锋文学”等文学思潮,全球正发生所谓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作者于这个特殊的年代创作此文,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是否他有隐语在文本之外呢?为此,教师对文本的认知必须上升到“这一类”的高度,这样的目标制定才具有层级性,文本阅读也才能实现对散文主旨的深刻理解。

三、基于实际,制定出“最适宜”的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有其共性特征,但是对于每一节课而言,目标的制定都有其特殊性。教学必须有个性化的目标制定,其出发点就是三个实际:学生、文本和教师。

教学目标的根本出发点是学生,必须基于学生的现有基础和更高层级的发展需求。教师要做的就是立足文本这个特殊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先期预习,发现其现有的学习基础和不足。然后,教师再基于自己的能力基础,制定出“最适宜”的教学目标。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讲的“最适宜”并不具有普适意义,它只是基于学生、文本和教师这些关乎教学效益重要元素的“这一个”,即教学目標的设定合乎学生现有基础和“最近发展区”的发展需求,基于文本的显性和隐性意义,建构于教师的知能基础,并且这三者相互影响、有机融合、效益动态生成。能达到这个层次,教学目标就是“最适宜”的。

教学目标是一个习以为常但又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教师必须清晰认识到教学目标的科学、有效制定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工作,也是一项需要认真研讨、必须做好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张劲怡.高中语文教师文学阅读教学目标设计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与教学研究,2014,(6).

[2]程颖.语文教学目标的价值诉求及有效生成[J].语文建设,2015,(35).

[3]范葆春.用名士情怀触动灵魂——我看《金岳霖先生》的人物形象[J].语文知识,2017,(3).

作者简介:韩卫红(1985— ),男,江苏省海门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高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目标语文教学
新媒体环境下数学教育方法的优化
小学英语故事教学法新说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高年级古诗词教学艺术之我见
精心设计:培养语文兴趣的土壤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