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鸡立体笼养技术的管控要点

2018-08-27王龙刘学辉刘畅

家禽科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水帘水线雏鸡

王龙 ,刘学辉 ,刘畅

(1.吉林卓越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吉林 辉南 135100;2.吉林卓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吉林 辉南 135100)

肉鸡立体笼养以其规模化、标准化和自动化等成为肉鸡养殖的亮点,该技术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节约了土地和空间,还实现了人鸡分离、管理自动化和信息化等,为肉鸡高效生产提供了良好的生长和环境平台。笔者结合十多批次的肉鸡饲养经验,谈几点体会。

1 高度重视鸡舍和笼具的清洗与消毒

鸡舍和笼具的清洗和消毒是肉鸡饲养成功与否的核心和关键,必须高度重视。饲养的批次愈多,对鸡舍的消毒要求愈严格。

1.1 清洗是鸡舍消毒前的关键措施 鸡舍消毒前应首先进行清洗,对设备、墙、笼具、器物、垫料等附着物应进行全面彻底地清洗。为提高效果,鸡舍需要用去污剂或消毒剂的热水进行高压喷雾,以去除鸡舍中的有机质。在清洗的时候,应首先清洗鸡舍的高处,再清洗较低处。绝不可漏掉任何一个环节,特别是笼具、进风口、风罩、风扇、水道、粪道等。上,两种消毒药交替使用。消毒鸡舍所需的消毒剂至少应确保≤0.4L/m3。有条件时,进行福尔马林和高锰酸钾的熏蒸消毒。在转群前2周,对空置的鸡舍进行消毒和消毒后检验,消毒后的表面分离细菌应≤1个菌落/m3,否则应重新消毒。

1.3 关注鸡舍水线的消毒 水线污染是导致家禽消化道疾病的重要原因。每一批次鸡饲养结束后,必须对鸡舍内的每条水线管路进行浸泡消毒,利用过硫酸氢钾化合物(水线专用处理药)对水线进行单独消毒,具体要按照说明书使用。同时,由化验室对水源水及水线管路水采样,进行微生物指标检测,检测合格后(每毫升细菌含量应不高于3个),方可供鸡饮用。检测不合格必须重新消毒至检测合格为止。

2 做好进鸡前设备的检查

鸡舍一旦进鸡,为了生物安全,一般都严格控制人员出入。因此,必须做好进鸡前的严格检测,确保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

2.1 检查设施设备 首先,要保证水线完好,不漏水、不渗水,确保正常供水。逐个按压水线上的乳头饮水器,避免有堵塞不漏水的,确保每鸡只都能饮到水;其次,检查笼具,确保每个笼具门开关自如,且封闭完好,以防小鸡钻出笼外;第三,检查

1.2 消毒应注重方法和效果 设备消毒时,应采取能拆卸的就浸泡消毒,不能拆卸的就喷雾消毒,还应确保消毒剂的用量、浓度、作用时间等。消毒药可选用醛类或季胺盐类进行消毒,最好两遍以料线是否运转正常,是否有缺料现象,避免鸡只吃不到饲料,影响增重;第四,检查灯光,确保室内光线要柔和,并经变频器调节实测舍内光照强度,保证不同阶段光照强度适宜。

2.2 检查环境控制系统 检查输水管道、锅炉、温控电脑及散热器是否正常,将温控探头放置在二层鸡背水平线上,关闭所有通风口及天窗,启动升温系统,观察鸡舍内达到30℃需要时间,按左、右、前、后、中、上、下四层笼不同部位放置温、湿度计,测量每个部位的实际温度、湿度,看与温控电脑有多大差距并做好记录,便于实际饲养中进行调试。

仔细检查舍内电器线路,看是否连线、漏电,确保用电线路安全。夏季还应注意调试水帘是否正常工作,确保高温情况下能正常降温。此外,调试设备设施。试运行鸡舍内水线、料线、加药器、通风系统是否正常运转,确保安全正常运转。

3 饲养管理要点

3.1 接鸡管理 育雏舍内温度要严格控制,确保均一。根据季节变化及当地气候条件一般在进雏前3d进行鸡舍预温。进雏前舍内温度应达到30℃左右,雏鸡进入后舍内温度逐步达到33~34℃。鸡雏到场后应立即卸车,快速将鸡雏箱放入鸡舍内,摆放均匀,然后点数入笼。立体笼养舍内一般有搅拌和循环风机,但上、中、下三层鸡笼有温差,一般情况下,通常把育雏放在中层以便于分群。鸡雏入舍2h后用小料盘加满饲料放置笼内。水箱提前加水,以便预温,水温以25~26℃为宜。育雏前3d饮水中,应加入5%的葡萄糖、电解多维以提高雏鸡抵抗力,恢复体力和缓解应激。此外,根据鸡群状况可适当投喂抗菌药物作为开口药,以预防细菌性疾病的发生。

3.2 饮水管理 关注鸡群饮水,应确保24h供水不间断 (除非特殊要求需要控水如疫苗饮水免疫等)。饮水器的高度要适中,避免饮水乳头过高或过低影响雏鸡饮水。适当适时调整饮水器的的压力阀,防止压力过大或过小。压力过大,雏鸡叨不动,导致雏鸡饮水困难;压力过小,会导致末端的雏鸡饮水不足。应随着鸡龄的增长,可适当增加水压。饲养过程中,要经常检查水线是否发生堵塞或漏水,这一点至关重要,应做到早发现、早维修。因投喂维生素类等含糖类营养药,水线管道内极易产生生物膜,进而滋生细菌,因此在饲养过程中,应利用清洗水线专用药每周浸泡消毒水线一次,防止细菌滋生污染饮水。

3.3 饲喂要点 雏鸡入舍后一定先饮水,后喂料,有利于雏鸡的消化,饮水2h后给料。以后最好每天早晨给料,自动加料机每天给料4次较好。要及时观察给料是否均匀,防止鸡因饥饿出现踩踏现象。饲养员每天应检查料槽是否吃空,要及时补料,及时检查料槽的进料情况,剩料较多的要及时采取措施,及时调整,避免鸡只因采食不足,造成鸡只生长缓慢,增重差。

3.4 温度控制 鸡舍温度要均匀,舍内密封良好,无漏风处,上下笼温差控制在1~2℃,鸡舍前后温度控制在2~3℃内。育雏温度一般在32~34℃,要看鸡施温,鸡雏体重大温度要低一些,体重小温度可高些,以鸡既不聚堆、又无张口喘、在笼内分布均匀为宜。

通常1日龄雏鸡环境温度控制在33~34℃。第一周每天下降0.4℃,到7日龄时鸡舍环境温度逐渐降到30~31℃。以后每周下降到2℃,笼养密度较大时,要比平养温度低1~2℃,应避免热应激而造成采食量下降。

整个饲养过程温度控制要遵循 “恒定且平稳过渡”的原则,避免忽高忽低,技术人员、饲养人员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情况,时刻掌握外界温度。根据温度变化适度调整通风量,为鸡只提供适宜的温度生长环境。

3.5 湿度管理 适宜的温度能使舍内湿度更加合理,以防止鸡只脱水,育雏期间湿度一般应控制在60%~65%,此后,湿度应逐渐降低到55%左右。当鸡舍湿度低于45%,尘埃粒子就会增多,常常发生支气管栓塞,进而激发呼吸道疾病;当鸡舍湿度超过75%,会发生鸡散热障碍,发生气喘等呼吸道症状。当鸡舍内湿度不足,可以开启舍内喷雾系统进行喷雾消毒,以增加鸡舍内湿度。湿度高时,可增大通风。

3.6 光照管理 鸡饲养过程中,光照是环境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肉鸡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光照有不同的适应需求,同时与其生产性能的发挥密切相关,特别是肉鸡处于高密度饲养状态下,光照的实施尤为重要。在育雏阶段,合适的光照设置和分布可以帮助小鸡更加容易找到水、饲料和舒适的地方。在生长阶段,光照可以用作调节体重增长速度的方法,帮助肉鸡取得最理想的生长效率和提高鸡群健康。科学合理的光照管理对肉鸡骨骼、内脏的生长和免疫系统的发育有益,消耗能量也少,同时减少了猝死和腹水的发生。光照系统的组成包括:电脑控制、调光器、Led荧光带。不同日龄光照强度见表1。

表1 笼养肉鸡光照程序

3.7 通风管理 通风换气是肉鸡笼养的重要环节,合理的通风能排除有害气体,控制温度、降低腹水,预防慢性呼吸道疾病的发生。首先可通过烟雾实验来确定鸡舍合适的负压值,通过实验数据来设定通风的参数,负压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笼体内产生通风死角。冬季的通风模式和夏季的通风模式有较大区别,冬季只要满足最小通风量(0.015m3/s/kg体重)即可,尽可能的采用横向通风。当春季气温上升,昼夜温差变小,就要考虑由横向通风过渡到纵向通风。夏季的通风则主要考虑降温,所以考虑较早过渡为纵向通风,通风系数可以加到最小通风量的5倍。每日要根据不同日龄体重所需的通风量进行调整。通风时,鸡舍两边的边窗适当打开,进风口要均匀,防止产生通风死角,风口向上呈一定角度让风能打到棚顶,在保温的同时适当加大通风量。随着鸡只日龄的增长,可适当增加通风量。

由于笼养肉鸡饲养密度过大,要根据鸡群的不同日龄体重、外界温度、季节、含氧量情况、风机转速等情况进行通风换气。通风时间长短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变化,舍内风速不能过大,否则容易引起鸡只感冒。

3.8 湿帘使用 饲养中后期,上午10时以后当风机全部开启后,鸡舍温度仍然无法控制在30℃以下,就要考虑湿帘降温。湿帘使用时,应采用室温水循环,水温以20~25℃为宜,严禁使用井水,防止冷应激;鸡舍内温度应保持在27~28℃,降温较快时逐步减少风机数量,使用水帘时,大风机数量不能低于总数的60%,每次水帘供水后,保证水帘吹干后再次供水,当水帘湿到总高度的大约1/2位置时停止给水帘供水,让水流自然下流渗透到水帘底部。下午16:00点关闭水帘供水,增加风机保证水帘干透,不能使用常流水,一方面是因湿帘孔隙较小,常流水会造成进风面积减少,导致舍内负压升高;另一方面常流水会对湿帘附近鸡只造成冷应激,导致疫病的发生。

3.9 疾病防控 目前禽病极其复杂多变,新病不断出现,预防和防治没有固定的程序,给养殖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在饲养期间要做好生物安全工作。

一是要做好病源隔离,切断传染源,做好鸡舍冲洗消毒、物品、车辆的消毒以及人员进出洗澡消毒的管理,谢绝参观,人员实行封闭式管理,禁止食用禽肉、禽蛋及禽类相关食品,防止疾病的引入和散播疾病。

二是要根据本地区疫病流行趋势,制定适合本场的科学合理的免疫计划。1日龄免疫新-流-法三联苗进行颈部皮下注射,每只鸡0.2ml;新-支二联一倍量喷雾免疫,喷雾时雾滴不能过细,不得低于70μm,过细则易引发呼吸道疾病,1日龄免疫均在孵化场进行。21日龄新城疫Ⅳ系二倍量饮水。免疫计划要根据鸡群实际情况进行,不要生搬硬套,一成不变,建议在16日龄左右检测抗体水平,依据抗体高低来确定免疫最佳日龄。若鸡群发生疫病,基层兽医结合鸡群状况可适当提前或延后免疫,在鸡群发生疫病时进行免疫会得不偿失。

三是根据细菌性药物敏感结果,精准合理用药,避免盲目投药,否则起不到应有的治疗作用,还对鸡群肝脏、肾脏造成伤害,致使鸡群免疫力低下,疫病不断发生,给临床治疗带来一定的难度。

四是鸡笼底部垫塑料垫片,降低胸囊肿的发生,提高禽肉的品质。

五是带鸡消毒,带鸡喷雾消毒可有效防止细菌性疾病和病毒性疾病的传播,夏季起到防暑降温的作用,还能捕捉尘埃粒子,净化空气。带鸡消毒通常采用刺激性较小的、无气味的消毒剂,不同成分要轮流使用。一般冬天一周2次,其它季节一天1~2次。需注意的是应在鸡舍预温后使用消毒水,在室温25℃左右消毒效果最好,消毒可以杀灭空气中细菌病毒,喷雾雾滴要细,不是喷在鸡身上才是消毒。

六是及时清除粪带上残留的鸡粪和漏到地面的鸡粪,因为鸡粪是最大的传染源之一。

猜你喜欢

水帘水线雏鸡
大型船舶水线面视觉图像准确检测系统
雏鸡的饲养管理技术要点
洗扫车水印残留分析及解决方案
规模化养殖场的水帘使用及其消毒方法
浅析水帘降温在家禽夏季养殖中的应用
如何用水帘给鸡舍降温
非瘟复养:猪场水线清洗和消毒分六步走
夏季严防雏鸡中暑
规模化肉鸡养殖场水线管理
食醋可防鸡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