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选煤机弧形筛动力特性研究

2018-08-26

机械管理开发 2018年8期
关键词:弧形振型固有频率

张 强

(山西汾西矿业集团双柳煤矿洗煤厂, 山西 柳林 033300)

引言

弧形筛是选煤机零部件中承受动载荷最大、运行时间最长的。在选煤过程中,弧形带一直承受着大量散装物料的重力载荷,同时为防止筛缝堵塞,筛面弧形座和筛面在振动电机作用下承受很大的交变激振力的作用。在此力学环境下,选煤机弧形筛极易出现疲劳破坏现象,严重影响了选煤机的正常运转[1]。

选煤机弧形筛由振动电机、弧形座、物料筛箱和隔振弹簧等零部件组成,其工作原理为筛箱可以正常脱水脱介时,煤炭和水的混合介质通过筛面进行分离。当筛箱的筛面发生堵塞时,通过激振电机的小功率激振,使弧形筛产生谐振,从而使堵塞物在大强度振动作用下掉落。选煤机弧形筛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弧形筛原理图

1 选煤机弧形筛模态分析

模态分析以振动理论相关知识作为基础,获取系统的固有频率、振型及阻尼比。通过对选煤机筛板弧形座的模态分析,可以得到弧形座各阶固有频率及其振型,并从中选出最为合理的固有频率和振型[2]。

动力学分析是有限元分析中一项重要且较成熟的分析模块。本文中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进行弧形筛模态分析。

1.1 弧形筛三维模型的建立

本文采用Pro/E建立弧形筛筛箱及弧形座的三维实体模型,并将其材料赋为Q235,其模型及材料参数如图2、图3及表1。

图2 筛箱

图3 弧形座

表1 Q235材料属性

1.2 弧形筛模态仿真

1.2.1 网格划分

将实体单元赋予材料后进行必要的简化,用SOLID186实体单元进行网格划分,采用自动划分方式,得到有限元模型如图4所示。

网格划分结果为138 506个四面体单元。

1.2.2 约束及载荷加载

根据选煤机弧形筛安装实际工况对弧形筛进行约束,并施加重力载荷,其约束及载荷简图如图5所示。

1.2.3 求解及结果分析

图4 弧形座有限元模型

图5 弧形座约束简图

对上述模型进行求解,得到弧形座前十阶固有频率及其振型如表2及图6所示。

表2 前十阶固有频率及其振型

根据上述模态分析可知,弧形筛三阶模态振型为筛板弧形座整体的弯曲振动,且其振动方向为选煤机工作时所需方向。因此,可通过此结果调整激振电机,将其振动频率调整至26.133Hz或其附近,弧形筛将产生谐振,从而产生较大振幅。

2 选煤机弧形筛多体动力学分析

通过多体动力学仿真可以得到弧形筛振动情况及其受力情况,从而选出合适的激振电机激振频率。

2.1 多体动力学模型建立

将前述简化后的弧形筛三维模型导入到多体动力学软件ADAMS,并通过仿真软件赋予三维模型各部分材料属性及约束关系,其中,激振电机与轴之间为旋转约束,弧形座与固定支架间为固定约束。添加完各项约束关系后,选煤机弧形筛多体动力学模型如图7所示。

图6 弧形座前十阶模态振型

图7 弧形筛多体动力学模型

前述分析中,若将激振频率选定在弧形座三阶固有频率附近,可得到期望的振型。因此,将激振电机的振动频率取f=26 Hz,则电机偏心块的转速为n=26 r/s,其转化为角速度为9 360 rad/s。

将上述参数通过STEP函数输入到ADAMS中,绘制其转速曲线如图8所示。

图中,从0~1 s为激振电机启动过程,转速从0加速至26 r/s(9 360 rad/s)。激振电机正常工作时,电机转速保持不变。激振电机9 s开始停机,1 s内转速降至0。

图8 电机偏心块转速曲线

2.2 仿真结果及分析

仿真时间设置为10 s,通过上述模型进行仿真,分别得到弧形座及筛箱质心的位移曲线如下页图9—12所示。

由图9—12可以得出,弧形座和筛箱在激振电机稳定工作状态时等幅振动,弧形座x、y方向上的位移均为5mm;筛箱质心处x、y方向上的位移均为0.4mm。弧形座的振动幅度大致为筛箱振幅的12.5倍,在有效利用弧形座振幅的同时,可最大限度地减小筛箱本身的振动幅度,避免筛箱的疲劳损坏。

图9 弧形座x方向位移

图10 弧形座y方向位移

3 结论

1)通过弧形筛模态分析,得出了选煤机弧形筛的前十阶模态及其振型,为激振电机选型及电机频率选择提供理论依据;

2)由弧形筛动力特性分析,初步得出所建立模型下电机转速选择方法及其振动结论。同时为以后弧形筛动力选择提供方法。

图11 质心处x方向位移

图12 质心处y方向位移

猜你喜欢

弧形振型固有频率
弧形筛自动清理装置的设计及应用
纵向激励下大跨钢桁拱桥高阶振型效应分析
翅片管固有频率的参数化分析及模拟研究
为什么彩虹是弧形的
彩虹为什么是弧形的
框剪结构简化振型及在高层建筑风振计算中的应用
塔腿加过渡段输电塔动力特性分析
高层建筑简化振型及在结构风振计算中的应用
基于波动法的静水压力下环肋圆柱壳耦合振动特性研究
A novel functional electrical stimulation-control system for restoring motor function of post-stroke hemiplegic pati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