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指导研究
2018-08-25张雨
【摘 要】 新课程改革下,作文教学,内容更丰富,方法更灵活,更强调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升。但大部分小学生在写作过程中仍存在细节不具体、缺乏真实情感等问题。本文从学生和老师两个维度深入探究细节描写指导策略。
【关键词】 小学 作文教学 细节描写 指导策略
作文作为语文课程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人文性和实践性是极强的。在新课程改革的指引下,在先进教学理念的熏陶下,不论哪种流派的作文教学,最终都是要落实到使学生快乐地表达、写得出真情实感的目标上。
一、小学作文细节描写存在问题的表现
(一)重记叙,轻描写
很多学生在写作时习惯性用记叙的表达方式,事无巨细地将事件一一叙述出来,通篇没有就某一情节、某一人物或某一环境进行细致的描写,什么事都只是提一下。于是,作文内容没有重点,行文详略不得当,主题不够突出,形成“流水账”。
(二)常虚构,缺真实
“作文,作文,不作不成。”学生作文缺素材,缺真实的生活体验。虚构的情况十分普遍,假大空的现象十分严重。父母“冒雨背我上医院看病”,老师“深夜挑灯改作业”,同学“帮助生病的我补习”,冬天就是“广州下了厚厚一场雪”……脱离实际,事例不切实际,难以令人感同身受。
二、小学作文细节描写存在问题的原因
(一)学生对生活细节缺乏细致观察
鲁迅先生在《给董永舒》结尾处也写到“此后如要创作,第一须观察……”从1-2年级就开始强调“观察大自然,用口头或图文等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这些均表明观察是写作的前提。
观察能力对孩子来说很重要,但孩子普遍缺观察的意识和观察方法,不会观察也无从着眼。缺乏观察力,就会失去很多的写作素材,作文就写不好,表现在小学生习作细节描写存在问题——描写不具体,虚构内容不真实,没有发现缺新意。
(二)学生对阅读积累缺乏浓厚兴趣
通过调查发现,通过“阅读积累”去提高写作水平的只有7%。调查发现:基本不阅读的人数非常少,大部分学生每天坚持阅读,坚持一个小时的居多;学生对感兴趣的书较集中:名著、科普类、名人传记等;能仔细阅读的学生非常多,但“仔细阅读并做摘抄”(即“阅读积累”)的同学特别少,读书只看个大概,囫囵吞枣,不求甚解,若是这样,积累的词汇就少、素材就少,想写好作文,想写好细节,自然无话可说,语言干巴巴。
三、小学作文教学中细节描写指导策略
(一)更新教学理念,发展学生综合能力
1.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指导学生捕捉生活细节
一是激发观察兴趣,捕捉生活细节。生活是最大的素材库,深入生活,善于观察,才会有最真实的直接体验。不论直接写观察日记,还写第一次拔河、第一次游泳,童年趣事等,体验还是来源于生活。唯有在亲身经历时,做到“心到、眼到、口到”,才能捕捉到最有触动的细节,写起来才能得心应手,情感自然流露。
二是指导观察方法,发现生活“惊喜”。写作离不开观察,观察有法。生活感悟法,闭上眼睛想象一下,老师时而锐利,时而温柔的眼神,同学思考问题的一个个细小动作……或者,在某一个不经意间惊喜地发现某一个细小的地方。选择对象直接观察,观察是获得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走出课堂,走进生活,自然能有源源不断的写作素材。
2.培养学生阅读习惯,引导学生积累大量素材
一是运用“榜样法”,激发阅读动力。开展学校、班级“阅读之星”的评比、优秀作文作者介绍、教师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等措施,均是树立榜样让学生学习,鼓励学生从小热爱读书,从书籍中汲取知识。多渠道展示、交流阅读心得,品读细节,组织“共读一本书”、“齐诵国学经典”、“演绎经典细节”等阅读活动,使学生感受到浓浓的读书氛围,自觉地融入到阅读活动中,产生强烈的阅读欲望。
二是借助故事演绎,激发阅读兴趣。课堂上,让学生来表演故事某一个“特写”,活跃氛围。对小学生来说,这种活动、表演方法,比念叨百遍“回家要看课外书”有效得多了。
3.指导学生修改习作,自改互改相结合
细节描写贵在生动、传神,所以要精心锤炼,字斟句酌。精选词语,如动词、形容词,推敲一下,有时能有一字传神、一语惊人之效,如贾岛的“推敲”和王安石的“春风又绿江南岸”。
(二)挖掘指導重点,明确细节指导目标
写作技巧无穷多,有详有略,临摹事物;动静结合,刻画人物。点面结合,渲染环境;利用空白,拓宽思路;变换角度、多面描写;情节跌宕,细节精彩,等等。但小学生作文,无非就是写人记事、写景状物。这些文章,要想写得精彩,就离不开细节描写的刻画。学习大量写作技巧论文和书籍,结合多年实践经验,将细节描写指导方法和单元习作要求进行归纳,明确指导重点和目标。
(三)研学精品课例,创设有活力的课堂
学无止境,要想突破,就得“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研学精品课例,创造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建构教学模式,努力形成教学个性。
1.研学精品课例,勤学、勤思、勤完善。
教无定法,闭门造车只会固步自封,教研,方能博采众长,集思广益!多教研,多讨论,做到善学、乐学——这不仅是让学生善学、乐学,也是教师自己该有的素养!
2.建构教学模式,创设有活力课堂
潜心研究教学内容,仅仅是煲了一锅富有营养的汤,还应加入“教学佐料”,如笑话、讲故事等,让学生爱喝,愿意喝!同理,把每一节作文课上活,学生自然喜欢,自然有所期待。在“我愿意学”的内驱力推动下,学生以此为“乐”,听课质量提高了,课下甚至会联系生活,发现素材,写好日记。
综上所述,描写是写作的基本功,使文章走向深刻。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主动地将教师指导的方法,与生活联系起来。观察生活,丰富直接体验,广泛阅读,积累间接素材。
【参考文献】
[1] 周晓天.巧借摄影写细节——“细节描写”写作课例与反思[J].语文教学通讯2012(2):39-40
[2] 唐丽云.浅谈小学生作文中的细节描写[J].作文教学研究,2012(3):54-55
[3] 杨景生.描写技巧论[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张雨(1984—),女,湖北省恩施市人,恩施思源实验学校教师,主要从事小学语文教学和小学德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