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审美情感教育研究
2018-08-25田蜜
田蜜
【摘要】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坚持“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目标的融合。中学生应该“在语文学习过程中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以及健康丰富的情感,提高道德修养和探究能力,增强民族使命感、社会责任感和创新精神”。而诗歌教学无疑为学生提供了培养情感教育的重要素材。
【关键词】初中语文;诗歌教学 ;审美;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情感是人们对于客体对象是否符合自身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的实施不能局限于思想品德课或心理教育课,学校各门学科都包含着这方面的任务。同其他学科相比,语文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学科,充满着很多的情感因素。
一、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
诗歌在初中语文教材里是不被重视的一部分,考试也很少涉及。考试一般考的是古诗、论语。虽然不是考试的重点,但不代表诗歌就不重要。现实的教学活动中,对于学习诗歌的要求是背诵和理解诗句的意思。没有强调对诗歌的审美情感要求,导致学生缺乏对诗歌的美的体会和情感表达。义务教育阶段的诗歌教学还是以考试为重点,加上老师也没有通过正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学习诗歌,老师没有重视对诗歌的审美情感教育,学生也是盲目的。另外,教材给予诗歌的课程时间也有限。
二、中学诗歌教学中情感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培养学生炽热的爱国情怀
著名学者杨叔子先生曾指出:“我们对青少年、大学生加强人文教育,最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爱国精神,要有中华魂,要有民族根,而中华诗歌的主旋律和最强音就是爱国主义。”中学诗歌教学中有很多爱国的诗歌,这些诗歌充分展现了诗人的炽热的爱国情怀。因此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该把诗歌教学同爱国情怀融合起来,将爱国精神通过诗歌传递给学生,培养起学生的爱国激情。
(二)培养浓浓的亲情
亲情是建立在共同血缘关系上的感情,是人与人之间最真挚、最深厚、最稳定的一种感情。在诗歌中有非常多浓浓的亲情诗歌感人至深。如孟郊的《游子吟》“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将慈母博大、深厚、温馨的爱心与儿子的孝心交融互感,歌颂了伟大的母爱,也写出了儿子对母爱的理解。因此,教师应该将情感教育贯穿于教学之中,引导他们理解诗歌中那份浓烈的至爱亲情,让古诗那独特的艺术魅力去感染他们。
(三)培养真挚的友情
朋友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财富,古代有非常多优秀的诗歌中都表达了朋友间真诚的关怀和深厚的情谊。李白在《赠汪伦》中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真情表露,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里的“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表达了依依不舍。教师可以通过诗歌的情感教育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友谊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让学生知道真正的友情就是要懂得真诚地关心、帮助朋友,而不是互相利用。
三、初中诗歌教学出现的问题
(一)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没有一套更适合的教学方法去进行教学实践,导致老师专业性不强,不能正确指导学生如何学习诗歌,学生对诗歌也缺乏审美意识。由于不是考试常考的内容,学生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实生活中诗歌的教学方法和其他文体的教学方法一样,还是以背诵理解为主。诗歌不同于其他文体,诗歌的意境美和文字的美需要朗读出来才更有体会,而古诗、散文、小说等不那么讲究。所以,其他文体的教学方法不适用于诗歌的教学。诗歌的语言是简短的,更是富有魅力的,是一种细腻的美。
(二)教学过程中忽视诗歌的审美情感教育
提高学生的文字审美能力和情感度。语文老师要具备一定的诗歌鉴赏能力和文字审美能力,能够把诗歌表达的意思和诗歌的意境美、艺术性传递给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认识诗歌并且开始喜欢阅读诗歌。诗歌的文字美、艺术美是需要朗读出来才能感受到的,所以,朗读是学习诗歌的第一步。老师教学生如何阅读诗歌,包括节奏和韵律等,学生通过对诗歌的学习可以尝试写一些诗歌,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要真正学习诗歌,教材里的那几首诗歌是不够的,老师可以借阅一本诗歌在班级里流传着看,比如顾城的诗歌、徐志摩的诗歌等。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字审美能力和写作水平。
四、解决初中诗歌教学问题的策略
(一)通过情景设置增强感染力
诗歌是一种美,一种沁人心脾的美,在诗歌的课堂上要让学生觉得这是一场艺术表演,学生会身临其境地投入这样的情景中,这才是诗歌教学。老师在朗读诗歌的过程中,是充满愉悦或者悲伤的感情,这种情感会把学生的情緒带入整首诗歌所表达的情绪中。老师教具体的发音、韵律、节奏的掌握,可以鼓励学生站起来朗读,要求有一定的情感表现力和节奏掌控力。这些都需要老师主动给学生讲,特别是这首诗所产生的历史背景、人物性格、生平事迹等。这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相应地会有充沛的情感来朗读这首诗。老师主动营造出一种温暖、和谐的课堂氛围。学生在听完老师讲的这些知识后,就会不自觉地产生一种情感,或悲伤,或喜悦。学生带着这种情感去阅读这首诗,应该是感情饱满的。
(二)提高学生的文字审美能力和情感度
文字是一种美,它除了要表达它的本意之外,还有一种意境美。中国文字的魅力在于用简单、质朴的文字表达深刻的情感意义,越是简单越是美。通常文字的美容易让人忽略,因为要体会文字的美,必须有一定的文字审美能力和艺术感染力。学习诗歌的主要目的还是提高学生文字审美能力和体会艺术的魅力,但诗歌所表达的意义远远不止这些。诗歌是会让你发现美的一扇窗户,爱上诗歌后,它会赋予你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你看到的事物都是美的,都是无可挑剔的,都是浑然天成的,这就是学习诗歌所要达到的最高境界。比如上面举的例子,有些字、有些词用得精妙、用得美,它会让你觉得这个字在这里是独一无二的,它和整首诗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三)创新课堂教学模式
传统的诗歌课堂以教材为主导,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室为主要教学场地,主要的教学方式依然是老师在上面讲课,学生看着课本听讲做笔记。这种教学方式在今天来说是相对落后的,不利于学生交流,学生的发散思维、想象空间得不到发挥,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只有改革、创新教学方式,才能适应、满足现代学生的需要。比如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丰富课堂内容,学习某个作家的文章时,先让学生了解作者生平、家庭背景以及作者出生时的整个大时代背景,或多或少它的作品里有时代的影子,可以借助视频、音频等方式。这是一种课堂创新,不仅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整篇文章,还可以无形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以便于学生更容易背诵。其实,语文,顾名思义,由语言和文字两部分组成。首先要读懂文字的意思,才能理解一句话、一篇文章,更进一步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和要表达的中心思想。它是循序渐进的一个过程。
(四)提高诗歌的阅读量
学生之所以缺乏对诗歌的审美情感,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诗歌陌生。现在的学生“负担”重,要考试的科目多,没有多少时间去阅读诗歌。还有一个社会原因,就是社会更加浮躁了,而诗歌具有抚慰人心的作用。所以,老师要推荐并且引导学生阅读诗歌,要提高学生对诗歌的审美情感,就要提高阅读量。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是有一定道理的。寒暑假期间,语文老师可以推荐学生阅读席慕蓉的诗歌,并且写读后感。通过这样布置作业的方式引导学生阅读诗歌。现在的很多初中生的阅读量是不够的,阅读的时间也有限。“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除了教材以外,他们还需要通过阅读来塑造自己的“三观”,通过书籍来了解这个世界。
五、结语
本文以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现状和问题作为出发点,并结合现实生活提出了针对问题的对策。初中语文诗歌教学的主要问题,是缺乏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和在教学过程中忽视审美情感教育,要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就要创新教学模式,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阅读诗歌。教师可以通过情感设置增强诗歌的感染力。老师应该围绕语文教学的重点,着重分析学生的差异性,在教学课堂上不断创新教学方式,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灵活性、过程性,培养学生的文字功底、审美意识,让学生在轻松、愉悦、高效的课堂氛围中学习,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把知识点由点及线、由线及面地串联起来,注重学生系统性学习、全面性学习。诗歌的审美情感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最后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诗歌的教学活动中。
参考文献
[1]李翠萍.在诗歌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J].语文教学与研究,2007(2).
[2]周厚银.初中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初探[J].课程教育研究,2017(11).
[3]禹露.从美育角度探讨初中语文古典诗歌的情感教学[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15.
[4]王月新.简论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5]石春艷.中学语文古典诗歌教学中的情感教育[D].信阳:信阳师范学院,2014.
(编辑:马梦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