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让语文课变得有趣且有用

2018-08-25施小琴

课外语文·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有趣评点阅读

施小琴

【摘要】语文作为一门主课,却常常被忽视。领导觉得语文课可上可不上,效果不明显;学生觉得语文课就是放松休闲课,听不听

无所谓;甚至连语文老师自己都会怀疑语文课的实际效果。面对这样的尴尬处境,如何让语文课变得有趣且有用,让学生乐于听,并且從中受益,成了我语文教学中探索和实践的主要方向。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积累了一些方法和经验,并且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关键词】有趣;有用;阅读;评点;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一、背景及意义

偶然的一天,我去听同事的一堂语文本色课(没有刻意的安排,没有表演的成分),那是高三的一堂复习课,教授学生如何鉴赏诗歌。在解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的一步步引导下,一首首原本优美的诗词被分割得支离破碎,学生表情呆滞、百无聊赖。那一刻,我如醍醐灌顶,想到每天我的学生也可能是在这样的课堂里度过的,忽然非常同情他们,并开始反思自己的语文教学。

曾记得我们组的老前辈反复告诫我们,语文课,一是要有趣,让学生愿意听,主动学;二是要有用,让学生学有所得。我觉得这两点很有道理,有趣是有用的前提条件,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可激发人的创造热情、好奇心和求知欲。由百折不挠的信念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去探索、去实践,并在求知、探索、实践中产生愉快的情绪和体验,所以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重视兴趣在智力开发中的作用。有用,是有趣的最终目标。从功利的角度来说,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应对考试;而从长远角度来说,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为人处世,如何做一个顶天立地大写的人。于是乎,如何让语文课变得有趣且有用,成了我语文教学中思考并实践的一个方向。

二、实践之一——推荐一本好书

(一)高中生的课外阅读现状

现在每到作文课,学生就会大呼没东西可写,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课外阅读存在问题,视野狭窄,语言贫乏。那到底是什么导致的呢?经过调查了解后发现,学生的课外阅读基本上是毫无计划的,对于书籍的选择也有很大的随意性,超过半数的学生是有什么看什么。阅读目的仅停留在休闲娱乐的阶段,而且将近一半的学生从来不记阅读笔记,没有一个学生能够坚持一直记读书笔记,阅读的效果可想而知。由此可以得出,虽然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间和数量上可以保证,但是阅读的质量和方式方法还存在很大的问题。

(二)我的对策及初步成效

选择每星期一堂语文课的5—10分钟,由班中的学生每次两人,轮流向同学们介绍他(她)看过的最喜欢的一本书(后来考虑到个别同学实在阅读面狭窄,扩大到也可以推荐优秀的影片),简介该书的主要内容,说明自己的读后感受,尤其是喜欢这本书的理由,或者选择精彩的语句和段落奇文共欣赏。学生对于这一活动还是非常喜欢的,并且也显示出了成效,绝大部分学生已经看过同学推荐的书,并且从中获得了帮助。

例如汪雨壕同学推荐的《肖申克的救赎》,值得大家反思:在人生中,我们会因为前面是荆棘丛生的道路而选择放弃吗?我们能像安迪那样用一把小小的石锤坚持不懈地挖十几年吗?所以,请时刻提醒自己不要为了挫折而放弃自己所追求的东西。记住,希望是件好东西。

管含泊同学推荐了《林清玄散文》,还写了读后感,摘录如下:“我在十年内看不透林清玄,虽然不仅仅在于年龄,但的确,我与他之间数十年的鸿沟无以跨越。我无法做到像他一样,因一个人的瞌睡而开悟。他的文字细腻,带着灵透,仿佛时刻都在参禅。就这点而言,我不是合格的读者,纵然读了不少他的文章,在为了这张幻灯而搜索资料前,他在我眼中的形象,是年过半百、满头银发,然而目光依然通透的女子,有她的文字一般的温润。我错了,但是每每想及他的文字,心中依然顿觉清明醍醐灌顶的文字,如同米酒,不烈,但滋润人心。”

通过这样的实践,不仅激发了听者的兴趣,引导他们如何选择优秀的文学作品加以阅读。对于讲的学生也有促进作用,因为准备的过程就是一次重新阅读和深刻体悟的过程,而如何明晰地把自己的感受传达给大家,其实也是一次口头表达能力的锻炼。

三、实践之二——评点一段文字

评点是阅读的延伸和升华,带着思考徜徉于书海,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并且丰富了知识的积累。如果没有评点,阅读的效果将大打折扣。评点式阅读法,是一种读者与文本、与作者对话的解读文本的重要方式。这种阅读方式古已有之,源远流长,其中金圣叹评点的《水浒传》、毛宗岗评点的《三国演义》、脂砚斋评点的《红楼梦》等,都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现当代许多文学大家在读书的过程中也圈点评注,这种评点式的阅读方式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以及写作能力的提高有着重要的作用。在阅读教学中,我以评点法为突破口进行了以下两个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每星期布置一篇摘抄,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章或语句,积累在本子上,并要求对应地做赏析和评点。在促进学生阅读积累的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鉴赏能力。批改以后选择精彩的文段或评点和所有同学共享,不仅可以引导其他学生的课外阅读,对被表扬的同学也是一种激励,以形成良性循环。例如:

看了《肖申克的救赎》,张怡同学如是说:“真正的救赎全靠我们自己,再强大的体制也无法控制想获取自由、希望的心。”姚宇轩同学认为:“如果说,习惯是扼杀自由,蚕食个性的凶手,那么希望则是与之抗衡的唯一武器。这便是主人公蛰伏的希望,因为主人公明白,希望本身不需要热情,包含热情的希望只是绽放于灵魂深处的一次火花,绚丽而短暂。在于坚持,在于不张扬。”

杜佳萍同学读了《活着》后写道:“有些人,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有些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生命对于每个不同的人而言有着不同的含义,但毋庸置疑的是,活着,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或许有很多次,对着将要枯萎的灵魂,有过无数次冲动,或许希望在重生之前就这么离去。日子是过下去的,而不是埋怨下去的,总会有面朝大海,春暖花开,总会有难以割舍的美好。或许‘活着一词显得那么的不堪和沉重,但是只有活着才会有生命的流动,即使是孱弱的人,最后的挣扎也会是刚毅的。我只知道,生活撕裂开很多伤口,但那里会长出腾飞的翅膀,对于世界,应眷恋着。”

感性的黄悦悦同学经常有让人眼前一亮的评点:“爱能使人慈悲,使人的内心百毒不侵。如果每个人的眼睛都能读懂别人内心闪烁着的光辉,那也就不存在‘世态炎凉了吧。”“那天的天气很好,夕阳笑得很温和,整个操场都被笼罩上一層金黄色的光辉。我们就在棕红色的塑胶跑道上,手叠着手,大喊:‘加油!你们的眼睛比夕阳更加熠熠闪光。那是我们奋斗过的青春。”“这是一座古屋,各种设备都是农村人家的模样,但我爱它的淳朴。这更是一个大家,匆匆掠过的是数不尽孩子的梦,两位老人谈笑依然。我的左手边是一本书,圆桌上只有我一人,书前有一杯乳白色的米汤,我的脑海中是一个梦,一个关于岁月的梦。时光荏苒,不变的恰是你最难忘的。”

由此可见,评点式的阅读方法刺激了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并且有所积累,为以后的写作提供了不少素材。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也为文章的写作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四、实践之三——探究一个文本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的理念,即通过提倡探究式教学,培养学生的自主科学探究能力,加强学生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作为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法有一定的理论依据,有行之有效的教学步骤,具有优于一般教学方法的显著特点。

(一)发掘自主探究潜能

在富有开放性的问题情境中,教师如果没有给学生提供尝试的机会,学生会成为接受知识的容器,这样会严重阻碍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尽量开放,探究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也要为学生提供探究的机会,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这样有利于学生主动再创造,有利于学生猜测与验证。

在教授《流浪人,你若到斯巴……》时,学生普遍认为这篇小说读不懂,难以理解。于是,我索性开放了课堂,让学生质疑。先让学生自主阅读,在纸上写下疑问。然后小组讨论,组内解决简单问题,保留一个最具价值的问题,派代表在班上陈述。最后合并归纳以后两个班分别保留了以下问题:为什么提到那么多的艺术品和历史典故?题目有什么深意?牛奶代表什么?为什么用六种字体写“流浪人……”? “我”是谁?“我”遭遇了什么?为什么两次问到“我在哪里”?学校为什么改名为希特勒中学,布置也换了?

这些问题正是理解文本的关键,而让学生自己提出,不仅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同时也活跃了思维。在这种开放式的教学中,学生的思路开阔了,思维的火花闪现了,学生以积极主动的态度参与探究。

(二)提高合作探究的能力

合作学习有利于在互动中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应鼓励学生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积极参与讨论及其他学习活动,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让学生对“交流成果”环节中所提出的问题以及普遍存在的模糊认识进行讨论,在合作学习中大胆质疑解疑。讨论的形式可以灵活多样,可以同桌互帮、四人小组研讨、全班辩论等,为学生充分表现、合作、竞争搭建舞台,使教师指导和学生自主探究相结合,传授知识和解决问题相结合,单一性思考和求异性思维相结合。在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诱导,如:“你认为他说得对吗?为什么?”“对他的回答你满意吗?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等,把学生的思维推向高潮。讨论中,教师要做到:要密切关注讨论的进程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引导;要发现多种结论,特别注意和自己备课时不一致的结论,变教案为学案;要充分调动学生讨论的积极性,及时发现优点,特别是善于捕捉后进生的“闪光点”,及时给予鼓励。讨论要使学生思维碰撞,闪现思维火花,激发表现欲,促进创造思维的发展。

还是《流浪人,你若到斯巴……》一文,对于之前学生质疑后所保留下来的有价值的问题,我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解答。学生经过了独立思考以及互相之间的思维碰撞,从而最终得出最合理的答案,有些答案甚至比参考书上讲得更有说服力。

通过学生不断地自主探究,将逐步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习惯;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敢于大胆发表见解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眼前问题的习惯。总之,我们要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来认识学生的主动参与,正确处理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关系,努力把知识的传授课变成研究课、探究课,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能力,让学生的聪明才智、创造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五、成效及愿景

在我的语文教学中,我以上的三种实践——推荐一本好书,评点一段文字,探究一个文本,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学生不再像以前那样,只是把语文课当成休息课,或者是其他科目的作业课,他们开始期待语文课,期待每周一的好书推荐,期待着阅读并进行评点,期待着共同去探究一个难懂的文本。在这样的语文课堂中,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主动地去阅读、思考和写作,阅读能力和写作水平得到了提升,且能够独立思考并合作探究问题,对于思维也是一种有效的锻炼。

在以后的语文教学中,我会更加关注学生的兴趣所在,激发引导学生,并且努力研究如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让学生喜欢语文、享受语文,并从中获益。这个过程,任重而道远,我将继续努力。

参考文献

[1]列夫·托尔斯泰.列夫·托尔斯泰启蒙读本[M].福州:海峡文艺出版社,2005.

(编辑:陈岑)

猜你喜欢

有趣评点阅读
书评点讯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让自由评点与专题评点“比翼齐飞”
翻译擂台(116)评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