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文学习不枯燥 提问讨论增实效

2018-08-25李青莲

课外语文·下 2018年7期
关键词:讨论提问

【摘要】初中课本中已经出现大量文言文课文,目的是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是在平时教学中学生的表现真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其实了解学习古文需要讲究方法,方法不对,感觉晦涩难懂,似懂非懂;方法到位,轻松有趣,事半功倍。因此,好的学习方法将会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古文学习;提问 ;讨论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初中开始,学生开始大量接触文言文,学习文言文,就是为了让学生了解文言文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我们应该广泛阅读,深入理解。可是在平时的学习中,却为了应对考试,大多教师只重视文言文字、词、句的意思识记,学生似懂非懂,靠死记硬背学文言文,最终换来的就是学生对文言文的憎恶,失去兴趣,就更谈不上提高文言文的理解能力了。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理解文言文的能力?其实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巧妙的提问和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讨论就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加速器。

一、以问题引出预习阶段的讨论

(一)问题式提纲预习,互动检查预习

预习课文必须出示预习提纲,否则预习就是盲目的。文言文预习提纲通常可用五个问题:作者及文章写作背景知识你了解了多少?你认为文中哪些字词句是应该重点掌握的?结合注释你能疏通文义吗?这篇课文结构是怎样的?这篇课文反映了怎样的主旨?依据问题预习提纲,要求学生人人动手预习。但为了防止有些学生偷懒,教师要专门进行提问,检查预习情况。此时教师的提问主要以基础知识为主,主要考查学生对作者、字、词、句等基础知识的预习情况,是一种最简单的或低层次的提问。这样的提问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可以引导学生回忆基础知识,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小组讨论总结,提问重新组合

每个学生预习完文言文后,知识点还是零散的,教师应该分组,让他们把自己查阅的资料分类整理。经过小组讨论可以增减相关内容,这样使得他们的学习资料更加完善,更有条理化。此时教师的提问应该以理解型问题为主,要求学生通过讨论,把已经整理好的知识进行解释、分类、概括、比较或说明等,根据教师的提问引导,让每个小组派代表将讨论结果展示出来。将文言文的字、词、句知识重新组合,对查阅的材料进行消化吸收后再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出来。这样不仅深刻记忆,而且还锻炼了学生的归纳总结、表达能力。

二、在问题中引导讨论理解课文

(一)字词释义与文段翻译时的讨论

文言文的考查多以字、词、句为主,所以在课堂上首先要抓的就是字词释义和语句翻译。通过小组内部及小组之间的交流,让学生高效记忆相关的字、词、句的知识。在小组讨论的过程中,教师要主动参与其中,以便对学生疑惑之处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等学生的讨论学习结束后,老师根据学生讨论反馈的情况进行重点、难点、考点讲解,避免逐字逐句的讲解。教师此时的提问注重字、词的记忆和语句的理解提问,以夯实基础知识为目的。

(二)对课文朗读的讨论

朗读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阅读方式,也是学习文言文最有效的方式。只有反复朗读,准确断句、停顿,才可以完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对于如何朗读,也可以让学生反复讨论揣摩,根据文章意思,该停则停,不该停顿就一气呵成。因为如果停顿不当,就会曲解文章的意思,同时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进一步解读课文的基础上做到抑扬顿挫,有感情地朗读。此时教师可以采用激发打擂台的方式进行,比比看谁读得最好,激发学生好胜心。

(三)分析课文结构,总结文章大意

分析文言文的课文结构,要在疏通文义后才可以进行。之前在预习提纲中要求每位学生能够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以及分析课文结构,所以在课堂上可以让小组成员就每个人的结构划分进行讨论、总结,最后每个小组得出结论,并选派一位学生发言。如果其他小组有不同看法,可以提出并陈述理由,最后由教师分析讲解。此时教师提问也应该以理解型提问和分析型提问为主,要求学生分析人物之间的关系,理清故事的前因后果,最后总结课文结构。通常要讨论“为什么”这么理解,需要学生通过认真思考、讨论,对文中的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加以分析,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有利证据。

(四)对文中人物,情节的讨论

通过理解字、词、句等,已经对文章有了整体感知,那么接下来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中的人物、故事情节进行讨论。通过人物描写手法,可以看出他是什么样的人?某个细节描写有何好处?结合自己学习生活,谈谈自己看法……教师先要根据每部分内容提出与课文理解有关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然后进行讨论得出问题的答案。此时的提问也应该采用理解型提问、分析型提问、应用型提问和创新型提问。应用型提问要求学生把所学知识或者情感教育等应用于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创新型提问是为了培养学生独立的思考能力。

三、结语

采用“以提问为导向的讨论”來学习文言文的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学生不光是通过教师的讲解来了解我国传统文化,更是在教师问题的指导下,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切身感受。教师是引导者,学生是主导者,这种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杜大敏.初中文言文有效课堂教学策略探析[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4(19).

作者简介:李青莲,女,1979年生,甘肃武威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为中学语文教学。

(编辑:马梦杰)

猜你喜欢

讨论提问
试论基层电力市场营销策略
谈谈提问在高一年级数学课堂上的运用
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构筑高效的语文课堂
关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师提问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有关开设跨文化课程优化教务管理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