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诗中的乡村

2018-08-24金洋杏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3期
关键词:闲人农人圣人

庄子曰:“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陶渊明弃权贵而入南山,怡然自得间而得天地大美,其圣人也。王维身处乱世而心在辋川,参禅修佛之间而通万物之理,其圣人也。还有李白、杜甫,还有李商隐、辛弃疾……他们都曾踏遍南乡北村,都曾俯身与每一处山水滋养着的人们说话。他们的名字,至今仍被一幅幅优美的田园风情诗画烘托着,那一首首亘古相传的诗歌告知我们:大美在那自由山水间,真情在那凡俗人世里。

在他們的诗中,乡村平淡而恬静。“绿树村边合,青山廓外斜”,这是诗人眼中乡村最基础的外景和色调,由此也颐养出乡人们最基本的性情和习俗:与世无争,平淡安静。生活其中的人们,春可江畔独步寻花,夏自闲看庭中栀子。或卧剥莲蓬,或独钓寒江。没有车马之喧,没有权名之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鸡犬相闻之间,把酒围坐,稻花香里说着丰年。

在他们的诗中,乡村充实而忙碌。“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农耕时代,闲人少的怎可只是乡村四月。且不说泛泛唐诗宋词,单是一篇《诗经·国风·幽风》,就足以看出农人在农村是怎样的劳作情景。每个农时都那么催人忙,每个季节是那么催人老,然“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即使是“锄禾日当午”,即使是“披蓑半夜耕”,为了一家人最简单的生活,为了仰望苍天时曾萌生过的一点希翼,辛苦点没什么,忙碌点也没什么,也许只有忙着心里才踏实。

在他们的诗中,乡村悲壮而坚强。没有绝对的自由,就不会有完全的自足,农人的生活到底是无奈而凄凉的。窗下织梭女,手织身无衣,只因为收取的桑麻,只能上缴织作公子裘;四海虽无闲田,但农夫犹自饿死,只因为一年的收成最终被盘剥后晏有余粮。更可悲的是,粮食被收缴,良人还要被远征。纵使哭断长城,望断高楼,家人期盼团圆的愿望终是缈茫。

好在,卖碳翁虽有,罗敷亦有;石豪吏虽有,孟姜女亦有。历史总是在无情中温暖着前行。

如今,写诗之人早已作古,但诗中之人之景之情却将长青。更有一代代读诗之人,翩想着诗中画,品味着诗中情,配合着当下新农村建设的号角,用智慧和虔诚,去重展一个个和美恬静的诗意农村。

金洋杏,湖北钟祥一中学生。

猜你喜欢

闲人农人圣人
忙人与闲人
在水边
农人碎碎念
农人碎碎念
所有农人都是一群“流氓”
不以己善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