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预设策略
2018-08-24方利利
教学预设是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对于高效课堂的构建具有较大的影响。然而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很多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纷纷将教学的重点转向课堂活跃气氛的调动、多媒体教学以及师生之间的互动中,过于追求课堂教学的形式化以及教学内容的拓展性,长此以往便导致了课堂教学质量的下滑,并在无形中影响了教学的深度。那么,在预设过程中,如何平衡好课堂“宽度”与“深度”的关系,确保课堂生成的可控性,已成为了教学研究者们重点研究的课题。笔者在此对小学语文教学预设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一、明确教学目标,把握教学方向
目标的确立与达成,是一节课堂有效性的重要体现。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过程中,应该明确教学目标,才能够使教学有明确的方向,并避免教学活动偏离主题的现象。其中,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设立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把握课程目标,促进“以学定教”
在进行教学预设时,教师应该先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对教材进行认真解读,并对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分析。首先,应该先掌握课程标准的大目标,了解课文在课程标准中所发挥的作用,以及每一个模块中,每一篇课文之间的相互联系。同时,在了解了整个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之后,还需按照每个模块的内容将这个大目标合理分到每一个模块中,并将具体的教学目標分配到每一篇课文、每一个课时中,这样才能把握好课程目标。此外,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还应该跟学生提出本课时的具体目标,让学生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然后在完成课文讲解后,安排学生完成相应的课后练习,才能确保学生努力方向的一致性,也才能促进学生的共同进步。值得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掌握好学生的语文水平以及性格特点,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目标,以达到“以学定教”的效果。总而言之,课堂目标需要在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及个体差异情况的基础上进行明确。
2.巧设课堂目标,提高教学质量
在确定本课时目标之后,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真实情况,对课堂教学目标进行精心设计。从认知目标角度而言,教师可以采取有效措施促进学生由字到篇的过渡,并扎实学生的基础,从而才能确保学生自己对课文有一定的理解,并能够掌握文章的大意;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部分优美的课文内容,进而积累语文知识经验。而从能力目标的角度而言,通过对于文章的学习,不仅能够让学生认识到一些生字,还能促使其掌握一些句子的表达方法,不同文体的朗读方式,以及写作时的一些写作技巧,如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从而促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得到有效提升。从情感价值观的角度而言,通过对文章的学习,不但能够让学生从中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确领悟文章所传递的价值观,还能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都能得到升华。总之,通过对于课堂教学目标的设计,明确课堂教学中的任务,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3.优化整合教学目标,注重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课时目标确定时,教师需要将教学目标进行整合与优化,使教学目标更具可行性。教师应该将目标落实到到课文中的每一个知识点中,将目标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保证教学目标有相应的知识点支撑。其次,教师应该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出发,除了提升学生的语文水平之外,还应注重学生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对教学目标的整合和优化对于课堂目标的实现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二、重视朗读训练,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阅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一般来说,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课文都是一些内涵丰富的文章,用于小学生的朗读训练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同时,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朗读,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预设时,应该重视学生的朗读训练。
1.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效果
朗读训练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评价:第一、读音是否正确;第二,朗读是否流利;第三,学生是否有感情地进行朗读。对此,教师在确立朗读训练的目标时,应该对学生提出这几个方面的要求。首先,学生应该先熟悉课文中的生字,确保朗读过程中读音的正确以及朗读的流利。其次,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更深入地学习,增加学生对文章了解的深度,促使其深刻体会到文章的思想感情,从而确保其在朗读课文时充分表达出文章的感情。最后,学生应该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并将语言的气势充分地体现出来。只有做好以上三点,才能将一篇文章的美感从朗读中体现出来。
以《桥》一课为例,这篇课文分为两个课时,教师在预设时,可以将教学目标分配到两个课时中。在第一课时,要求学生能够认识课文中的生字,并对整篇课文进行通读,了解文章的大意。在第二课时,要求学生抓住文章的中心思想,并寻找最能体现文章情感的部分内容,然后再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注意朗读的语速、节奏以及停顿点等,才能确保学生在朗读时将文中主人公——老汉的形象充分地体现出来。
2.精选朗读训练的内容,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朗读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对相关重点文章及优美的句子段落进行朗读,而不是全篇朗读。训练内容的选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精美的句子:在一些课文中,有一些句子采用了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为文章增色了不少。例如《草原》一课中的“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等,类似于这样的句式有助于学生在朗读或者背诵时积累大量的经验与素材,从而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学生在小练笔中还可以进行有效地模仿,以为日后的写作奠定基础。②情感较为丰富的句子:让学生朗读一些情感丰富的句子,例如《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中的“是的,少年周恩来在那时就已经认识到,中国人要想不受帝国主义欺凌,就要振兴中华”等,这样的句式有助于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③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对于具有深刻含义的句子进行反复朗读,例如《圆明园的毁灭》一文中,“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化成了一片灰烬”等,这样的句式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文章的理解。④过程、句式复杂的句子:一些较长、结构较为复杂的句子,朗读过程中需要学生进行划分和停顿,利用这类句子进行朗读训练有利于学生朗读水平的提高。以上四种句子是文章中较为典型,且最具有代表性的句子,经常朗读这样的句子,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3.因材施教,提高朗读的效率
朗读训练形式的选用,应该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形式来进行训练,来提高学生的参与性。朗读训练的形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以及学生不同的年龄来进行。在不同的教学阶段,采用不同的方法来展开朗读训练。
例如,在第一次朗读的时候,由于学生对课文的熟悉度不够,基础还不够扎实,容易降低朗读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时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认识生字,并将文章正确地朗读出来,然后再采取自由朗读的方法,让学生一边朗读一边纠正自己的音准,从而提高朗读的质量。在精读的阶段,教师可以采用点名朗读、角色扮演朗读或齐声朗读等方法来提高学生朗读的流利度。或者,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来决定朗读的形式,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采取不同朗读方法,例如低年级学生可齐声朗读、比赛朗读、合作朗读的方法,高年级的学生则采用角色扮演朗读的方法等。通过采用不同的方式,因材施教,有助于提高学生朗读的效率。
三、加强练习设计,获取理想的教学效果
加强课后练习,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上的内容。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学生的课后练习,并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相關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基于上述认识,对具有实际效果的课堂练习进行预设,对提高学习效率、巩固课堂教学内容等均有很大的帮助。
1.结合教材实际内容进行预设,打造有意义的语文课堂
根据教材内容对课堂练习进行预设,是最直接的一种预设方法,教师从教材出发,有利于学生通过练习题掌握好文章的相关知识。
例如,学生能够记住课文中的5个生字,并能够用“不但…而且…”造两个句子,或者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的某一自然段。那么该课堂的练习是具有意义的,而围绕这一教学目标来展开教学活动,让学生进行抄写、造句、朗读等练习,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2.根据课堂教学目标进行预设,促使学生掌握关键知识点
根据教学目标对练习题进行设计,能够让学生通过练习来达到相应的目标。例如,某一课时的目标是让学生认识七言绝句,并且能够品读故事,体会诗人所表达的中心思想,那么课堂练习应该以教学目标为出发点,让学生搜集一些七言绝句的诗,并让学生练习如何去分析古诗中所表达的情感等,从而促使其掌握关键知识点。
3.根据学生实际需要进行预设,让学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
教师还可通过学生的实际需要来对课堂练习进行预设。例如,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对文章进行学习,能够掌握一些相应的表达方法或者是写作技巧,从而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同时,在课堂练习时,教师可将课堂上一些较为经典的句子摘抄出来,让学生进行仿写;或者是抽取句子中的连接词、关键词让学生进行造句等,从而让学生顺利达到自己制定的学习目标。
课堂预设是课堂高效性的重要保障,使课堂教学活动能够紧密围绕教学目标来展开。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加强教学预设,并在丰富教学方式的同时,保证教学内容具有一定的深度,从而才能取得更好的语文教学效果。
方利利,浙江湖州市吴兴区第一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