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渗透国学资源 提高学生素养

2018-08-24张金泉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2018年1期
关键词:国学语文课程建构

新课改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尤其是对科学文化素质要求更高,因此,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可以借助国学教育的文化资源,提高学生素质。

一、国学资源在育人功能上的文化自觉性

国学在育人功能上,具有构成道德意识活动先在形式和倾向性的资源性功能特征。它是祖先精神遗存和个体后天经验的凝结。作为心理形式的道德原型,通过先天制约与后天的建构与统一,完成自身的传承与发展。道德价值的直接教学在促进个体道德学习的效率和建构新的道德原型方面具有独到的作用。例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国忧民思想。其主体化的价值形象,在中国传统德育资源中,其思想性在育人教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道德价值作用。这样的国学教育实例还可以举出很多,如“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等等。在市场经济充分发展的今天,利益关系已经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社会问题。泊来的功利主义和消费主义对当代中国的社会思潮影响也是非常突出的,因此如何利用国学资源中关于义利关系的价值判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文化观,其道德价值是不可低估的。如《论语》中“见利思义”“见德思义”“义然后取”“君子思义而虑利,小人贪利而不顾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等等,这些思想都是传统文化的精华。精华的传承,是民族文化自觉与发展的基本社会责任。因此,国学资源传承的正确方式是:将中华民族传统德育及其思想性,看成一个可以超越时代的价值认同的资源有效体。

二、国学教育资源有利于高中语文课程动态发展建构

从课程资源建构来看,国学资源是语文课程建构最基础的文化元素。高中语文课程的国学教育,是极具人文性的课程。所以,从民族文化价值认同的角度出发,语文教学也应成为国学传播的主阵地。鲁迅说过:“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文化多元化并行的现代社会转型时期,在数字化快速发展的时代,国学精髓的“仁、义、礼、智、信”是当代中华民族共荣发展之本,这种信念可以使人以健康的心态来适应社会变迁。

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那种宏达气象和对道德完善的价值追求尤其值得代代相传。在文言文学习中,更应重视《论语》《庄子》《老子》《孟子》《墨子》《周易》《春秋》等先秦元典的学习。因为,文化元典是一个民族文化心里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域不断发展的理性产物,也是民族精神所在。所以,反复为学生诠释文化元典,对该民族的价值取向、行为方式、审美情趣、思维模式、人际关系等会产生久远影响。所以说,新课程改革的教学实效性与课程资源的拓展是共同生成的。高中语文课程国学教育资源有效施教,在初中语文和高中语文必修教材所选先秦诸子与历史散文的基础上,选修教材可以进一步对这些先秦元典进行拓宽与挖掘,有利于满足学生对原生性人格成长的需求,对传统文化知识学习的要求,以及情感内化和归属的诉求。通过研究性学习方式,把国学教育资源作为提高学生参与性学习活动的发展常态。

三、国学资源的丰富性,有助于学生多样化的学习实践

在语文课程的开发中,让学生参与进来的原则,与高中语文选修课程中学生体验式的创作活动目标是一致的。高中语文选修课程目标中提出了各种系列学习活动的学习要求,提倡尝试各种文体的创作活动。例如,诗歌朗诵、课本剧表演、演讲与辩论等,这方面国学资源的丰富性,完全可以帮助学生实现多样化的第二课堂的学习实践内容。我校对开展学科活动非常重视,特别是高中语文组,每学期本备课组都要精心策划和组织与教学活动紧密联系,既突出祖国传统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又为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既有紧扣课本教学内容和进度的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演讲比赛、辩论会、作文竞赛等活动,也有传承经典、继承祖国优秀文化传统的经典诵读、成语改错竞赛、名句名篇默写、名著阅读交流会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国学经典,在活动中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与传承,充分体现出发挥语文校本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改革以及学校特色建设中的有效作用,使语文教学与新课程共同成长,与学生共同成长。

在教材选择上,可以侧重选择先秦两汉的文章指导学生理解文意,选择诸子散文指导学生诵读与理解,选择唐诗宋词要求学生以背诵鉴赏为主。所以说,国学资源在不同文体的系列学习中,有助于学生自主創新的学习方法的掌握。

张金泉,甘肃秦安县西川中学教师。

猜你喜欢

国学语文课程建构
“垂”改成“掉”,好不好?
消解、建构以及新的可能——阿来文学创作论
残酷青春中的自我建构和救赎
建构游戏玩不够
大学语文课程的“思化”品质认识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紧抓十进制 建构数的认知体系——以《亿以内数的认识》例谈
项目教学法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应用
语文课程改革深化中的学校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