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2018-08-24钟昌华
核心素养,是基于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提出的,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适应世界教育改革发展趋势、提升我国教育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随着时代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社会对人的综合素养和创新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面临着更大挑战。我们的语文课堂,要为全面发展的人奠基,要让学生享受阅读的审美乐趣。我们不妨在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审美情趣。现将自己对《天净沙·秋思》一文进行阅读教学的审美情趣体验(教学设计与意图)赘述于后。
课例:《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天净沙·秋思》是苏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诵读欣赏”的学习内容。这篇作品是元曲中一首脍炙人口的抒情作品,被人们誉为“秋思之祖”,它无论在思想内容,遣词造句,艺术表现手法等方面都有值得品味学习的地方。该作品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因此学习本课对于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并且有助于引导学生热爱中国古典文学,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目标】1.我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小令,并能背诵和默写。2.我会借助关键词品读小令,分享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重点难点:1.我会借助关键词品读小令,分享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2.我能模仿小令写一首小诗
【导入新课】观看有关视频画面和朗读视频。
【学习过程】
“一读”——整体感知,明其大意。
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1.反复朗读小令,划出并读出句子的节奏。
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根据提供的画面,指认出小令所描绘的十项内容。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
学法指导:查阅字典,结合课文下方的注释。
“二读”——品读课文,领悟词句。
学习任务:
3.这首小令描写“瘦马”、“人家”有何用意?作者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
“瘦马”,寓指旅途劳顿,匆忙;“人家”,指充满和平安详生活气息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我们高度紧张的情绪也因此一缓,长长地吐出一口气来。这既是对远处风景的诗意描绘,也表现了漂泊的诗人对悠闲恬静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与渴望。
【达标检测】方法指导:独立准备,组内互相督促完成。背诵并默写这首小令。
【课后练习】在网上或参考课外书籍搜集有关“思乡”的古诗句。
【设计意图】理念:先学后教,以学定教,以教助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核心:以小组学习为平台,以导学案为教、学的“蓝本”(抓手),课内外结合。平台:小组学习。方式:集体备课,编制导学案。将学习目标、重难点、其他信息转化为有梯度的问题。教学步骤:呈现學习目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分享(展示+评价)——点拨总结或当堂训练(检测)或拓展提升或教师学生反思。简而言之,“三导”学习过程,即,导教、导学、导测评。管理:先对教师、学生进行教学模式培训,再用教学模式设计导学案,将课堂规范化,在这样的框架下进行导与学。制定教学评课标准。
【教学反思】《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阅读教学强调:“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我在这堂课的设计和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入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行导学,紧紧抓住“秋思”的主题,让学生围绕词语、句子进行品读和赏析,品读了一幅“深秋晚景图”(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同时对这首小玲的常见事物、朴实的语言、简约的结构进行拓展延伸,让学生进行仿写。有效地实现了“学生阅读的个性化行为”,让学生“加深了对这首小令的理解和体验,并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并没有“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这样的设计与教学,不仅转变了自己的教学观念和角色,更可贵的是改变了教学行为。融入了“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课程理念。有了思维训练与提升的自主过程,最大限度的还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空间和机会。
钟昌华,云南大关县翠华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