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材阅读中扇动写作的翅膀
2018-08-24李晓崔花
李晓 崔花
写作教学离不开阅读,而阅读又是初中语文教学的难点。一方面苦于阅读资源的局限,另一方面缺乏将阅读与作文进行衔接的有效途径。我们从实践教学中发现,立足教材中的一些范文,来进行指导学生作文写作训练,从读写融合上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叶圣陶提出“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为此,本文将就教材阅读入手,来探析阅读与作文协同教学的有效对策。
一、读教材范文提炼不同的写作立意
写作教学要明确写作的主题,如何确定写作立意,往往关系到作文的成败。教材中的每篇范文,都有其要表达的思想与情感,如何提炼文章的立意,就需要从字里行间来优选。比如在学习写人的作文训练中,如果给出一个题目“我的同学”,如何从这个主题来延伸不同的写作方向,表达新颖的写作思路?有的学生因为与某同学发生矛盾,便在文章里进行大肆发泄,甚至写出狠毒的言语。如此来确立写作方向,势必让写作教学走了形、变了样。我们从史铁生的“我的理想”中可以看到青春年华里没有失败,即便是面对疾病、困难的打击,依然没有怨恨。可见,对于写作方向和立意的选择,出发点和归宿都应该是纯净的,不能有龌蹉的心胸。同样的事物,对于不同立意下写出的文章也迥异。我们去读《枯叶蝴蝶》,感喟枯叶蝴蝶的悲惨命运,进一步概叹人的贪婪。然而,有人却另辟蹊径,将“假装伪作”作为贬抑对象,来突显对真善美的追求,从而突出了新意,升华了写作主题。所以,对于教材中的每篇范文,我们要从阅读中来探寻其中的涵义,从阅读中发现独妙的趣味,从阅读中来积累和沉淀,多写、多思、多练,来增进自我写作能力的提升。
二、读教材范文梳整写作的结构与布局
对于想要表达的内容,我们总要通过预想的材料、写作视角及结构来进行整合,来聚拢那些内容,来表达那些思想,而非单纯的堆积,甚至松散的表达。在学习《走一步,再走一步》时,从题材上本文屬于“叙事+议论”结构,文章一开始,从回忆写起,然后引出事件的发展,并融入事件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于结尾处展开事件的议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这一写法较为适合学生进行模仿,我们可以布置某一写作任务,从某一件事出发,来进行条理化呈现,最后对该事件进行议论,来增强文章的写作“深度”。同样,对于“生命、生命”一文的学习,本文在写作手法上沿用了“事件+事件+事件+抒情”的布局结构,从最初的对“生命”的三段阐述,并结合事例来进行一一呈现,之后进入抒情感叹环节,借助于事件的感受来抒写情感。通过对该文本结构的认知,我们也可以设定类似的写作题目,让学生从模仿范文结构上,来有条理的记叙,并在结尾处尝试由事抒情的表达。不过,针对“生命,生命”中的选材方法,对学生取舍材料也有较大启示。范文中将飞蛾、香瓜子、人三类生命进行阐述,每一段都是围绕“生命”而各有偏重。对于飞蛾,展现生之壮烈,对于植物,表达强大的生命力;对于人,则从心跳的聆听中感受独特的写作视角。
三、从范文阅读中把握材料的组织与运用
文本材料是构成写作的基础内容,不同写作要求,所选用的材料也不同。我们从《罗布泊,消逝的仙湖》一文中,作者从“今、昔、今”三个时代的对比,来衬托今日之恐怖,而对于后半部分“胡杨死后不愿倒下的身躯”中,将拟人、比喻、对比等手法的综合运用,来表达作者对胡杨的感慨与痛惜。远看罗布泊,像“大地裸露的胸膛”,更是从语言的多样化变换中来揭示破坏环境的罪孽,来敲醒人类“救救青海湖”的良苦用心。从作者对材料的组织与语言修辞手法的运用上,力求简练、生动、形象。可见,材料作为写作的基本素材,用得好、用得活、用得充分,则能够让文章鲜活动人,有血有肉。
四、借用修辞来表达丰富的写作魅力
修辞是语言学的重要概念,也是作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修辞手法的运用,不仅让文章渲染成华,更能够带给读者丰富的阅读体验。从《爸爸的花儿落了》范文最后一段“爸爸的花儿落了。我已不再是小孩子”。从两句话的对照与陈述中,似乎没有因果的话却呈现给读者淡淡的忧伤,仿佛话里有话却没有说出了。此次的“留白”,增进了读者对文本的理解与思考,也为文章增添了无穷趣味。当然,对于教材范文中的修辞手法还有很多,比如在《我的梦想》中,作者在行文时对第一人称“突变”为第三人称,以第三者的视角来评判主人公,给读者带来时空错位的奇妙感觉。还有《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鲁迅先生的“不必说”,以“否定”中来凸显其百草园的多姿多彩。
李晓,崔花,山东高青县第三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