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快民生交通建设助推城市转型发展

2018-08-24枣庄市政府研究室枣庄市交通运输局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公交交通旅游

枣庄市政府研究室 枣庄市交通运输局

交通运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先行官,发挥着先导性、基础性、战略性作用。近年来,枣庄市坚持以交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引领,下大气力实施“富民交通、惠民交通、美丽交通、安全交通”四大工程,不断服务和改善民生,对推进城市转型发展和新旧动能转换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实施富民交通工程,助推经济发展添活力

要想富,先修路。道路通,百业通。实施富民交通工程,就是搭建四通八达、外通内畅的交通大格局,加快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一)实施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近年来,我市针对南北交通顺畅、东西交通不便的制约,坚持发挥优势、补齐短板,着力谋划铁路、高速、国省道、机场、港口航运等重大项目,铁、路、空、水一体化的综合运输体系正逐步形成。一是大投入构建了大格局。2015~2017年,我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分别完成17.4亿元、22.8亿元、34.9亿元,同比增长61.7%、31.3%、53%,分别高于当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47.9个、21.3个、47.3个百分点。一批事关枣庄经济社会长远发展的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相继建成或正在实施,四通八达、外通内畅的交通大格局正在形成。二是大交通推动了大物流。铁路、公路、水路一体化联运的便捷运输体系,促进了物流及快递业快速发展。2017年,我市实现公路货运量6288万吨,货物周转量150.1亿吨公里,分别增长18.4%和9.6%。快递服务企业业务量和业务收入分别完成4266.5万件、3.17亿元,同比增长29.3%和31.9%。水路货物运输量实现1050.3万吨,货物周转量38.4亿吨公里,分别增长4.05%和2.26%。三是大格局提升了大优势。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进一步增强了我市发展的区位优势、竞争优势。依托枣临高速、枣临铁路,我市向东方向打通了与临沂、日照、青岛的便捷通道和出海港口,促进了出口外贸的发展。依托枣木高速东延、枣菏高速公路、新台高速公路等工程,将与枣木高速、京台高速和枣临高速形成枣庄市中心城区高速绕城,并打通跨微山湖向西方向与济宁、菏泽等地连接的交通通道,促进我市与鲁西南地区以及中原经济区融合发展。四是大优势孕育了经济发展新动能。依托京沪高铁枣庄站、滕州站,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招才引智,鲁南大数据中心一期建成运营,互联网小镇入驻运营的科技创新型企业达到80多家,15平方公里的鲁南产学研协同创新示范区启动建设,浙大山东工研院、北理工鲁南研究院、中科院化工新材料技术创新与产业化基地、常州大学国家级技术转移中心等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落地运营,滕州高铁新城蓬勃兴起,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区域发展级正加速培育。依托青岛港枣庄公铁水内陆港区、枣庄铁水联运物流园、万年闸复线船闸、京杭运河枣庄段航道三级升二级等港航工程,加快发展出口外贸和临港物流产业,建设集铁路物流、集装箱班列、大宗货物水运、保税物流中心等为一体的综合性铁路物流枢纽,带动运河经济文化带建设。依托枣庄机场建设,进一步提升我市城市形象,扩大开放度,同时规划建设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培育发展航空物流产业以及通用航空产业等。

(二)实施旅游交通建设,带动旅游富民。一是加强旅游快速公路建设。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我市对4A级以上景区全部建设了旅游快速公路,让游客尽享“一小时休闲旅游交通圈”带来的舒畅体验。通过红荷旅游大道、抱犊崮旅游大道等,串联起微山湖红荷湿地、抱犊崮、熊耳山等景区。对台韩线按照旅游大道的标准进行升级改造,打造东西方向通往台儿庄古城和峄城区冠世榴园的重要旅游道路;实施S234沂台线南延工程,打造南北方向台儿庄区到徐州市贾汪区以及观音机场的快速通道,将进一步促进我市旅游开发和对外开放。二是加强环城森林绿道建设。为促进乡村旅游发展,我市建设了环城森林绿道,由中心城区南部的凤凰山系、北部的青龙山系和环城森林大道共同组成,全长200多公里,有着“国内单体最长的森林绿道”之称,作为一道亮丽风景线入选全国首批“中国森林体验基地”。环城绿道串联起10余个镇街,规模化发展乡村旅游镇村137个,采摘、农家乐等乡村旅游经营单位324家,6个乡村旅游集中连片发展片区、9个旅游节会活动、8处国家和省级森林公园、2处国家湿地公园、40家旅游景区。三是旅游道路成为老百姓的致富道和幸福道。像山亭区北庄镇洪门村地处大山深处,葡萄种植产业发展缓慢。自从环城森林绿道开通到村里,该村“葡萄采摘节”和农家乐兴起了,“洪门葡萄”畅销了,葡萄种植面积由600余亩扩种到1000多亩,葡萄销售年收入由120万元增加到200多万元。洪门村荣获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省级旅游特色村、“好客山东”最美乡村,庭院经济开发率达98%以上。

(三)实施交通扶贫,打通脱贫致富最后一公里。加大对贫困村交通扶贫支持力度,近年来,我市累计完成355个扶贫工作重点村、1038公里扶贫路建设。同时,创新开展“交通+特色产业”“交通+电商快递”等扶贫模式,做好交通扶贫与产业扶贫、电商扶贫等对接,提升贫困地区的“自我造血”能力,共同开创扶贫新成效。交通大发展有效盘活了农村人才、土地、资金等生产要素,带来了现代化的经营模式和理念,农村电商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区、镇、村三级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立完善起来。目前,我市已有县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8个、镇级电商公共服务中心53个、村级电商服务站165家。例如,台儿庄区涧头集镇依托镇、村电商服务中心,推进电子商务与来料加工、特色农业融合发展,鼓励返乡农民创办水乡荷韵工艺品有限公司,在淘宝网开办2个网店开展接单和销售业务,年销售额达到2000多万元,吸纳400余人从事中药香包来料加工,其中贫困人口65人,通过就业实现增收脱贫。

二、实施惠民交通工程,让老百姓有更多幸福感获得感

便捷出行,公交优先。实施惠民交通工程,就是在政策、设施和资金投入等方面加大对公共交通的支持和优惠力度,让老百姓在出行便利、实惠的同时,促进同城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目前,我市已基本形成以BRT快速公交为骨干、城区公交为主体、城际公交为补充、城乡公交为拓展的覆盖全域、衔接顺畅、换乘便捷的公共交通网络体系。

(一)建设快速公交,大力推进同城化发展。针对枣庄市组团式城区的实际,我市大力发展BRT快速公交,将中心城区与各组团城区、沿线乡镇和村居直接连接,使县域之间出行更加便利,拉动了人流、聚集了人气,促进了同城化发展。从2010年开通B1线,到2014年开通B5线,我市BRT通车里程达到148.5公里,贯通五个市辖区,打造了全国最长的BRT运营里程。目前,我市正在加快S345枣济线枣庄至滕州段(B6线)改建工程建设,B6线建成通车后,我市BRT通车里程将达到200多公里,实现市域全覆盖。

(二)建设公交都市,让市民出行更便利。以创建全国公交都市为引领,建设绿色低碳畅通的现代都市交通体系,打造“15分钟生活圈”。一是加大城市公共交通建设力度。2012年以来,我市累计投资3.7亿元,对公交线路和车辆进行改造升级。目前,我市投入公交车2726辆,运行线路179条,中心城区公交线网密度达到了2.8公里/平方公里。二是加快城市绿色公共交通建设。积极推广节能环保型车辆,目前,我市投入运营新能源公交车2071辆,占全部公交车的76%,其中纯电动公交车1261辆,促进了节能减排和低碳型城市建设。三是鼓励发展网约车。出台了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规定,按照“三证齐全”的要求对网约车市场实施规范化管理,确保了出租车市场的平稳过渡。四是鼓励发展共享单车。出台了鼓励和规范发展互联网租赁自行车的实施意见,既发挥了共享单车在解决市民出行“最后一公里”上的便捷作用,又引导互联网租赁自行车运营企业依法依规经营,合理有序投放车辆。

(三)织密城乡公交,让农村居民享受城市便利。积极采取“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运作、社会参与”的方式,创新城乡公交一体化发展模式,推进城市公交向镇村辐射延伸,推进了城乡交通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落实,让老百姓充分体验到了城乡公交的便利和实惠。2012年以来,我市改造客运班线98条、新开通公交线路50条,优先向乡镇、向行政村倾斜,已有64个镇街、2220个行政村开通了城乡公交,城乡公交镇街通达率达到100%,行政村公交通达率达到92.1%,成为全省第二家实现城乡公交全覆盖的城市。同时,加大财政补贴力度,每年市财政补贴公共交通4500多万元,城乡公交票价比长途客运票价优惠20%以上。

三、实施美丽交通工程,让群众出行环境更亮丽

修建一条路,美化一片景。实施美丽交通工程,就是将绿化景观、民俗风情、传统文化等融合在道路建设中,通过户户通、四好农村路等工程串联起“山林田河湖、城镇乡村景”,打造美丽乡村、美丽公路、美丽环境,打通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的畅途。

(一)实施户户通工程,建设美丽乡村。为了织密农村公路网,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建设老百姓的美丽家园,从2016年起,我市全面启动村(居)道路户户通工程,计划利用三年时间完成3471个村居、6600公里的户户通建设任务。截至目前,累计完成2203个自然村居、4706公里户户通建设任务,完成总村居数的63.5%、总里程数的71.3%,解决了户前“最后一米路”问题。今年,将继续加大户户通建设力度,基本实现全市自然村居户户通。同时,以户户通工程为基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深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和城乡环卫一体化建设,开展古村落保护和集中连片治理,加快建设美丽乡村。我市评选出张汪镇大宗村、西岗镇东王庄村、徐庄镇葫芦套村等100个美丽乡村率先在全市绽放出魅力。像徐庄镇葫芦套村即使藏在大山深处,也不断吸引着游客络绎不绝地穿过环山绿道来到了这里,依托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旧址、青山绿水以及葫芦文化打造出“省旅游特色村”“山亭区的小延安”。

(二)实施“四好农村路”工程,建设美丽公路。我市按照“道路通达到哪里、美丽风景延伸到哪里”的理念,扎实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提升农村道路等级,建好、管好、护好、运营好农村公路,全力打造便捷、畅通、安全、舒适的美丽公路。将“四好农村路”建设推进改善率指标纳入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形成各级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中区被省交通运输厅、财政厅列入年度省级“四好农村路”拟创建示范县名单;薛城区等四个区被列入全省第三批村级公路网化示范县,争取省级投入8844万元,网化工程实现全覆盖。我市规划示范路35条、345公里,着力打造一批路域环境优美、运输服务优良的精品线路,利用农村公路路肩栽种适宜的树木、花草,让条条公路两侧绿树成荫、姹紫嫣红,成为延伸的风景线,大大提升了农村路网景观效果。一路延伸的美丽公路,打开了广大农村对外的窗口,串联起众多的农村休闲旅游点。

(三)实施交通环境治理,建设美丽环境。围绕我市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省级文明城市,对国省道主要公路开展了专项治理行动,对堆放垃圾、违章建筑及广告牌实施了清理,加大路面保洁力度,提升了公路路域环境质量。同时,高起点、高标准地同步推进绿化工程。在国省公路改建、养护工程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重视节能环保因素,强化路面检查,依托治超联合执勤点及物料运输车辆通行的主要公路路口,对货物扬散、脱落的道路运输车辆依法进行查处,有效遏制了道路运输车辆扬撒、扬尘对路域环境的污染。

四、实施安全交通工程,助力平安枣庄建设

安全是民生的重要部分,而交通安全是民生安全的重要领域。枣庄属资源型工业城市,是重要的能源、建材和煤化工基地,货物大进大出,人流、物流密集,交通安全必须时刻抓紧抓牢。实施安全交通工程,就是通过提升工程质量、加强行业监管、运用科技手段等措施,消除安全隐患,确保交通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

(一)开展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建设。大力开展县乡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积极启动村道安防工程建设,我市作为全省第一个将村级公路纳入安全隐患排查整治范围的城市,得到了省交通运输厅的充分肯定,道路安防工作成效显著。截至目前,我市759公里的县乡公路安防工程已全部完成整治,通过了县级评估、市级核查、省级技术评估。2017年,对全市6200公里村级公路进行隐患排查,共排查隐患里程1760公里,已完成整治1219公里。通过实施村级公路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对行人和车辆通行起到很好警示作用,有效提高了驾驶员及行人的安全意识,及时提示警示前方路段情况,保障了出行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进一步降低了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了农村公路安全畅通。

(二)加强交通安全生产监管。按照“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的原则,落实行业安全监管责任和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特别是加强对黄标车的淘汰和对“两客一危”车辆的安全监管。2015年,交通部门联合环保部门提前淘汰营运黄标车9342辆和黄标公交车264辆。去年以来,对全市“市际以上客运班车、旅游包车和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实施安装音视频动态监控系统。截至今年3月,我市正常运行的客运班车及旅游包车322辆、危险货物运输车辆357辆,已经全部完成车载视频动态监控系统的安装,实现了车辆运行动态视频的存储、调取和回放,在全省处于领先位置。通过开展这项工作和对车辆运行全过程的监控和管理,发挥了“千里眼”的作用,加强了对驾驶员行车状态和操作规范的动态管理,提高了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应对和处置突发性事件及故障的能力。

(三)开展专项整治行动。不断强化安全生产工作,相继开展了全系统安全生产大检查、安全生产百日攻坚治理行动、交通运输领域安全生产集中整治、化工产业安全生产转型升级专项行动等一系列活动,保障了交通运输市场运营有序。例如,组织开展治理超限超载工作,形成了“政府主导、属地管理、部门协作、上下联动”的治超工作格局,通过交通、公安联合执法,定期开展集中整治行动,超限超载车辆得到有效遏制。开展了公路、水路、施工、客运、货运、危化品运输、驾培、出租等领域的专项整治,查处了一批交通运输违法行为,消除了一批影响安全的问题隐患。

猜你喜欢

公交交通旅游
一元公交开进太行深处
繁忙的交通
等公交
小小交通劝导员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