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高新区孵化器建设的建议
——以济南高新区为例

2018-08-24衣学宁温红

山东经济战略研究 2018年7期
关键词:众创孵化器高新区

衣学宁 温红

当前,新一轮科技与产业变革孕育兴起,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层出不穷,创新创业资源全球配置日趋加速。我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进入深入发展阶段,孵化器专业化、平台化、国际化发展成为大趋势,投资主体多元化,社会资本、民营企业成为建设主导力量。各地高新区应该紧抓双创深入发展大机遇,充分整合集聚内外部资源,高质量建设孵化载体,高水平构建双创生态,充分发挥双创在新旧动能转换中的重要作用。园、大学科技园、出口加工区、生物医药园、环保科技园和齐鲁机电园等六个具有孵化功能的产业园区。

一、济南高新区孵化器建设发展现状

(一)济南高新区孵化器发展历经三个阶段

1.政府主导阶段。1992年,济南高新区建立了第一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创业服务中心”;1995年建成齐鲁软件园,定位为“软件开发技术专业孵化器”;1999年,相继成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大学科技园、出口加工区、生物医药园、环保科技园和齐鲁机电园等六个具有孵化功能的产业园区。

2.政企联建阶段。2010年,创业服务中心与迪亚、同科等企业联建生物医药专业孵化器,探索政企联建的模式,市场化、专业化逐渐开始成为高新区孵化器建设的新趋势。

3.社会投资阶段。随着全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兴起,济南高新区进入以民营资本、大企业、专业运营商等社会投资力量为主导的阶段。涌现出以韩都衣舍互联网孵化器、浪潮大数据创客中心、博科生物孵化器等代表的民营孵化器。

(二)济南高新区孵化器器建设已具规模和成效

1.载体初具规模。济南高新区创业孵化载体达到67家,孵化面积124万平方米,形成“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梯级孵化链条。其中,拥有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齐鲁软件园、山东同科天地科技企业孵化器、济南迪亚科技企业孵化器、山东诚创医药技术开发有限公司5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浪潮大数据应用众创空间成功入围科技部第二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示范名单。

2.载体类型多元。民营化趋势明显,济南高新区超过90%的孵化载体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专业化特色明显,围绕生命健康、电子信息等主导产业领域,建成齐鲁软件园、迪亚孵化器、韩都衣舍、创客基因等一批专业化孵化载体。平台孵化发展迅速,浪潮集团、博科生物、大陆机电等大企业开放自身技术、市场、平台等资源,形成大企业平台孵化新模式。国际孵化积极拓展,海外布局建设了济南中德中小企业协同创新中心(斯图加特)、济南市硅谷创新中心、博科硅谷生命科学园等,积极探索“海外孵化+国内加速”的新模式。

3.孵化成效显著。截至2017年底,济南高新区孵化毕业企业共计1222家,累计带动就业3万余人。涌现出神思电子、中孚科技、得安信息等一批知名企业。济南磐升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已成功开发4类产品和1个三类医疗技术,2015年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016年被授予“中国留学人员创业园百家企业最具成长性创业企业”称号。齐鲁融媒采用MCN孵化模式,成功孵化“马玛丽旅行志”、“大蝈小酱”、“冒险雷探长”等项目,“何仙姑夫”视频品牌目前估值超过2亿元。

二、济南高新区孵化器建设面临主要问题

(一)孵化器“满负荷”,承载能力不够

与先进高新区相比,济南高新区孵化器规模不大,仅为124万平方米,成都、武汉东湖、广州开发区等先进园区的孵化面积都在400万平方米以上,济南仅达到后者的1/3。根据长城所统计,主要孵化器入驻率都在80~90%以上,远没有到孵化器过剩阶段,其中加速器尤其缺乏。

(二)孵化器“弱品牌”,影响力载体少

济南高新区缺乏具有影响力的孵化器,品牌效应不足,仅拥有国家级专业化众创空间1家,数量与广州、成都高新区持平,落后于东湖和中关村;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5家,而成都、广州、东湖和中关村均在9家以上;A类国家级科技孵化器2家(济南迪亚实业有限责任公司、济南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落后于中关村、广州和成都高新区。

(三)孵化器“载体化”,生态服务能力不足

济南高新区区内孵化器主要提供场地服务、物业服务、企业注册申报、政策解读等基础服务,早期投资、资源整合、专业技术服务等增值服务能力较为欠缺,创业氛围不够浓郁。

一流孵化器必须要具备一流生态服务能力。例如,“创新工场”能够为早期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市场、人力、法律、培训等方面的一揽子服务,致力于打造集创业平台、资金支持、投后服务等的全方位生态投资服务平台。

(四)孵化器“园区化”,孵而不走现象突出

济南高新区区内孵化器很多丧失了“流动性”,“小老头”企业居多,大部分在孵企业入驻满5年以上,早已过了孵化期,区内孵化器主要以房租为盈利收入,没有强制退出主动性和意愿,孵化器“园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区内孵化器累计毕业企业1222家,成都、广州和东湖高新区均在3500家以上,仅达到后者的1/3水平。

三、先进高新区孵化器发展经验借鉴

(一)中关村

中关村是全球创新创业最活跃的地区之一,是创业者圆梦的“梦工厂”。主要经验借鉴:1.孵化器高端发展,引领全球。中关村创业大街是我国第一条以创新创业为主题的特色街区,拥有车库咖啡、3W咖啡、Binggo咖啡、飞马旅、36氪、联想之星、天使汇、创业黑马等国内最高端的孵化品牌,吸引了大批大数据、人工智能、硬科技领域的国际创业者。2.构建创业生态圈,引领创业服务迈入3.0时代。不用于传统物业服务和基础服务,把服务聚焦到创业本质和创业者的个性需求上,通过资本聚合、媒体聚合、创业活动聚合等方式,有效组织科技、资本、创业者、市场等资源,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生态圈。3.深度链接全球创新创业网络。吸引全球最顶尖的创新创业资源在中关村集聚,包括英国ARM、硅谷Plug&Play、以色列Trendlines等;中关村创业服务机构纷纷在海外设立分支机构,开展跨境孵化。4.政策先行先试,持续释放创业活力。“1+6”、“新四条”、“京校十条”、“新新四条”在中关村先行先试,全网上办理、集群注册、先照后证、多证联办等改革举措持续发力。

(二)成都高新区

成都高新区围绕“国际创新创业中心”战略定位,大力实施“创业天府”工程,吸引全球创新创业资源。主要经验借鉴:1.坚持大空间、大集群发展。目标到2020年,成都高新区将建设创新创业载体面积1000万平方米以上,聚集科技企业10000家,着力打造万亿级创新创业中心。2.坚持龙头高端孵化项目带动。重点打造菁蓉国际广场、中国—欧洲中心、菁蓉I立方,建设微软云加速基地、腾讯西部创新创业中心、阿里百川、SBC孵化器等高端孵化载体。3.坚持强政策和资金保障。发布《进一步深化创新创业发展的若干政策》(以下简称“双创十条”),每年投入10亿元支持创新创业,设立3个50亿元专项资金。

(三)深圳高新区

深圳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智能硬件创业环境,努力建设全球创客乐园,打造国际创客中心。主要经验借鉴:1.硬件创客领先全球。从平衡车、智能手环等设备到无人机等新兴产品,智能硬件众多细分领域都有“独角兽”级的创业公司出现,包括大疆创新、柔宇科技、优必选科技、矽递科技等。2.建设国际一流孵化载体。深圳湾创业广场成为全国双创新名片,整体规模达到10000平方米,是目前深圳最大的线下科技众创空间。联想之星·星云智能硬件加速器、海尔智能硬件孵化器、腾讯众创空间、3W咖啡、京东智能、中美创投、创新工场、“北斗+”众创空间等一流专业孵化及创业服务机构入驻。

(四)广州开发区

广州开发区孵化面积近400万平方米,形成华南最大的孵化器集群,孵化上市公司12家、“瞪羚企业”124家、高新技术企业189家。主要经验借鉴:1.国有孵化器奠定基础。发展初期,广州开发区直接投资40亿元,建设近百万平方米孵化加速集群,现拥有国有孵化器9家,孵化面积达170万平方米。2.民营专业孵化器成为主流。广州开发区大力支持以金发科技、达安集团为代表的民营企业孵化器发展,目前约70%的孵化器为专业型孵化器,其中80%左右由区内高新技术企业建设。3.国际孵化是未来趋势。联合腾飞科技园、中以孵化基金等共建孵化基地,鼓励区内达安基因、冠昊生物等企业在国际创新密集地区建设海外孵化平台、加大对国际创业人才、技术、项目的引进。

四、下一步加快高新区孵化器建设的建议

(一)成立高新区创业管理办公室

建议设立“创业管理办公室”,作为高新区创业孵化载体管理部门,全面负责相关工作。办公室主要承担四项职能:创业孵化载体统计管理工作,建立创业大数据信息库;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等孵化载体认定管理工作;国家、省、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专业化众创空间申报服务工作;创业孵化载体评估激励,每年出具创业孵化载体年度监测发展报告。

(二)制定创业孵化载体促进政策

编制双创相关政策,涉及人才创业、双创载体、中小微企业融资、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企业培育等相关内容,尽快发布。并以本项政策为基础,进一步强化创业孵化载体相关优惠内容,重点增强社会资本投资建设创业载体的吸引力。

(三)培育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

开展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试点,鼓励设立投资基金,形成专业化众创空间培育建设后备库,系统开展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培训。

(四)建设认定标杆品牌孵化器

吸引企业、投资机构、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投资建设省级、国家级孵化载体,开展标杆品牌孵化器建设行动,培育一批商业模式新、运行机制灵活、资源聚集度高、孵化经验丰富的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孵化器,对认定的标杆载体给予重点奖励,提升区内孵化器整体发展水平。支持现有载体与国内外知名孵化器开展交流合作,支持孵化器提供投资基金、创业导师、检验检测认证、咨询公司、法律、知识产权等专业服务,构建面向创业企业的开放式、服务型、市场化的创业公共服务平台,

(五)实施加速器建设倍增行动

为保证对优质孵化期、快速成长期企业的空间需求,建议高新区大力推进加速器建设进度,探索出台优惠政策,鼓励各专业园引进专业运营商,通过新建、旧厂房改造等不同形式建设加速器。

(六)加速布局国际孵化平台

加大对海外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优质初创项目、产业化项目的引进,优化、布局海外孵化载体节点,完善“海外孵化—内地成长加速”的孵化机制,可以联合龙头企业、科研机构、孵化机构等在美国、德国、以色列、加拿大等地区布局海外孵化平台。重点提升现有海外孵化器资源整合能力,调动国外校友会、创投机构、民营企业、当地研究机构等力量资源,增强专业孵化服务配套,提升海外平台的影响力。

(七)打造国际水准“双创”活动

建议高新区统一谋划,整合各方力量,统一组织安排,一年一度举办国际影响力的“双创”品牌活动,吸引国内外创业者、孵化机构、企业家、投资机构共聚济南,塑造对外“双创”形象,打造具有影响力的“双创”品牌活动,可以采取承办中国创新创业大赛、黑马大赛等国内外高水平创新创业赛事,举办各种高峰论坛等相结合的方式。

猜你喜欢

众创孵化器高新区
聊城高新区多措并举保障贫困户“居住无忧”
遂宁高新区
重庆科技学院“众创之家”简介
联合办公:众创时代的共享与协同
众创空间向“专业化”升级
高新区:全国“双创”示范生
孵化器 倒闭潮来了?
众创时代到来,杭州准备好了吗?
硅谷孵化器500 Startups听课记
中国首家孵化器如何保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