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团队模式对老年脑出血病人急救后康复效果的影响

2018-08-24

实用老年医学 2018年8期
关键词:脑出血家属应急

脑出血是在老年人群中较为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病,其发病原因多样,其中最为普遍的原因是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自发性出血,而脑出血中很大部分是由于高血压导致硬化的小动脉破裂引起,所以也叫高血压性脑出血[1]。脑出血有起病急、病情重和死亡率高的特点,因此对脑出血病人及时进行有效的急救措施对病人生存及预后有着重要意义[2]。本研究在脑出血病人急救过程中使用团队模式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于医院接受急救的116例脑出血病人临床资料,其中男82例,女34例,年龄61~76岁。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16例病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8例。病人纳入标准:(1)神志清醒,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2)经病人及病人家属同意参与此次研究。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器官重大损伤;(2)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3)合并精神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采取常规急救措施,具体为病人进入急诊经过短暂评估后直接转入病区进行治疗,值班护士对病人家属进行通知,等病人家属到达后进行后续安排。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团队模式急救[3],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1.2.2.1 应急团队建立:应急团队由3名护士组成,包含1名应急护士、1名循环护士和1名记录护士,应急护士由应急经验丰富,工作时间10年以上的护士担任,而其余两名护士由当天急诊室在岗护士担任,整个应急团队中只有应急护士固定不变。应急护士负责科内护士的病情评估以及对护士的具体操作培训,并且有计划地进行应急团队演练和病例模拟,应急护士应每天早晨交接班时对今天的循环护士和记录护士发放角色卡,并使其熟悉卡上各岗位职责,熟悉团队配合,加强相互之间合作。

1.2.2.2 团队工作流程:(1)预检护士在病人到达急诊室后通知应急护士,并对病人进行基础治疗;(2)应急护士确认值班医生到达并立刻召集应急团队,并让参与的医务人员做好标准预防工作;(3)应急护士与循环护士对急诊病人进行病情评估,先对病人主要系统及器官进行检查,优先确保病人呼吸及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再进一步了解发病时间、症状以及病人生命体征的变化,由记录护士对情况进行记录;(4)应急护士在急诊医师到场后汇报病人所有情况,应急团队协助医师对病人进行救治及护理,并及时通知病人家属,安抚病人家属情绪,引导病人家属填写病人基本资料;(5)通知医院各科室,对病人进行多学科协调会诊,安排病人术前准备,制定好之后住院事项,由记录护士对病人自入院来的病情变化及治疗护理进行记录,以备后期治疗需要。

1.3 评价指标[4](1)预后情况的评定:参考GOS评分标准并结合病人神经功能损伤评定对病人预后情况进行评估。恢复良好:治疗后病人仍有缺陷但并不影响病人正常生活;轻度残疾:存在残疾表现,在有保护措施的情况下可以工作,有独立生活的能力;重度残疾:存在残疾表现,意识清醒,但生活需要人照顾;植物生存:神志不清醒,只有睁眼、睡眠和清醒等最小反应,甚至长期处于昏迷状态;死亡:失去生命体征。恢复良好和轻度残疾统称为恢复情况较好。(2)急救质量的评定:在急救过程中记录急救前反应时间及急救治疗时间。(3)病人满意度评定:使用自行制定的病人满意度调查问卷,分为医疗和护理两个维度,每维度各5条,每条1~5分,总分50分,评分越高病人越满意,满意度为非常满意率与比较满意率的和。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病人临床资料比较 2组病人的性别、年龄和发病时间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病人临床资料(n=58)

2.2 2组病人急救质量比较 对照组病人急救前反应时间和急救治疗时间明显多于观察组病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病人急救质量(n=58)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2组病人预后情况比较 观察组预后恢复较好比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病人预后情况(n,%,n=58)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2.4 2组病人满意度情况比较 观察组病人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2组病人满意度情况(n,%,n=58)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脑出血有起病急、病情重和死亡率高的特点,病人急救前反应时间和急救治疗时间等都对病人生存有着重大影响,团队模式由3名护士组成,采取1名资深护士固定,2名在岗护士辅助的方式,对病人从到达医院开始直至急诊急救及住院等一系列急救措施进行干预,组成人员之间分工合作,反应速度及时,护理人员到达时间缩短,从而大大提高了病人的急救前反应时间[5]。团队模式各角色分工明确,清楚自己的职责,减少治疗动作重复,能够有效减少治疗反应时间,团队定期进行团队演练及病理模拟,加强了医护人员对急救过程中各种问题的解决能力,更针对性地进行护理,有效提高了病人急救治疗效率,减少了病人急救治疗时间,提高了病人生存概率。团队参与整个急救过程,能够时时监测病人情况,根据病人病情变化进行相应治疗方法的改变,有效改善病人预后情况[6-7]。系统的处理方法和迅速的反应能够安抚病人及家属的不良情绪,全方位的考虑打消病人顾虑,同时提高病人满意度。

综上所述,急救脑出血病人时使用团队模式能够改善提高病人生存情况和预后情况,明显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脑出血家属应急
多维深入复盘 促进应急抢险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完善应急指挥机制融嵌应急准备、响应、处置全周期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脾切除后伴发脑出血1例并文献复习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
纳洛酮在脑出血治疗中的应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