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种常用渔药对大刺鳅苗种的急性毒性试验
2018-08-24樊海平钟全福薛凌展秦志清
陈 斌,樊海平,钟全福,林 煜,薛凌展,秦志清
(福建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2)
大刺鳅(Masracembeluearmatu),俗称辣锥、角罗鳅、刀鳅、锯齿泥鳅、猪姆锯等,隶属于鲈形目、刺鳅科、刺鳅属,我国主要分布在长江以南各水系[1-3]。大刺鳅肉质细嫩、味道鲜美,一直被视为滋补珍品,深受人们喜爱。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适合栖息的环境面积逐年缩减,导致大刺鳅野生种群资源严重衰退,因此应开展大刺鳅人工繁育及人工养殖,这对资源恢复及市场供应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有关大刺鳅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生物学特征[4]、人工繁殖[5-6]、性腺和胚胎发育观察[7-8]、遗传多样性分析[9-10]、病害防治[11]等方面,但有关大刺鳅对常用渔药的急性毒性研究迄今尚未见报道。为了有效控制人工繁育和养殖生产中的病害,保障繁育和养殖工作的顺利进行,本研究开展了阿维菌素溶液、高效氯氰菊酯溶液、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浓戊二醛溶液、立达霉共6种常用杀虫、杀菌渔药对大刺鳅苗种的急性毒性试验,探讨其安全用量和使用方法,旨在为大刺鳅苗种培育及养殖生产中的病害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鱼
试验用大刺鳅苗种为顺昌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人工繁育获得的健康子一代苗种,平均全长(7.65±1.03)cm/尾、平均体重(1.193±0.529)g/尾,经抽样检查,活力良好,体表完整无出血溃烂。试验前,将大刺鳅苗种暂养于实验室玻璃水簇箱中,正常投饵换水,连续充气、温度控制在25.0~28.0℃,暂养7 d,待大刺鳅苗种适应环境后开始试验,试验开始前24 h停食,并一直持续至试验结束。
1.2 试验渔药
试验选用的6种常用渔药均购自渔药专卖店,其品种、有效成分含量、生产企业详见表1。试验用渔药在使用前先配制成母液,然后按照试验设置的浓度和试验溶液体积计算相应的母液添加量,按所需体积稀释。
表1 试验用渔药来源
1.3 试验方法
试验地点为福建省顺昌县兆兴鱼种养殖有限公司,采用半静态换水补药的急性毒性试验法,在室内进行试验,每12 h全部换水补药1次。试验容器为直径30 cm、高30 cm的圆形塑料桶,试验用水为经过充分暴气的机井水,试验水体体积为10 L,试验期间水温为25.0~28.0℃,溶解氧为5~6 mg/L,pH为7.8~8.1。根据试验用渔药的使用剂量,并参考其它鱼类相关的毒性试验结果,按等对数间距设计药物浓度梯度。在正式试验前进行预试验,取得96 h的100%死亡浓度和零死亡浓度后,确定试验浓度范围,在此浓度范围内设置5~6个浓度梯度组和1个空白对照组,并根据每24 h的试验结果,补充相应试验浓度组(表2),以确保获得24、48、72、96 h的100%死亡浓度和零死亡浓度,用于其半致死浓度LC50的计算。每个试验浓度组设3个平行,随机放置试验大刺鳅苗种7尾。试验前12 h连续观察记录试验大刺鳅苗种的中毒症状,以后定时观察和记录大刺鳅苗种的活动情况、中毒症状和死亡数量,并及时捞除死亡的大刺鳅苗种,试验持续96 h。
表2 试验药物浓度
续表2
1.4 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的计算
分别统计24、48、72和96 h各时段大刺鳅苗种的死亡率。试验数据采用Excel 2007软件处理,试验结果采用线性回归法,以试验渔药浓度的常用对数为纵坐标,死亡率为横坐标,利用SPSS 13.0软件进行回归分析,求出试验渔药浓度对数与死亡率的回归方程,分别求出6种渔药作用下大刺鳅苗种的24、48、72和96 h的半致死浓度(Lethal concentration 50,LC50)[12-13],并计算各种渔药对大刺鳅苗种的安全浓度(Safety concentration,SC)[14],相关计算公式如下:
LogLC50的95%置信限=LogLC50±1.96×d[∑(p×g/n)]0.5
安全浓度(SC)=96 h LC50×0.1
式中:d为相邻剂量组比值的对数;p为死亡率;g为存活率;n为每组受试鱼数。
根据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14年颁布的《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第12部分:鱼类急性毒性试验》(GB/T 31270.12—2014)中规定的有毒物质对鱼类毒性等级评价标准96 h半致死质量浓度划分为4个等级:96 h LC50≤0.1 mg/L为剧毒,0.1 mg/L<96 h LC50≤1.0 mg/L为高毒,1.0 mg/L<96 h LC50≤10 mg/L为中毒,96 h LC50>10 mg/L为低毒,评判试验渔药对大刺鳅的毒性等级。
2 结果与分析
2.1 常用渔药对大刺鳅苗种的半致死浓度及安全浓度
6种常用渔药对大刺鳅苗种在24、48、72、96 h的半致死浓度及安全浓度结果详见表3。试验渔药的安全浓度顺序为浓戊二醛溶液(4.598 mg/L)>立达霉(1.053 mg/L)>二氧化氯(0.491 mg/L)>阿维菌素溶液(0.308 mg/L)>三氯异氰尿酸(0.041 mg/L)>高效氯氰菊酯溶液(0.027 mg/L)。阿维菌素溶液、高效氯氰菊酯溶液、二氧化氯、浓戊二醛溶液、立达霉的安全浓度高于或处于生产上常用剂量范围内,而三氯异氰尿酸的安全浓度显著低于生产上常用剂量。
根据有毒物质对鱼类毒性等级的评价标准,6种常用渔药中高效氯氰菊酯溶液和三氯异氰尿酸的96 h LC50在0.1~1.0 mg/L范围内,为高毒;阿维菌素溶液和二氧化氯的96 h LC50在1.0~10 mg/L范围内,为中毒;而浓戊二醛溶液和立达霉的96 h LC50大于10 mg/L以上,为低毒。
表3 6种常用渔药对大刺鳅苗种的回归方程、半致死浓度和安全浓度
续表3
2.2 主要中毒症状
6种常用渔药均可导致大刺鳅苗种不同程度的中毒和死亡,死亡率随着渔药试验浓度的升高和浸浴时间的延长而升高。
症状不同点:药物浓度较高或刺激较强的渔药试验组,试验开始时大刺鳅苗种即反应强烈,狂躁不安,1~2 min后趋于安静,而浓度低或刺激弱的渔药试验组在试验刚开始时大刺鳅苗种无异常反应。
症状相同点:中毒后的大刺鳅苗种体色逐渐变深,黏液分泌量增多;死亡前均经历狂躁挣扎阶段,沿桶壁一周狂游,扭曲翻滚,有时会跃出水面;之后,运动能力减弱,胸鳍振动频率逐渐降低,鳃盖微张,呼吸缓慢,对外源刺激反应迟钝,最后呼吸逐渐衰竭而死亡;刚死亡的大刺鳅多呈仰卧或侧卧姿态,躯体柔软不僵硬;解剖发现,鱼体鳃丝颜色变浅,靠近鳃弓处呈紫色,肝脏淤血,为暗红色;大刺鳅苗种死亡后,体色在10~20 min内迅速变苍白。
3 讨论与结论
阿维菌素溶液和高效氯氰菊酯溶液都为水产外用杀虫剂,主要用于防治水产动物的体外寄生虫病,如指环虫、三代虫等蠕虫病和车轮虫、斜管虫、聚缩虫等鱼类纤毛虫病。本试验所用阿维菌素溶液主要成分为阿维菌素,还含有槟榔碱和苦参碱,说明书指导剂量为0.18~0.23 mg/L,该试验中阿维菌素溶液对大刺鳅苗种的安全浓度为0.308 mg/L,高于说明书使用剂量范围,适合作为大刺鳅苗种培育过程中车轮虫病的防治药物使用。但在冬季16~20℃中试试验条件下,因车轮虫抗药性增加和水温低药效差等原因,需将药物浓度调高到0.500 mg/L才能将虫杀死,但同时大刺鳅苗种出现中毒现象,因此使用阿维菌素溶液时需严格按照说明书指导浓度,同时在水温低、多次下药且不换水的条件下需考虑药物的降解和累加问题。高效氯氰菊酯溶液主要成分为高效氯氰菊酯,说明书指导剂量为0.02~0.03 mg/L,试验中对大刺鳅苗种的安全浓度为0.027 mg/L,与此药对美国银盾鱼稚鱼的安全浓度0.03 mg/L接近[15],处于说明书指导浓度范围之内,亦适合防治大刺鳅苗种的寄生虫性疾病。
二氧化氯、三氯异氰尿酸均为含氯消毒剂,主要用于养殖水体和鱼体的消毒。二氧化氯具有氧化作用,可氧化分解微生物蛋白质中的氨基酸,从而使微生物死亡,其消毒作用不受水质、pH变化的影响,说明书指导剂量(以本品计)为0.225~0.300 mg/L,该试验所得二氧化氯(以本品计)对大刺鳅苗种的安全浓度为0.491 mg/L,高于说明书指导剂量,可安全使用;三氯异氰尿酸所含有效氯的浓度比漂白粉高,说明书中水体遍洒消毒的指导剂量(以本品计)为0.18~0.27 mg/L,而试验所得三氯异氰尿酸(以本品计)对大刺鳅苗种的安全浓度为0.041 mg/L,显著低于说明书指导剂量,且折合以有效氯计约为0.037 mg/L,低于昆明裂腹鱼苗的0.103 mg/L[16]、草鱼鱼苗的0.444 mg/L[17],因而此药在大刺鳅苗种生产上应谨慎使用。
戊二醛为水产常用消毒剂,还可用于预防水霉菌的感染。浓戊二醛溶液中戊二醛的含量为20%,具有广谱性杀菌和杀灭原生动物的作用,其作用比甲醛高2~10倍[18],浓戊二醛溶液的说明书指导剂量(以本品计)为0.2 mg/L,而试验所得浓戊二醛溶液(以本品计)的安全浓度为4.598 mg/L,显著高于说明书指导剂量,说明大刺鳅苗种对浓戊二醛溶液表现出较好的耐受能力,可作为大刺鳅的疾病防治药物。
立达霉主要用于防治水霉等真菌性疾病,是孔雀石绿的有效替代药品,说明书中鱼类养殖池塘立达霉的指导剂量(以本品计)为0.3~0.6 mg/L。试验所得立达霉(以本品计)对大刺鳅苗种的安全浓度为1.053 mg/L,其安全浓度高于说明书指导剂量,可作为大刺鳅苗种生产中防治真菌性疾病的药物安全使用。
本次试验结果表明:大刺鳅苗种对浓戊二醛溶液、二氧化氯、阿维菌素溶液、高效氯氰菊酯溶液和立达霉有较好的耐受性,可作为大刺鳅苗种的病害防治药物,而对三氯异氰尿酸极为敏感,且耐受性低,应慎用或避免使用。本研究为大刺鳅人工育苗及养殖生产病害防治中常用渔药合理使用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