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少年创新后备人才个体培养质量评估体系构建实践

2018-08-23沈雪琳

东方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评估体系

摘要:随着2014年新高考模式在浙江、上海两地的实施,对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个性化的有核心竞争力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科教兴国的战略目标,需要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青少年后备力量,建立个体培养质量评估体系,在教育改革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本文首先分析青少年创新后备人才(后文简称创新人才)个体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的指标选取,接着尝试确定指标的权重并建立模型,最后对评估体系的实践和完善作进一步探讨。

关键词:青少年创新后备人才;个体培养质量;评估体系

一、高中阶段青少年创新后备人才培养的理念更新

随着2014年新高考模式在浙江、上海两地的实施,对基础教育如何培养个性化的有核心竞争力的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准确把握教育规律,更新培养理念,改革培养模式,确保培养质量,需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建立和完善学生校园培养和人生发展的追踪记录。

从数据分析创新人才个体培养质量,不失为重要的路径选择。借助数据,以重庆清华中学为例,研究构建创新人才个体培养质量评估体系。目前,重庆清华中学借力重庆市创新学院的“雏鹰计划项目”,与西南大学和重庆理工大学两所高校7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共同培养了100余名学员。研究中,利用多途径的调查手段,进行指标选取、确定指标权重,建立评估体系模型,进而开展实践。

二、评估体系指标的选取

个体培养本身是一项难以一时测评效果如何的细致工程,更是一项关系到各类环节的综合工程,因此如何评价个体培养质量需要有长远规则的观念,相对灵活的标准,有优胜劣汰的危机意识。

評价体系中,指标的全面性和代表性,决定了评价体系是否有效。在查阅、梳理国内外个体评估文献,结合本校雏鹰计划项目的培养目标,以调查问卷的形式征求意见。问卷对象包括我校从事创新人才培训的教师和管理人员,校外同行专家,市级专家,以及六、七、八期在训雏鹰项目学员。

通过意见征求和多次实践印证,最终确定知识结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13个一级指标,基础学科知识、专业技术知识、相关学科知识等48个二级指标。

三、评估体系指标权重的确定

选择科学合理的权重确定方法,是保障评价结果准确可靠的前提。本部分,结合我校实际情况,依托高校培养老师,运用层次分析法(AHP)设计计算指标权重的初值。

一级指标在所占的比重按照非常不重要到非常重要分为10个等级,调查结果如表1所示。

根据以上量表和赋值,可计算出知识结构的加权平均值:

=(1×0+2×1+3×0+4×7+5×10+6×15+7×19+8×18+9×18+10×18)/89

=7.8652

同理求出所有一级指标的加权平均值,分别为=17.3483、=21.1573、=20.8764、16.7303、=16.2697、=18.0562、=14.6629、=15.4157、=17.4607、=18.2809、=18.8427、=14.9438。合计13个一级指标的加权平均值总和为217.9101.

我们作归一化处理,知识结构的指标权重为:7.8652/217.9101=0.036094,其他12个一级指标的权重值也按此法计算,可以推导出一级指标权重。同理,根据一级指标权重和二级指标占比,我们可以求出48个二级指标权重,如表2所示。

四、个体培养质量评估公式的确定

根据表1和表2量表,给每个评价指标赋值的均值,采用综合评价模型:

其中M为项目综合评价分值, 为n个评价主体对第i评价指标评分的均值;i为评价指标,取值从 1 到 48,j 为评价主体,取值从1到n;

则,综合评价分值M 为每个评价指标评分均值与权重值的乘积:

M=0.005562 +0.005057 +0.008163 +…+0.013579

当总得分M:

M<2 时,认为个体培养质量差;

2

3

4

M≥4.5 时,认为个体培养质量很好。

五、我校评估实践情况分析

针对高2018级“雏鹰计划项目”五期的22名学员,按照评估公式进行了初步测试,计算出的测试成绩“很好”5人,“好”10人,“较好”7人。在科技创新类竞赛中,学员共获得市级一等奖13人次,其中测试成绩为“很好”的学员10人次,“好”3人次;二等奖20人次,其中测试成绩为“很好”的学员1人次,“好”13人次,“较好”6人次;入围高校自主招生5人,其中测试成绩为“很好”的学员4人,“好”的学员1人。在2018年的高考中,22名学员均上重本线,其中一名学员因自主招生成绩良好,重庆大学降20分录取。经实践初步表明,该评估系统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全面性,当然,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高中阶段是一个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发展的关键时期,我校依托高校丰富的科技资源优势,开展创新人才选拔、培养、评价和发展的实践探索。本文以数据方式为创新人才评价提供一个新模式,希望能促进社会对目前主流评价方式的反思,为形成合理的评价体系奠定基础。

作者简介:沈雪琳(1977-),女,汉族,重庆,本科,中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信息技术课教学。

猜你喜欢

评估体系
学历教育院校学员综合素质评估体系存在问题及对策
基于系统思维的高职产学研合作评估体系探析
“互联网+”二手汽车交易模式探析
大学英语课程体系和评估体系创新研究
关于完善纳税评估工作的研究
城市居家养老服务体系研究
企业绩效评估存在问题研究
浅议司法公信力评估体系的建立
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体系的内涵建设探究
商务英语教学的现状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