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机电专业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

2018-08-23马敬累

求知导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机电专业课程改革中职

马敬累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对机电专业等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然而,受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和观念的制约,机电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限制了机电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发展。文章针对中职机电教育教学改革展开探讨,以期提高机电专业教育教学的水平。

关键词:课程改革;中职;机电专业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一、专业办学现状

(1)教学理念落后。教育教学活动应根据企业用工需要而展开。但是,在现在的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学中,存在着教学观点、理念落后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的教师仍遵循“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传统灌输性的教育观念,学生对专业知识仍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其学习创造性与主动性被严重挫伤,不利于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培养。

(2)课程设置不合理。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企业实际生产仍存在不小的脱节,传统课程的设置相对较多,而现行的新技术新工艺的课程设置较少,这就导致所学与所用难以有效结合,很难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无法对中职学生的专业能力进行有效的教育与培养。另外,专业技能教育与实践锻炼得不到满足,进而较难达到职业教育对技能型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

(3)缺乏实践锻炼。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是应用性实践性较强的学科之一,尤其是在机械学科方面,学生不仅要掌握较深的理论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一定的实际操作动手能力。然而一些学校在专业教育教学的过程中,由于受到实践条件等办学客观因素的限制,教师在讲授期间,仍沿袭以理论教学为主、实践锻炼为辅的教学模式。这必然导致学生操作动手技能欠缺,理论与实践未能有机结合、联系为一体,不利于学生专业技能的提高。

二、课程改革的实施策略

(1)完善课程设置,紧跟市场需求。学校在机电技术应用專业人才培养教学中,应坚持以就业为培养目标,立足于市场,同时,完善科学评估人才体系,树立正确的人才观,积极调整教育教学内容,进而实现教育与市场的同步发展。

(2)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质量。创新教学模式,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使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造能力得到充分锻炼。同时,可通过“教、学、练”相结合的教育教学形式的实施,进而强化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充分激发其发展潜力。坚持把企业生产带进课堂,鼓励学生多去动手操作。学校积极鼓励学生考取有关专业技能等级证书。

(3)改进办学设施,强化师资建设。办学硬件设施是保证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必要保障。聘请企业经验丰富、专业水平高的专业人才到校兼职任教,为机电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强有力的师资保障。同时,积极组织机电专业教师走出学校,走进企业,科学制订完善教学计划,努力将机电专业学生培养成技能型实用性人才,进而满足企业需求。

三、应用现代教育技术,创新教学模式

(1)创新模式,更新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堂教学采用行动导向教学、项目教学、案例教学等。在创新教学模式、更新教学理念基础上,进一步采取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隐性课程与显性课程充分结合的教学模式。一方面,结合课程设置合理配套教学设施,改变实习实训设备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组织中职学生参与各种社会企业实践活动,强化学生进行进厂实习活动,构建工学结合、任务驱动、行动导向相结合的教学体系。

(2)理论够用、实践先行。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主要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讲解为辅。理论知识讲解以能够掌握专业基础知识、能满足企业生产及日后理论提升为标准,注重加强学生的技能训练。教学过程能体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训练的兴趣。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理解,从而提高实践技能。

总之,中职学校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课程改革任重道远。只有勇于尝试、敢于创新、切实深化改革,才能培养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才能适应企业发展对机电专业的新要求,才能使机电技术应用专业保持持久的动力和活力。

参考文献:

[1]袁 芳.推动机电专业课程改革培养应用型人才[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1).

[2]刘莹莹.中职机电专业实践性教学现状及改革[J].才智,2017(30).

猜你喜欢

机电专业课程改革中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论实践能力对学好机电专业的影响力
分层教学在职校机电专业课堂中的应用
中专学校机电专业自主学习教学模式探究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