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狄德罗“美在关系说”思想新探

2018-08-23樊会敏

东方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艺术美

摘要:18世纪初,狄德罗在《论美》一书中提出了创新的美学思想“美在关系说”,对美学发展影响深远。本文主要对狄德罗的“美在关系”思想进行探索研究,首先介紹何为美和美在关系的概念总结;其次根据他提出的“美在关系”观点,美主要分为真实的美、见出的美、艺术的美以及具体应用;最后对“美在关系说”进行评价,通过对“美在关系说”思想内涵的解释和具体应用的分析得出审美的本质。

关键词:美在关系;感知觉;艺术美

美,是一个永恒的话题。何为美?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美的内容就是理念,美的形式就是诉诸感官的形象;美要把这两个方面调和成一种自由的统一的整体,它的深刻性在于论述了美的辩证统一关系,充满辩证的艺术思维。“美在关系”就意味着美在事物的客观性质,事物的性质是美的根源。狄德罗提出了“美在关系”说的唯物主义的崭新命题在西方美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一页。美在关系的创新美学,亦是美学学科历史上的的一次重大突破。

美的形成来自与眼耳鼻等感觉器官的的本质形象展开的丰富的联想形成人的主观感觉意识。从“关系美”的角度看,狄德罗还审视和研究审美判断的标准以及审美判断差异的原因。他的美学承载于亚里士多德并在西方美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认为美是心智中某种东西的标志,通过“感知觉”唤醒“关系的概念”。任何事物都有真实的美和相对的美,任何一个物体我们都可以孤立的对它本身进行观察或者与其他物体联系起来观察,孤立的看是我在他们的构成部分之间看到了秩序、对称关系,所唤起的关系概念形成的美属于真实的美。美总是随着关系而产生而增长,而变化,而衰退,而消失。

狄德罗的“美在关系说”是以“唤起论”为核心的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关系因素经过实践得以存在与悟性中的关系概念。关系的表面意思是指事物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心态,但在美学中关系是悟性的一种作用且具有多重含义存在于悟性的关系概念、见到的关系,唤起关系的情景等。关系概念首先是作为先天必然的可能性存在于悟性之中,依据“美在关系”的观点,美的本质在关系,美分为以下三种,一是真实的美,能唤起客观事物真实关系的真实的美;二是见出的美,已经唤起的见到的客观事物的美;三艺术的美,艺术家创造的艺术作品的意境美。在这三种美的关系中,作为悟性活动中的关系起到了连接真实关系和存在于悟性中的关系概念的桥梁作用,而这种桥梁活动的实质是一种唤起活动,需通过感觉来实现。

从客观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一种是从客观的精神本体来说明美的本质和从主观精神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是真实的美。美是和谐,整个的天是一个和谐,一个数目。美的形式是“秩序、匀称与明确”,也就是从形式的关系结构中去规定美。美是物体的本身具有的特征引起的,也许是小、光滑、各部分见出变化,也许是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等。单纯从真实的美来讲,认为卢浮宫的门面之美仅仅是人的心理构造与客体适应角度来证明美的客观性和人本性。美还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美是指包括一切审美对象,包括优美崇高、悲剧、荒诞、飘逸和空灵等各种审美形态。而狭义的美是指“优美”,即一种单纯、完整的美,也就是古希腊式的美,我们在平常使用“美”的概念往往是指这种狭义的美。

由客观对象向主观过渡是审美活动由潜在到发生的过程是见出的美。外在于我的美在某种程度上只是客观事物成为审美对象必须具备的客体条件,当然这种客体条件是满足的起审美主体物性的关系概念为基础的。从大树联想到绿意盎然欣荣向上的生命的力量,从岩石之中联想到巍峨的建筑宫殿,从流水之中联想到安居乐业生活的美好,因此美是有迹可循的。而关系到我的则是在这种具备满足唤起审美主体性的关系概念的审美对象,被审美对象感觉到,在审美主体的关系的悟性中唤起关系概念而形成的。美是事物与我们的利益和兴趣寻找到契合点的关系。他认为,大自然的产物没有一样是不得当的。任何形式,不管是美的还是丑的,都有它形成的原因和存在的价值,而我们与审美主体的内在因果关系使之成为一个有机的统一体。

人们的认识由现象达到本质,优于现实世界中的美的东西而存在的美是艺术的美,也就是虚构之美。“美”是神圣的、永恒的、奇妙无比的,柏拉图认为美就是美的“理念”,这种美的“理念”是客观的,而且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各样的美的东西都是因为有“美”的理念而成为美的,它们是不完满的,同时它们也不是永恒的。没有伟大的思想,就创造不出有价值的作品。狄德罗解释了现实与艺术之美的区别。他把艺术美看作为“模仿之美”。他主张艺术要遵循自然,反对一味模仿古代,反对墨守成规。审美不仅仅是审美的感性,也是审美的创造。在艺术作品中,人们可以从一种有限事物的感性形象中窥见到无限的普遍真理。因此,艺术寓无限于有限。狄德罗在论市民剧时提出的情景说是表现自然的情景和真实的关系,这是他坚持模仿自然的一种艺术观表现。美分为感觉美和意境美,感觉美来源于直接感受,只涉及对象的形式,意境美则是起源于对艺术品意犹未尽之类的观念联想。

美作为一种思想,不论在中国还是西方,美学思想都有两千年以上的历史;美作为一门学科,鲍姆加登《美学》一书的出版就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产生。美所要体现的是其所处时代的精神,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文化背景下会生成不同的美学体系。总的来说,美是存在的,但美的判断是有很大的分歧,归根到底就是客观事物唤起的潜能在主体事物的表现程度不同,影响美的判断原因有很多,比如人体感官的敏感度、年龄、知识、阶层、职业、观察角度和生活环境等。主体悟性中的关系概念来源于自身的知识和经验,而他是客观事物的真实关系唤起的关系概念,是进行美的判断和基础。人们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才能对关系的多样性和整体性认识更加深刻。

参考文献:

[1]狄德罗.美之根源及性质的哲学的研究[M].外国文学研究,1979

[2]张玉能.以“美在关系”为中心的狄德罗美学思想体系[M].云梦学刊,2017

[3]陈君.现代审美精神的阐释与开拓[D].湖南师范大学,2009

[4]凌继尧.美学和艺术学的若干基本问题—数篇美学论文的比较研究[J].艺术百家,2015

作者简介:樊会敏(1994.2-),女,汉族,河北省邯郸市,河南省开封市河南大学艺术学院设计学方向2017级研究生在读。

猜你喜欢

艺术美
探究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美
试述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艺术美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的审美教育
浅谈油画艺术的思考
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教育
简谈《诗经》爱情诗中的美
让“艺术美”走进语文课堂
以热血仁心捍卫生命
数码艺术的现代运用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