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码艺术的现代运用与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2016-01-28尹夏尹晨
尹夏+尹晨
摘 要:数码艺术设计的现代运用具有广泛性、时代性和文化性,认识数码艺术表现技法,把握数码设计艺术的交互性、延续性和系统性等特征,关注传统文化和人类的情感,挖掘数码艺术的审美价值,是数码艺术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关键词:数码艺术教育;艺术美;审美价值;现代运用;发展趋势
中图分类号:G642;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01-0039-01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普及,与数码设计艺术相关的技术也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与艺术的相互结合催生出一个崭新的艺术形式——数码艺术。当前,数码艺术教育和产业发展迅速,数码艺术已经渗透到各个学科和领域,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一、数码艺术的现代运用与审美
数码图形艺术是艺术与科学、技术与美学相结合的产物。与传统艺术相比,数码图形艺术具有时空性与物质性方面的特点,还具有实时性、交互性和动态性等艺术特征,以及多通道、新奇性感受的审美特点。
(1)一般意义上的数码艺术的现代运用。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视觉设计和生产的领域通称CG,借鉴日本的CG领域,一般有CG艺术和设计、游戏软件、动画和漫画四个领域。数字图像,更能突出某些应该让人注意的细节及特点,更能体现出时尚感、前卫感和科技理性感,适合现代消费需求和审美需求。数字化的现实真实或虚拟真实,实际上传递的是创作者和受众内在的情感的真实以及人类存在的真实。这种真实同时也为人类思索人生的意义、生命的存在价值以及生命活动的天地提供依据。电子游戏艺术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丰富人们的内心世界。动画制作过程实现了数码化制作,虚拟的真实,画面色彩丰富,立体感强,音色逼真,视觉和听觉冲击力震撼完美。现代漫画也是数码艺术的一个重要运用领域。数码输入板技术和平面软件的运用,以及设备性能的提高,使现代漫画风格或清新隽永,或个性新奇,让人耳目一新。
(2)网络图形和多媒体中的数码设计艺术。数码艺术的便捷新奇的表现手法,被充分运用在商业环境里。在影视特效、产品多媒体展示和网络设计中,数码艺术产生了传统艺术设计无法达到的效果。网络图形艺术设计主要运用于网站页面领域、网络交互服务界面、网络应用程序界面和综合性的网络图形艺术设计领域。这种扩展和深入,包括虚拟社区、网络游戏、BBS、聊天室、浏览器以及网络在线多媒体教学课件等。多媒体艺术设计结合了各种视觉和听觉媒介,其视听效果令人难以忘怀。多媒体艺术设计已在如下领域运用:公共展览馆或博物馆的多媒体艺术展示、教学或报告活动中的演示、企业宣传或新产品推介演示以及游戏多媒体。不同的艺术设计形式相互交叉、融合,让数码艺术概念界限变得模糊,这种模糊变化恰恰显示出数码设计不断成长的蓬勃生命力。
二、数码艺术的未来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带来数码艺术的飞速发展,要把握数码艺术本身特色和优势,挖掘其文化特质和美学内涵,使数码艺术健康持续地发展。
(1)数码艺术设计的优势特征和文化特征将越来越明显。数码艺术的优势特征,主要包括多媒体性、交互性、延续性和系统性四个方面。数码艺术结合和发展了文学、绘画与影视表演等艺术表现手法的优势,形成了动静结合的艺术表现手法。数码艺术还具有作品的延续性,便于传输、修改和更新,所以,数码艺术始终保持着新鲜感和神秘感,这也符合当今和未来世界信息量大、节奏快的发展潮流。数码设计艺术属于精神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功利和审美的统一。物质文化、制度文化以及非艺术的精神文化等,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制约数码艺术的存在及发展。数码艺术已经成了一种文化产业,交流、发行、欣赏、操作、传播、接受、保存使其文化信息的交流越来越顺畅和频繁。当下,世界互联网安全制度公约的认识和推行,有利于网络制度文化和网络文明的建设。因此,挖掘传统文化,探寻人性中的真、善、美,是数码艺术教育未来最明显的文化特征和发展趋势。
(2)数码艺术设计中的技术与艺术的分离成为可能。未来,随着各类数码设计类软件的发展和成熟,艺术处理的效果能根据创意达到极致。未来的艺术创作中,技术问题将退至后台由专门的技术人员完成,展现在观赏者面前的是艺术家和设计师对美的感受、表现和创造。数码设计艺术作品是有着自身独特性质和魅力的艺术表现形式,视觉特性是其特质之一,它遵循美学原则,其内在含义与价值在于帮助人们理解人生的意义,展现生命的存在,即生命活动的场所和天地。
三、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码艺术对美的追求越来越深入。图像时代,容易产生千篇一律、缺乏特色的视觉污染,如何提高数码艺术的审美价值,关注传统文化、关注人类的情感,是数码艺术教育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问题。当然,研究数码艺术的现代运用与未来发展趋势的同时,绝不能忽视数码艺术设计者(人)的素质要素,确立“以人为本”“创造合理”的设计思维,向交叉学科学习,向传统学习,在传承中借鉴和创新,数码艺术教育的未来将会具有更为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吕杰锋,陈汗青.数码艺术设计[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
[2]徐晓庚.现代设计艺术学[M].武汉:长江文艺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