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个快乐的低头族
2018-08-23张枫
张枫
摘 要:众所周知,阅读影响着孩子的头脑发育,阅读也影响着孩子的人际交往,总之,阅读影响着孩子的方方面面。随着时代的变迁,互联网的出现把人们引入新的交流模式之中。社会中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低头族”。如何利用现有的互联网的优势,引导家长把目光从手机转移到孩子身上呢?文章作者接触到了“基于‘互联网+的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文科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策略研究”,随即展开了相关的研究和探讨工作,并通过问卷调查、实践、汇报等形式进行研究,发现可以利用互联网这种新的方式成功地进行亲子阅读。
关键词:互联网;亲子阅读;“一起阅读”平台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研究表明,阅读是儿童成长中必不可少的“营养品”,对儿童成长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培养孩子拥有终身阅读的习惯,是学校一直以来努力追求的目标。“美国凯瑟家族基金会2010年的纵向研究显示,15~19岁的青少年学生每天阅读时间仅为12分钟,而看电视的时间是2小时14分钟。” 研究结果显示“刚上幼儿园的孩子本对阅读有着浓厚的兴趣,而当他们成长到18岁时,我们竟然失去了3/4潜在的终身阅读者。任何产业持续失去大批消费者都将面临破产”。(引述自吉姆·崔利斯(Jim Trelease))其实,同样的问题正发生在今天的中国。归根到底是没有在孩子的幼儿时期重视对阅读的培养,而当中又因互联网和多媒体的兴起,改变了孩子的学习习惯。他们遇到不懂的知识可以上互联网查一查就能得到答案,谁还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翻阅资料、查找信息呢?更何况是好好地读一本书?如何引领孩子重新爱上阅读?如何培养孩子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在这过程中家长又需要扮演怎样的角色?这就成为教师和家长需要不断探索的主题。
一、亲子阅读的重要性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一批心理学家和行为学家对1000名孩子进行了关于“家长陪伴孩子阅读是否对孩子产生不同影响”的研究。研究人员把1000名3~6岁的孩子分成两组,一组是家长每天坚持对孩子读故事、睡前讲故事、陪伴阅读以及每天保持一定时间的聊天。另一组则是像平常普通的孩子一样,没有特别的关于这方面的引导。
經过37年的研究表明,每天坚持给适龄儿童朗读、说话、陪伴阅读的一组孩子,无论是通过亲子阅读还是睡前听故事等方式,这些孩子平时获得的词汇量是没有伴读的孩子的2~3倍。日积月累,总结下来的词汇量竟比另外一组的孩子多几十万。在成长过程中,随着阅读量的增长,在口头表达、语言书写、人际交往等方面,亲子阅读的一组孩子无论在哪方面都比另一组要强。(以上数据引用自吉姆·崔利斯(Jim Trelease)《朗读手册》)
由此可见,家长在引领孩子阅读的角色中占据主导地位,并影响着孩子的表达能力和智力的发展。这个研究使全球的幼龄教育者都十分关注亲子阅读的培养和方法研究。
二、亲子阅读的状况
互联网的出现使得家长与孩子回到家中便各自低头玩手机,交流止于手机。有些人甚至离不开手机,没有了手机就好像丢了魂魄一样。生活中,孩子想和大人聊天的机会都没有,更别说是一起阅读。这种情况对传统的阅读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更直接影响了孩子的阅读情况,也影响了孩子的成长发育,对于孩子的语言表述、文字表述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2015年,笔者根据专题“基于‘互联网+的小学中高年级儿童文科课外阅读课内指导的策略研究” 开展互联网对亲子阅读的探索,研究对象为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并随机选取了一个五年级班作为实验班。为确保研究的准确性,实验班中的孩子被随机分成两组。实验前,对两组孩子同时进行了《关于亲子时间分配》的问卷调查。问卷调查中分为亲子时间、亲子活动、家长业余爱好等几个方面,对参加实验的两组孩子进行了初步的摸查。
关于亲子时间分配的问卷调查
(1)孩子在家与父母谈心的时间平均每天为:
1.30分钟的约为( )
2.30分钟到1小时的约为( )
3.1小时以上的约为( )
4.其他( )
(2)孩子在家与父母活动的时间平均每天为:
1.30分钟的约为26%( )
2.30分钟到1小时约为35%( )
3.1小时以上约为( )
4.其他( )
(3)父母平时的爱好(多选题):
1.看手机( )
2.运动约为( )
3.看电影、电视为( )
4.玩电脑游戏为( )
5.其他( )
(4)利用周末与孩子共同的活动有:
1.周末补课的孩子( )
2.安排亲子活动为( )
3.各自在家自己安排的( )
(1)在关于亲子时间的调查中,调查数据显示,孩子在家与父母交谈时间达到平均每天为30分钟的约为56%;30分钟到1小时的约为25%;1小时以上的约为19%(如图1)。
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孩子与父母交谈的时间是十分少的。其中交谈的时间又分配为:看着做作业89%,生活交谈12%,陪着读书0.5%,其他1.5%(如图2)。
从此组数据可以看出,家长与孩子的交流大多在看作业之中。而这种交流对于孩子表达能力的提升没有任何的帮助,甚至会因为成绩导致亲子关系紧张。
(2)如果父母沉迷于手机,忙于做一名“低头族”的话,情况就会更让人担忧。问卷调查对“父母业余时间的活动”得出的结果见下(如图3)。
由此看出,多功能、智慧型的手机的普及与运用,对亲子关系的影响特别大。孩子单独待的时间比较长,不是課外补习,就是自己待在家里。
综合以上的调查,不难发现新时代的父母比较沉迷于手机,以至于忽略了孩子最基本的需要,更不用谈在父母指导下的阅读了。这样会导致孩子在生活中获取的词汇量逐渐减少。而孩子,尤其是早期3~9岁的孩子,最需要的是父母的陪伴与交谈,例如,父母平常给孩子讲故事,和孩子聊聊天,都是孩子积累词汇的好机会。如果这个年龄段孩子不能得到很好的交谈、伴读,那么孩子的词汇量将会大大减少,到了小学的中高年级,还会直接影响孩子的阅读能力,甚至影响孩子后来的口语、写作和表达能力,更别谈让孩子爱上阅读了。这将是孩子阅读能力培养的一场灾难。
三、利用互联网开展亲子阅读的实践
(一)利用互联网开展亲子阅读的模式
1.循序渐进式
家长喜欢玩手机,甘当“低头族”,笔者就利用他们最常用的“微信”发布书本中的背书任务,指引家长帮忙给孩子录音、上传,使他们参与到孩子的读书、背书任务中。对反应最快的家长给予及时的表扬及肯定。在一部分反应最快的家长的带领下,其他家长也参与其中,渐渐全班学生家长也参与其中。这样,每次的背书任务都能通过接龙的形式完成,这样就省时、省力地解决了背书问题,关键还调动了家长参与孩子阅读的积极性。
在一段时间后,笔者便让家长在“一起阅读”平台上注册,正式开展读一本书的亲子阅读尝试。首先利用课堂的教学,激发起孩子阅读一本书的兴趣。其次在家长的微信群里推荐“一起阅读”平台,待家长登录“一起阅读”平台后,在平台中的“发布任务”栏中推出读书目录。最后定期检查家长与孩子一起读书的情况,教师也在微信群中对认真参与阅读的家长和孩子加以表扬和肯定。每周除布置读书任务外,还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填写读书反馈表。表格的内容除了孩子的阅读心得,其中一项就是要填写共同阅读的时间、家长对书本的体会。
在家长养成了这种每周伴读的亲子阅读习惯后,笔者又利用“一起阅读”平台,让家长和孩子一起朗读所布置的朗读任务。利用“一起阅读”的积分评比,对参与阅读的家长加以表扬、评奖。家长不但可以听到同班其他孩子的朗读,还可以听到家长的朗读。这样既提高了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的阅读兴趣也得到了提高。
2.活动式
(1)依托互联网的力量,及时分享亲子阅读的乐趣。学期初的时候,笔者通过“一起阅读”平台,给实验小组的孩子布置了5本书的读书任务。通过每个星期App上的汇总,及时监督孩子的阅读进程。通过微信群的交流,让家长也参与到朗读中,让他们也在微信群里分享自己和孩子一起阅读的乐趣。很多家长表示已经尝到了亲子阅读的快乐,有的甚至说亲子阅读改善了他们与孩子的关系,他们沟通起来容易多了,孩子也不沉迷于网络游戏了。
(2)借助社会的影响力,给亲子阅读展示的平台。借助“书香进校园”的活动,学校开展了班级“亲子阅读比赛”,鼓励家长和孩子一起看书,一起写读书笔记、随笔、心得,活动后还进行评比。另外,笔者还充分利用家长会的机会,让在“亲子阅读”中做得好的家长作经验介绍,并及时进行颁奖。在肯定家长之余,鼓励更多的家长投入“一起阅读”平台的亲子阅读当中。
(二)利用互联网开展亲子阅读的实践效果
经过一个学年的实践,笔者对参加实验的两组孩子再次做了一次问卷调查:
孩子在家与父母谈心的时间平均每天为30分钟的约为26%;30分钟到1小时的约为35%;1小时以上的约为39%(如图4)。从数据上可以看出,孩子与父母交谈的时间明显比之前调查的结果有所提高。
而没有布置任务的那一组孩子的调查情况与之前的并没有多大区别。
四、结论
从学生的口头表述和文字表述上来看,参加实验的小组成员在讲故事、搜集资料、上台演讲、作文表述等方面虽然差距并不大,但是,从字里行间能看出孩子的自信、表述的流畅以及资料的补充等,都明显优于没有任务的一组,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差距必将越来越明显。
五、意见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提到“语文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亲子阅读便是一种学习语文的很好方式。亲子阅读不仅重要,还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有所依托、有所改变。改变的是方式,没有改变的是亲子阅读的内涵。推行利用互联网模式的亲子阅读,不刻意追求完成语文知识的技巧,但学生能在最轻松的环境下学习,能得到最好的、最大限度的语文实践,更能调动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和反思,使语文的学习达到人文性与工具性的完美结合。
参考文献:
[1](美)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