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域下中西文化跨文化交互性探究

2018-08-23邢艳莉

求知导刊 2018年10期
关键词:视域跨文化交际一带一路

邢艳莉

摘 要:跨文化交际中不同文化间的交互性不仅意味着对异域文化的吸纳,同时承载着对本土文化的传播。英语作为国际交流中最为通用的语言媒介,在多国的官方事务、教育、信息、文化等活动中必不可少。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母语文化认知缺失的问题比较严重,“重英语,轻汉语”的普遍现象造成学生中国本土文化的盲区,打破和影响了异域文化间的平衡性和交互性。文章旨在基于跨文化交际理论,在“一带一路”视域下将英语学习者如何更好地将中国文化传播的策略进行研究,打破传统的以吸纳英美文化为主导背景的单一目的语文化的跨文化交际现状,遵循跨文化双向、对等交互式交际的特点,培养学生的母语文化意识,提高跨文化交际能力。

关键词:“一带一路”视域;跨文化交际;文化交互性

中图分类号:G112

文献标识码:A

一、“一带一路”视域的含义与实施

“一带一路”视域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中国旨在通过互学互鉴、互通互联,发挥不同经济体的比较优势,整合中国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实现与周边国家睦邻友好、共同发展、互利互赢的战略构想,其在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等多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文化交流层面而言,“一带一路”视域的提出是对于古老文化交流的当代延续,为沿线国家提供了具有时代特色的广阔舞台。它不仅使沿线国家的文化加强了互通互进,增进了优势互补,更能使东方文化传递到广泛的国际世界中,使沿线友国可以通过文化交流平台,达成团结一致、共同发展的时代共识。这不仅有利于我国开展对外传播,扩大自身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使世界全方位地了解真实的中国,而且也为我国展示国家形象、争夺国际话语权提供了重要平台。

“一带一路”视域构想的成功需要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浸润与推动。异域文化的传播与交流需要借助语言作为媒介。语言与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语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透过一个民族的语言可窥见这个民族绚丽多姿的文化形态;语言也是文化的载体,人类文明需要借助语言和文字来记载和传承。语言是人们了解一個民族或国家文化的窗口,文化的输出必须借助一定的语言来实现。英语作为国际交流中最为通用的语言,在多国的官方事务、教育、信息、文化和其他活动中都必不可少。张红玲(2012)指出,外语教育具有双重目标,一是语言文学目标,二是社会人文目标。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外语的社会人文教育特指跨文化教育。跨文化交际是不同文化群体以及不同文化成员互相交换信息、相互沟通、共同建构意义和身份的过程。跨文化交际是一种双向、对等的交互式交流,它意味着对异域文化的吸纳,同时也承载着对本土文化的传播。国内外有不少学者从不同视角论证了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的层次性,其本质内容包含四个层次:一,熟悉、了解外国文化知识;二,理解外国文化中的价值观;三,正确评价中外文化的差异;四,灵活克服文化差异引起的交际障碍。因此在跨文化交际研究中,多数学者注重强调对异域文化吸纳的重要性以及方法策略的研究。

但是随着中国经济迅速崛起并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多个领域内拥有话语权的今天,只强调对异域文化的了解和认知显然是不够的。中国民族文化源远流长,自古以礼仪之邦文明于世界,其语言、文化、文字、礼节,乃至思想都是民族文化传播的原动力。解决民族文化历史的传播问题,于世界眼光来看,将会进一步树立有文明、有文化教育素养的国家形象。“一带一路”视域部署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和平、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共同体。作为在国际舞台上交际主体方的文化背景—中国文化的英语表达,更应顺应时代的发展得以重视和推广。

二、 跨文化外语教学中的中西文化培养策略

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是促进跨文化学习的教育过程,旨在通过培养认知、情感、行为能力来实现人们在不同文化背景中的有效交流。“在目的语的学习过程中,目的语与母语水平的提高相得益彰;目的语文化与母语文化的鉴赏能力相互促进;学习者自身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高一虹,2002)。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中存在明显的中西方文化失衡的现象,因此,跨文化外语教学框架下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不仅应该强调不同文化人群进行沟通交流的外延型能力,而且更应该把学习者对母语与母语文化的关联和内省能力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1.树立本族文化自觉和自我身份认同意识

20世纪90年代文学评论家们开始批判西方文学思想的入侵及中国古代文学思想的流失,培养中国学生本族文化自觉性和自我身份意识显得尤为重要。所谓本族文化自觉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中的人对其文化的来历、形成过程、特色和发展趋势有自知之明(费孝通,2003)。自我身份意识是指交际者对自身社会地位、社会角色、社会义务和责任以及人际关系的认识。自我身份认同有助于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交际中做到理智客观、从容不迫,这对于我国大学生的跨文化教育有着重要意义,它能极大地鼓励中国学生对中国文化保持本我、自我、超我的清晰认识,有效抑制全球化背景下青年人的“中国文化失语症”,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的传承、发展和创造。当代许多英语学习者,甚至包含一些英文水平较高的青年学者,在与西方人进行交往的过程中,无法非常清晰、明确地表达母语文化,显示不出来文化古国的学者所应具有的深厚文化素养和独立的文化风范。

年轻一代在与西方人进行交际的过程中,对西方文化知识相当了解,毫不费力地与其谈论外国文化,可当有要求介绍中国传统文化时却“捉襟见肘”,心欲言而口不达。究其原因,一方面因为自身对中国文化知之甚少;另一方面是不知如何用英语去表达母语文化。这种现象的产生在于长期的英语教育过程中,单方面注重目的语文化导入,忽视母语文化意识培养;过分强调英美文化学习而忽视中国文化输入;突出外语学习的意义和影响,忽视母语文化在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在跨文化交际中,过分强调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冲突,而忽视两者之间的相互影响、渗透和融合。我们学习英语时不仅要懂得如何与外国人用英语成功交际,了解和学习研究多样的异域文化,更要注重学习用英语准确表达中国事物的相关概念,进而介绍和传播本国文化,在相互比较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本国文化。打破仅关注目的语国家文化的理念,强调认识本国文化和文化的多元性、动态性、平等性,以开放的心态积极学习丰富多彩的世界各国文化。

2.调整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内容

目前多数高校所选用的大学英语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多以介绍和了解目的语文化为主,缺乏母语文化的引入,单一的教学资源无法满足学生对中西方不同文化的对比研究,限制了学生的文化视野,阻碍了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应根据所使用的教材内容,适当选择与中国文化相关的英语原文阅读和视听说资料来充实目前所使用的教材内容,这样的课堂设计既能习得英语知识和技能,又能丰富和充实学生对中西不同文化的认知。比如在课文阅读方面,适当摘选一些描述中国文化的英语原文文章,内容可涉及社会、文化、艺术、历史等,也可引入一些中国经典文学的优秀英译本,使学生了解并熟悉母语文化的英译表述。在视听说资料的选用上,可以引用一些关于中国民族文化的英文介绍;增加介绍中国新闻的英文音视频短片;再以学生回答问题或复述的方式增强语言输出能力,提高学生母语文化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具备对异国文化和本土文化双重文化的理解能力,积极引导学生对不同文化的了解与比较,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两种文化所承载的不同价值观,鼓励学生将中西文化差异置于一定语境下进行分析、讨论。这种跨文化培训方式将传授语言技能和文化知识融合在一起,摆脱以往将文化教学的重点放在目的语文化的单一方面,把母语文化作为一个不可缺少的文化教学内容,以互动的方式与目的语文化接触,在训练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增加学生对母语文化的认知,提高自我文化意识、文化认同感,提高跨文化敏感度。

三、结语

目前大学英语教学中中国本土文化教育的缺失已然成为不可回避的问题,外来文化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袭入我国,影响着年轻一代对不同文化的认知和态度,使得我国本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遭遇前所未有的冲击。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中国本土文化要想实现全球化的目标需要借助英语这一语言工具来协助不同文化之间的有效交流。而培养跨文化交际人才,基于跨文化交际的交互性原则,实现中西文化的双向、对等的交流,才是传播、发扬中国文化的有效途径,才能让世界更好地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參考文献:

[1]蒋洪新.戛戛独造 融通中西——管窥张隆溪先生的中西文化研究[J].中国比较文学,2013(1):113-122.

[2]李景林,牟红芳.中道──“周文”所显现的上古伦理精神──中西文化研究系列之一[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5(5):27-34.

[3]叶 朗.中西文化研究的两个问题[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5):10-12.

[4]费孝通.文化自觉的思想来源与现实意义[J].文史哲,2003.

[5]高一虹.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跨越”与“超越”[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2.

[6]宋 莉.跨文化交际法中国英语教学模式探析[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2008.

[7]齐 瑾.从中西文化差异看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的缺失[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

[8]姜希星.从中西文化差异看跨文化教育[J].石家庄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3):70-73.

[9]薛红果.从中西文化差异谈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育[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4):72-75.

[10]杨玉荣.从中西文化差异探讨中国和合文化[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汉文版),2007(2):113-114.

[11]李 成.从中西文化差异层面分析当前学生价值取向变迁的新特点[J].教书育人,2008(6):65-66.

[12]左 健.从中西文化差异谈大学英语教学[J].文学教育(中),2010(7).

[13]史 煜.从中西文化差异谈“中国英语”[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08(5):137-138.

[14]魏家海,曾 玲.东西方文化价值观的两重性与跨文化交际[J].西安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1).

[15]兰 英.中西文化的差异对跨文化交际的影响[J].引进与咨询,2006(4).

猜你喜欢

视域跨文化交际一带一路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核心素养视域下“单摆”一节的教学思考
高考开放性试题视域下的初中历史论述能力提升策略
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数除法计算教学策略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