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德育导师制”背景下中职德育工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8-08-22林海斌

东方教育 2018年21期
关键词:中职教育

林海斌

摘要:随着时代的变化,社会对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转变,建立专业型、技能型学校的工作正在蓬勃的开展,中职学生的特殊性决定了中职德育工作的重要地位,为了推进中职德育工作的开展,“德育导师制”德育工作模式的使用为中职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德育思路。

关键词:德育导师制;中职教育;德育工作模式

一、中职教育工作的特点与意义

国际现代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主要分为双轨制、单轨制与分支型学制三种,这三种教育制度的区别在于参加职业学校教育与参加普通学校教育之间的关系。

中职教育与学科型教育在社会功能和育人方式上有着很大的不同,具有课程操作性强、学习时间较短、教育专业化程度高、定向培养的特点,其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使进行学习的学生获得特定的技能或从事某一职业的实际能力,已达到从事某一行业工作的目的。因此,社会教育的补充和技能训练功能由中职教育来完成,其意义重大。

首先,有利于基础教育的普及。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教育资源分配不均现象是当今中国教育面临的一大难题,将接受不同质量教育的学生放在同等水平的考试中得到的结果必然不同,从而使得教育水平固化,而中职教育的出现使得没有机会考上初中或高中的学生得到了学习的机会,同时中职教育的收费较低,各种补贴相对普通学校较为完善,家庭不会承受过大的教育负担。[1]

其次,是缩小贫富差距的方法之一。相对来说,高等教育的从业人员社会认可度高,获得的劳动报酬也相应较高,对于贫困人口来说,只有接受教育才能改变命运,因此,中职教育的出现使贫困人口能够得到受教育的机会,并且快速投入到社会生产中产生效益,从而获得劳动报酬改善当前的生活条件。

再次,有利于高新技术型企业的发展,完善产业结构调整。我国劳动密集型生产的劣势以逐渐凸显,但依靠廉价劳动力和资源消耗的生产方式已经无法起到发展经济的目的,转变发展方式,由高速度发展向高质量发展,从依靠劳动力和资源的发展向依靠科学技术的发展转变是中国现今经济发展的根本任务。中职教育能够通过与高等职业学校的衔接在较短时间内提供大量技术型人才,加快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调整,变人力资源大国为人力资源强国。

最后,实现教育途径的专业化。每个人都有对其职业生涯的规划,对于不追求学术成就或对技术层面具有较大兴趣的学生来说,中职教育弥补了普通高等教育的不足,成为具有不同生涯规划的人的新的选择,从而使社会教育更加专业化,以使社会人能力的发挥达到最大。

二、中职德育工作模式

道德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中职学生由于其培养方向更注重与技术工作,且能够更快的获得工作岗位,因此学校的道德教育是其道德品质培养的重要途径,对中职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自我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中职教育起源于80年代的短期职业大学,在中国拥有近四十年的历史,教育工作者对中职学校的德育工作模式探索也经历了三十余年的时间,现今在国内较为流行的德育工作模式包括:

1.德育接受模式

這种工作模式是以社会中实际的道德行为与道德人物为榜样,激励学生进行观察与学习,学生道德的形成在于需要社会起到正向作用。

2.启发模式

这种工作模式是通过学生对道德行为的分析与总结,从其中得到相应的启发,对社会群体认同的道德行为作出模仿。

3.知情意行统一模式

这种工作模式将道德行为分解为道德知识、道德情感、道德意识与道德行动四个要素,采取综合性的道德标准,帮助学生形成对道德的整体认识,以便于道德行为的培养。

4.道德认知发展模式

这一模式将学生的认知判断能力作为划分道德教育层次的标准,将其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分成不同水平和阶段,认为道德教育需遵循阶段发展的规律才能起到教育效果。

5.“德育导师制”德育工作模式

这种模式以德育导师为主导,通过德育导师的工作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做出正确的道德行为。

三、“德育导师制”德育工作模式及其意义

“德育导师制”是一种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这种模式的重点在于德育导师的设置,德育导师通过思想政治课程的讲授、一对一的心理咨询、社交网络沟通等形式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解决,以使其从错误的或即将错误的道路上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从而实现德育目标。

在中职实行“德育导师制”德育工作模式对中职的德育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其意义在于:

1.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中职“德育导师制”德育工作模式的开展,能够使得具有专业思想政治教育知识与技能的教师深入学生中去,通过对学生思想观念和行为的引导与教育,帮助其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作为自身形成正确道德观念的基础。[2]

2.能够使学生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德育导师的工作形式的目的是与学生开展沟通交流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叙述和直面自身的心理问题,并经过德育导师的解释与开解,获得心理上的解脱,从而拥有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与心理状态。

3.能够使学生学会正确表达自身情绪。有些学生道德问题的出现在于不懂得如何正确表达自身对不公平或不良现象的不满,采取了较为激烈的手段来进行不良情绪的疏解,“德育导师制”德育工作模式为学生提供了能够教育学生正确表达自身情绪的德育导师,使得学生的情绪得到良好的引导。

四、德育导师制在中职德育工作中的应用

1.积极引进“德育导师制”

中职德育教学要积极引进“德育导师制”,为其建立专门的实施小组,讨论并制定“德育导师制”开展的计划于步骤,以加快“德育导师制”德育工作模式的形成与使用。

2.鼓励教师与学生良性互动

德育导师工作顺利开展的前提在于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学生能够对德育导师产生信任感,从而将内心真实的想法叙述出来,以帮助德育导师找到学生思想道德问题的关键,针对重点解决问题。

3.建立具有综合素质的德育导师队伍

德育导师职位并不是任何教师都可以担任的,由于其具有对学生的引导疏导作用,因此需要导师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与技能,并对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内容与德育工作技巧有所了解,才能更快的使德育导师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执行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指引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职责。

参考文献:

[1]张卫萍.高校实行德育导师制有效性的探析[J].教育探索,2016

[2]朱雪峰.如何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J].教师,2012

猜你喜欢

中职教育
浅谈中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与专业学科的融合
谈活动育人视角下中职班主任工作的创新
新课堂、新模式、新活力
波特五力模型视角下的重庆中职教育竞争形势分析
新时期校企有效结合的探索与实践
对新环境下中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认识与探索
校企合作模式下中职物流德育工作研究
浅析师爱在班级管理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