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辅导员能力提升路径探析
2018-08-22曹剑华
曹剑华
摘要:以“肩上有责,脚下有路,胸中有墨,心中有爱”为主题,围绕辅导员的自身定位、工作中面对的群体、相对应的工作方法以及辅导员自身的发展方向等要点,阐述了优秀辅导员应该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具体分析了辅导员职业认同和责任意识的重要性,讲述了如何有效开展工作为学生搭建成长平台,如何对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和心理引导,如何开展奉献教育和感恩教育,以及辅导员自身如何成长提升尝试性地进行以下几点探析。
关键词:辅导员;能力;提升;路径
一、肩上有责,为学生的青春之旅引路护航
1.找准辅导员的角色定位,树立牢固的责任意识
辅导员作为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也是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重角色。一是学生思想教育的具体实施者。学生从高中进入大学,在高中的阶段沉醉于应试教育的高分,对自身思想道德的培养缺乏认识,在正确的“三观”方面缺乏理性构建,在进入大学“小社会”圈子,和社会人群圈子的“大染缸浸湿”,经常会受到各种思想、多元文化价值观的冲击,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重要任务除了在第一课堂思政理论课堂,还主要在于第二课堂也就是辅导员身上。辅导员作为学生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施者和学生新思潮价值多元碰撞中明辨是非、稳住脚跟、理想信念教育和高尚价值追求的全过程教育者,如何引导学生青年梦与中国复兴梦结合,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宣讲宣传国家时事政策、大政方针,引导学生自觉将个人的梦想和价值统一到党的大政方针,内化为国家认同传承民族精神,外化为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发挥专业所长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具有重要的政治责任。二是身心健康的陪护者。辅导员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面对“95后”到“00后”学生个性的对象差异、家庭环境的差异、家庭贫困和价值受教育背景的差异、学生高考起点的差距,思维意识的差异,可能引发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差异。面对大学新环境和社会新思潮的交织,辅导员在与学生干部队伍选拔、新生入学教育、日常思想引导、学风班风管理、奖勤助贷评定、特殊学生心理排查的方方面面与学生接触最多,担心最多,如何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成为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倾听者、信任者、引导者和服务者,具有管理责任,意义深远。三是学生学业指导和人生规划的领航者。辅导员从新生入学教育、专业指导、大学四年规划、到毕业求职就业指导,始终是学生坚定的领航者,具有育人职责。
2.把握学生思想“脉搏”,以网络为媒体沟通心灵
随着网络信息的发展,网络文化日益冲着青年的思想道德观念、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和心理心灵产生重要影响。当前大学生主要为“95后”群体,随着第一批“00后”大学生登入出场,大学生思想的脉搏频率越发活跃。主要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渴望成才而成才标准存在迷惘。由于受到价值多元化的发展,滋生出知识“贬值”现象引发青年尤其是学生青年对知识渴求与知识能否改变命运的反思。一些青年人即敬重忠实肯干的科研工作者,又羡慕那些经营有道、有车有房的实业家,不知何条道路是自己的选择,对成才的标准有些不知所措。二是个人价值存在困惑。由于市场经济浪潮的社会在转型期出现的三类现象,个别学生希望有所作为,成为高速发展时代的佼佼者。而一部分学生散漫懒散,出现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心理,对个人的事情热衷而对学校社会的事务消极处置,对网络时潮热衷追捧。最后一部分学生以自我价值为中心,表现出重个人利益、轻社会奉献。为此,当前辅导员理应利用互联网网络新方式和网络媒介资源因势利导来沟通学生心灵,促进学生行为习惯、心理品质、道德情操养成。
二、脚下有路,为学生构建实现梦想的平台
1.规划未来,搭建学生成才的多元平台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中坚力量,是实现中国梦的主要力量之一,因此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对国家 未来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辅导员应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搭建各类学生能力提升平台服务学生成长成才。对此,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一是学习能力提升平台。主要从专业专家专题讲座论坛、后进生学业诫勉、学业学科竞赛;二是综合能力提升平台。通过辅导员主题班会、党团活动、干部队伍建设、文化知识竞赛等;三是社会能力提升平台。通过各类学生社团组织、社会实践活动载体,搭建社会能力提升平台,培养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四是择业能力平台。辅导员可以通过专业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涯规划教育、就业指导教育和创新创业,为学生找准专业定位、合理规划人生、调适择业心理,同时开展模拟招聘大赛、模拟面试大赛让学生体验就业过程、面试招聘程序,提前了解企业情况。最后,建立用人单位数据库,加强联系和沟通,为学生职业梦想创设良好平台。
2.树立典型,以榜样力量带动群体成长
在价值多元、观念嬗变的今天,榜样也正由“传统英雄”向“平民典型”转变。来自基层、反映普通人生活事迹的“草根英雄”正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喜爱。毕竟,平凡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才是社会的常态,也同样是孕育榜样的沃土。学校同样如此,榜样作为正人正己的一面镜子,发挥着重要的教育作用。通过榜样开设评树活动,如“校园十佳学子”“五四自强之星”“五四创业之星”“五险团学之星”“五四奉献之星”特色榜样活动,挖掘学生身边先进典型,确立大学生学习生活的参照,在校园榜样力量的带动下,形成对榜样“学、比、赶、超”的浓郁氛围,引导和激励学生成长成才。
三、心中有爱,用爱与尊重开启学生的心灵
1.锤炼公益文化,让感恩和奉献根植于学生内心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社会对高校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的要求不断提升,社会岗位需求和高校不仅重视学生的理论知识,更加注重学生的社会公益实践能力。当前公益活动主要包括特困地区支教、西部支教、自然环保日宣传、敬老院打扫卫生、青年志愿者协会、雷锋日活动、植树节义务植树、公益献血等公益活动,通过这些公益文化活动,提升学生的个人精神境界、充实课余生活、可以通过公益文化平台和新型载体,可以让感恩和奉献根植于学生内心,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锻炼和提升学生公益参与能力,也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起到了实践导向作用。
2.对于困难学生,在物质上资助、精神上帮扶
困难学生是高校普遍存在的特殊群体,他们在物质方面和心理方面都需要学校的关爱,具体主要从物质方面和精神两个方面帮扶。就物质方面的帮扶主要从新手入学绿色通道、学费减免、贫困生助学金、特殊家庭临时困难补助、生源地和校园地贷款方面进行宣传和帮扶。同时积极鼓励困难学生勤奋苦学,评选国家励志奖学金。此外,增设困难生个性化平台,比如“助岗助教助辅”岗位、学校图书馆、学校食堂学校、学校超市勤工岗位、通过自身劳动获得有尊严又体面的物质收入,帮助贫困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和物质上的后顾之忧。同时要注意引导贫困生树立诚信谦让的观念。此外,对于困难学生在物质扶贫的同时要重视精神扶贫。贫困生由于自身家庭原因,自身内向存在先天性的自卑心理,加之各个学生家庭成长环境和物质生活条件而异,在学生日常的早吃穿住行方面有所差异,虽然得到物质帮助,一定程度缓解了实际生活压力但是内心仍然有挫败感和失落感。而这种心理的不平衡容易滋生心理的压力,不利于处理师生关系、社团集体活动、求职就业发展、同学关系等人际交往。因此,作为辅导员要有针对性地开展贫困生“心理专项”教育和不定期谈心谈话工作,教会困难学生辩证看待生活一时困难,改进自卑心理,引导学生树立自立自强的品质,把学校、社会、国家的帮扶,内化为自觉奋斗的强大动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徐晓宁.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难点及对策[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 年第 4 期(总第 160期)
[2]周谷平,王胡英.高校优秀辅导员基本角色形象及其特征——基于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评选事迹的文本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15.1
[3]以职业能力建设为核心推动高校辅导员队伍专业化发展[J].实践研究,2014.12
[4]李明忠.高校優秀辅导员的群体特征与职业发展——以2008-2014年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为例[J]高等教育研究,20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