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绿色发展为成都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贡献蒲江力量

2018-08-22孟静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19期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

孟静

摘要: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切实增强成都“五中心一枢纽”支撑功能,这是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成都市的奋斗目标。蒲江,作为成都市的一份子,本着小县也要有大作为的理念,充分发挥自己的生态优势,坚持绿色发展,集中打造以生态工业为主导、以生态旅游业为支撑、以都市生态有机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成都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贡献蒲江力量。

关键词: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西部经济中心;现代产业体系

201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回答学生提问时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大计。我们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宁要绿水青山,不要金山银山,而且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全国人民的庄重承诺,也是新常态下中国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成都,作为西部的国家中心城市,在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的征程中,要善于把握大势,坚持绿色发展,建设美丽中国典范城市。

一、建设国家中心城市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中国在经济建設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挑战。其中,环境问题成为最紧迫的问题之一,在现实的倒逼下,坚持绿色发展成为全民族共识,成都也不例外。

(一)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时刻清醒认识到,人民,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必须贯穿我们一切工作始终。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中,人民的需求有了显著的变化,从以前解决温饱问题转变为现在追求生活质量。环境,作为生活质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最重要的民生福祉之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建设生态文明,坚持绿色发展,是民心所向,大势所趋。成都,作为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更要在绿色发展方面走在全国前列,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

(二)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

2014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贵州团审议时强调:“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绝不是对立的,关键在人,关键在思路。”在新常态下,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不是一句空话。在全面深化改革的中国,良好的生态环境已经成为高科技企业、先进制造业落户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重要因素之一,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生产力。

(三)生态文明建设关系民族未来

2013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六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生态环境保护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人类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人类只有一个地球,中国人也只有一个中国,为了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我们必须坚持绿色发展,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之路。

二、蒲江坚持绿色发展的探索和实践

绿色是蒲江的本色,也是蒲江最大的优势。在新常态下,生态资源已经成为发展生产力的重要要素,蒲江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必须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大力推进要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持绿色驱动,厚植蒲江发展新优势。坚持绿色引领,集中打造以生态工业为主导、以生态旅游业为支撑、以都市生态有机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为成都加快建设西部经济中心贡献蒲江力量。

(一)坚持质量发展,厚植优势,做大做强生态工业

紧扣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任务,以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和全市产业发展大会精神为指导,立足蒲江实际,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以滴水穿石的韧劲,引进和培育智能五金、精密机械、生物医药三大主导产业,努力打造与国际接轨的生态工业基地。

1. 强化“工业强县”顶层设计

以产业规划为引领,对工业产业类型、布局、基础设施等超前谋划,提高产业发展系统性、科学性。优化产业布局,以华夏幸福产业新城、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建设为中心,加速打造“一城一镇一区四中心”产业集聚发展平台。立足蒲江的产业基础和现实,大力发展智能五金、精密机械、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力争把三大产业打造为体系健全、链条完善、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支柱产业。

2. 着力在项目引进上实现突破

产业是蒲江实现弯道超车之基。要以全球视野、国际眼光,重点围绕智能五金、精密机械、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开展精准招商。充分利用华夏幸福产业基金等市场主体在招商引资方面的主体优势,加速集聚三大产业领域的产业资源和科研要素,铸造蒲江产业“脊梁”。充分发挥中德(蒲江)中小企业合作区政策优势,加大对德国智能制造企业的引进力度,加快蒲江先进制造业的发展步伐,提高发展质量。立足蒲江生态、交通优势,聚焦省内外生物医药行业的领军企业和高端配套资源,加大引进和培育力度,补齐薄弱缺失环节;围绕生物制药、现代中药、终端医疗器械等重点发展方向, 支持永安制药、神鹤药业、新希臣、新朝阳、伟晖生物等企业加速发展;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支持县内生物医药企业与成都中医药大学、成都医学院、泸州医学院等医学类高等院校开展行业重大科技专项和关键技术攻关,组建多领域多形式的技术联盟;健全产业链,构建研发生产、医药配送、健康管理等全链条的产业生态圈,推动生物医药产业上规模、上水平、上台阶,成为全省生物医药产业重要增长极之一。

3. 着力夯实“工业强县”基础

聚焦工业发展短板,保持发展定力,花大力气夯实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基础。第一,抓住有利时机,引进工科类高校在蒲开办分校,通过高校这个平台为蒲江吸引集聚大量高素质、有技术的优秀年轻人才。第二,依托AHK、KUKA等职教培训认证机构,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为蒲江工业强县战略培育制造业领域的工匠型人才。第三,着力构建特色人才政策体系,坚定实施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制定特殊政策,设置专项资金,加大对人才的补贴力度,关心人才成长和生活,为人才在蒲干事创业、生活创造良好的环境。

(二)坚持协同发展,产业融合,着力构建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体系

1. 高标准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对标国际、国内一流旅游名城,立足蒲江山青、水秀、农村美的特色优势,编制我县全域旅游发展规划,以高起点的规划引领高水平的建设和发展。

立足蒲江实际,重点打造全国知名、特色鲜明的文创旅游产业品牌,大力推动明月国际陶艺村、石象湖AAAA级旅游景区、樱桃山AAA级旅游景区、成佳茶乡AAA级旅游景区、白云鹭鸶AA级旅游景区提档升级,力争打造蒲江全域旅游新地标。

深挖蒲江历史文化底蕴,大力挖掘蒲江船棺文化、了翁文化、红色文化、饮食文化,以丰富、特色的人文内涵增强蒲江旅游产业竞争力。

2. 推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第一、大力发展“旅游+农业”。充分发挥蒲江猕猴桃、柑橘、茶叶三大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体验式旅游,吸引成都市民到蒲采摘猕猴桃、柑橘、茶叶、雷竹等特色农产品;加快建设成新蒲都市现代农业示范带,以微耕农庄等项目为核心吸引成都市民到蒲享受原生态的农村生活。

第二、大力发展“旅游+文化”。加强对船棺文化、了翁文化、西来古镇文化的研究,规划建设蒲江船棺文化博物馆,了翁文化研究院,深挖西来古镇历史文化价值,不断增强蒲江历史文化吸引力。以明月国际陶艺村为标杆,加快建设临溪河谷文创旅游示范带,打造具有中国影响力的乡村文创示范基地,打造西部文创中心田园样板,以文创提升蒲江旅游业质量,推动旅游业健康发展。

第三、大力发展“旅游+美食”。蒲江历来都是成都地区著名的“美食之乡”,得天独厚的自然生态环境孕育了自然绿色的生态农副产品,而蒲江餐饮取材这些纯生态的绿色食品,其最大特点就是绿色天然无污染。无论是深山林地里放养的“跑山鸡”,还是江河湖泊中捕捞的生态湖鲜,亦或者是农家青草饲养出来的生态羊,都是大自然馈赠给蒲江人的美味食材。以大自然馈赠的食材为基础,科学规划发展各具特色的农家乐,用最原汁原味的乡村野味、浓郁的乡土风情和农家文化助推蒲江旅游业的发展。

第四、大力发展“旅游+会展”。有效发挥蒲江有机农业引领优势,积极引进和举办各类高水平的农业论坛、农业会议、学术会议等高端会议,打响蒲江农业会议之都新名片。加强农业对外交流与合作,积极举办各类型农产品展销会,逐步提高蒲江在特色农业领域的地位和影响力。

3. 大力发展旅游关联服务业

根据全县旅游业发展态势,按照服务旅客和经济集约的原则,有计划改造升级旅游基础设施,特别是停车场、公厕等。加快建设高端商务酒店,打造齐全蒲江发展高端会展经济、高端赛事的硬件条件。支持发展特色民宿,对民宿进行整体设计、修缮和改造,保持原有乡村风貌和民居特色,为游客提供高品质的住宿、休闲场所。科学规划蒲江餐饮业发展,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农家乐,加强监督检查,保证食材质量合格、价格公道。支持开发特色旅游商品,扶持现有品牌,如米花糖、猕猴桃、柑橘、茶叶等做大做强;加强特色旅游纪念品的开发,大力发展旅游创意产业,开发船棺系列纪念品、了翁系列纪念品、成都战役系列纪念品等。

(三)坚持有机发展,创新引领,推动蒲江现代农业高端迈进

深化现代农业“四个三”工程,以整县打造有机农业为重点,坚持创新引领,质量发展,推动蒲江现代农业高端迈进。

1. 坚持三业并举,坚定有机农业发展方向

坚持走集中集约集群、安全高效绿色发展道路,深入实施优质茶叶、柑橘、猕猴桃三大主导产业规划,进一步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不断提升成佳10万亩茶叶种植基地、五面山10万亩猕猴桃种植基地和蒲江河流域20万亩柑橘种植基地水平。到2018年,全县绿色、有机认证面积达到12万亩,有机认证产品达60个。

2. 坚持三化促动,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

一是坚持规模化发展。积极培育龙头企业、专合组织、家庭农产、种养殖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形成龙头企业联结专合组织、专合组织带动农户、适度规模生产的农业经营体系,不断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到2018年,全县土地流转率达到65%以上,家庭农场达200家、职业经理人到850人、新型职业农民达2000人。二是坚持标准化生产。以贯彻国家标准为基础,配套完善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和企业标准,在每个乡镇(街道)建3-6个标准化示范基地,带动蒲江农业全域标准化进程。到2018年,完成国家柑橘标准化示范区创建。三是坚持市场化运营。通过龙头企业带动、专合组织推动、专业市场拉动,配套完善农产品分选包装、冷链物流等产地市场体系,加强产销市场对接,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新商业模式,推动建立多渠道、少环节的市场营销体系;巩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进一步扩展国际市场。到2018年,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4家、省级达13家,國家级示范合作社达6家,电子商务示范村达24个。

3. 坚持三品提升,不断提高农业核心竞争力

一是实施品种提升。深入开展“院县合作”,不断提升聚集优质科技资源,积极引导企业推进科技创新,加快三大产业新品种选育、储备和苗圃建设,推进科技成果转化。二是实施品质提升。深化“四位一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服务体系,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扎实推进耕地质量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实现控肥减药、节本增效,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品质。三是实施品牌提升。深入实施“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轮驱动,改进地标品牌使用、保护和管理方式,强化“蒲江雀舌”“蒲江猕猴桃”“蒲江丑柑”三大区域公共品牌培育;强化宣传推介,积极举办和参加国际国内行业节会,综合运用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等传播手段,实施蒲江优质农产品“走出去”战略,不断提升蒲江农产品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

4. 坚持三产融合,不断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坚持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以现代农业产业基地为基础,纵向延伸产业链条,强化县城工业区食品饮料加工、寿安畜产品加工、成佳产业加工基地建设,培育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投入品、农业机械等生产企业;依托生态农业基地和农耕文化底蕴,横向拓展产业功能,实施全域景区化,发展观光体验、休闲度假主题乡村旅游,实现“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农房变客房、产品变礼品”。

三、蒲江坚持绿色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

蒲江在坚持绿色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生态工业发展动力不强

工业是蒲江县经济发展的最大短板。目前,全县共有329家工业企业,但规模以上的工业企业仅有95家,仅占28.8%;县内企业规模普遍偏小,且多以传统产业、加工型企业为主,高精尖企业较少,产业集聚发展的程度不高;从产品来看,部分企业的产品核心竞争力不强,市场占有能力偏弱,创新驱动也尚未成为发展主引擎。同时,与部分经济发达、能级强的区(市)县相比,蒲江县投资环境吸引力还不够,企业落地较为困难,支撑性的大项目、大企业比较缺乏。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解决:

1. 推进精准招商

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机遇,锁定国内外重点区域,围绕智能五金、精密机械、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突出在长三角、珠三角等国内发达地区和德国等欧美国家开展驻点招商和定向招商,以龙头企业、重大项目的引进带动重点产业的突破发展、跨越发展,推动产业优化升级。充分借助省市驻外机构、知名商会和境内外高端中介机构,大力拓展境内外招商信息渠道,构建广泛、完善的招商网络,着力利用市场手段做好委托招商和“以商招商”。营造全民招商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在外蒲江籍成功人士等优势资源,用好川商返乡兴业支持政策,积极开展项目包装策划、宣传推介,加强投资促进工作。

2. 抓好存量挖潜

提升传统产业。坚持品牌化、特色化发展,打造全国知名的绿色食品、印务包装产业集群。大力实施企业培育计划。将主业突出、成长较快、规模较大的骨干企业,优先纳入“小巨人”“成长型”企业和小升规等各类企业培育计划,在项目申报、资金补助、市场开拓等方面给予重点支持。完善产业链,实施“补链”计划。整合市场资源,支持存量企业带动发展上下游配套企业,加快培育一批主业突出、品牌知名、管理科学、配套优势的中小企业。

3. 实施创新驱动

建立人才引进、培育和激励机制,充分发挥科技顾问团、智库的决策咨询作用。鼓励企业自主培养和引进人才,打造企业研发团队。完善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搭建“银企院校”合作平台,支持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组建企业研发机构,提升研发和技术集成能力,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建立核心知识产权并加强运用、保护和管理。到2025年,规上工业企业研发(R&D;)经费投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超过2.5%,专利申请总量年均增长10%以上,新增工程技术中心、产学研联合实验室、企业技术中心、科技孵化器等创新载体不少于20个。

(二)有机农业发展后劲不足

蒲江县现代农业通过不断努力,目前虽然在有机、规模、标准、品牌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从全产业链来看,三大优势农产品主要以鲜果销售和初加工为主,精深加工不够,未真正形成产业化链条,市场风险高、产品附加值较低等源头问题尚未解决,存在市场后期效益和“天花板”风险。且现有加工企业不同程度的存在生产技术落后、生产方式粗放等问题,自我创新和抵御市场风险能力不足。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解决:

1. 全面整合要素资源,聚力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

完善成都蒲江特色水果现代农业产业园规划,着力提升产业园科技创新、要素集聚、示范引领、辐射带动功能。创新产业发展体制机制,组建蒲江特色水果产业园区管理机构,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体、多元化投入的现代农业发展体制机制。不断优化产业发展模式,构建“大企业+大合作+大基地+大品牌”的产业利益共同体,形成三大产业发展联盟。

2. 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着力建设绿色农业

持续改善空气、土壤、水环境,坚定实施4.42万亩公益林保护和4.5万亩退耕还林“两大工程”。坚持“以种定养”,以建设全国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为抓手,创新畜禽粪污综合利用PPP模式,促进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大力实施农作物秸秆、废弃枝条肥料化、原料化项目,支持果袋、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回收再加工,促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实施全域耕地质量提升工程,引导市场化推进耕地质量提升扩面工程,全面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引导农业生产者使用物理、生物等防治病虫害先进措施,促进绿色防控满覆盖,持续实施农药、化肥逐年减量“双减工程”。

3. 持续优化产业体系,着力建设融合农业

围绕产业加快实施2.3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坚决补齐区域发展短板,持续优化主导产业品种结构,探索实施国际标准农业生产,不断做优茶叶、柑橘、猕猴桃种植基地,打造优质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实施农产品加工提升工程,引入社会资本、金融资本,建設水果物流中心、农产品产地集配中心、植物萃取等农产品初加工、精深加工及物流项目,打造优质农产品加工基地。规范发展电子商务等新产业,创新“旅游+”、“生态+”、“农业+”模式,建设一批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塑造一批特色小镇、特色新村、特色农庄,打造农业休闲养生示范区和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

4. 持续优化生产体系,着力建设高效农业

实施农业高端人才引进战略,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战略合作,探索实践农业科技小院模式,推行农业科技人员创新创业改革试点,启动柑橘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建设省级茶叶科技研发基地,加快建设国家级猕猴桃工程技术中心,构建科技创新平台体系。实施农业全程机械化工程,探索推广果园运输机、施肥机等事宜我县山丘地势的新型农业机具,推广植保无人机、肥水一体化设施等新型农业装备。实施农业信息化提升工程,加快建设橙海阳光、新朝阳、百绿天成等物联网示范基地,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智慧农业,搭建全县农业管理大数据平台,提升一批农业经营主体信息化管理水平,促进农业管理智能化、高效化。

(三)旅游业发展质量不高

近年来,蒲江集中力量发展以旅游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从总体上来说,蒲江县旅游业发展质量不高。交通、食宿等旅游配套设施落后,承载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旅游知名品牌,旅游资源对外吸引力不足;旅游资源比较零散,配置不合理;本土文化资源挖掘不到位,旅游景观缺乏文化内涵;服务不到位,旅游软实力有待加强。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加以解决:

1. 项目带动

加快推进石象湖大溪谷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成佳茶乡田园综合体、明月国际陶艺村、临溪河谷、蒲江博物馆等重大项目建设。围绕重大项目建设,配套完善道路交通、标识标牌、绿道、停车场、旅游公厕、污水处理设施等项目建设。持续引进培育一批农旅融合、文旅融合、体旅融合项目,带动蒲江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 景观提升

依托良好的自然环境,栽花种草,植树造林,营造大地景观,积极推进农区变景区、田园变公园,实现全域景观化。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弘扬了翁文化,打造蒲江博物馆、文庙武庙历史文化街区、特色文化小镇等一批具有蒲江特色的文化地标;保护传承蒲江幺妹灯、高脚师灯、蒲砚雕刻技艺、米花糖生产技艺、蒲草编织技艺、明月窑制作技艺、蒲江绿茶(雀舌)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有机嵌入现代文创产业,促进蜀风雅韵和优雅时尚交相辉映。

3. 节会催化

高质量策划举办龙腾狮舞闹元宵、七夕情歌赛等成都文化四季风系列活动;进一步提升采茶节、樱桃节、郁金香节、陶艺节等旅游节会的影响力;承办好中国成都自行车迷健身节,继续引进重大体育赛事。依托蒲江一、二、三产业比较优势,积极对上争取各种会展活动在蒲举办。

4. 管理规范

注重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和谐相融。加强旅游行业环保治理和市场秩序整治。开展旅游接待单位“四改一提升”:改廚房、改餐、改厕所、改客房、提升文化品质,培育打造一批服务质量高、内部环境好、风貌改造优的乡村酒店、农家乐或民宿,打造地方特色文化餐饮。加大蒲江文创旅游手礼的开发力度,让游客留得住“蒲江记忆”,提高旅游消费水平。开展旅游业从业人员服务技能、相关礼仪、管理营销等培训,提升综合素质,提高接待水平。

(作者单位:中共蒲江县委党校)

猜你喜欢

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
人力资源质量的生态维度研究
关于我国生态文明建设问题的若干思考
用生态文明建设助推佳木斯经济振兴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及工具性价值
道家思想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
基于绿色发展观视角关于产业转型路径的思考
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制度自信的理论依据
浅议坚持法治环保 推动绿色发展的实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