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番茄死棵原因及有效防控措施

2018-08-22李云刘天英

长江蔬菜 2018年13期
关键词:有益菌菌群番茄

李云 刘天英

导读: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固定货源供给,很多地区连年种植同种作物,导致土壤肥力降低、蔬菜品质下降等问题。山东寿光为解决保护地番茄死棵现象严重的问题,采取撒入还原菌、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等,结合灌水、覆膜等措施,调整土壤理化性质,恢复土壤有益菌群数量,效果良好。

鉴于我国农业受耕地面积所限,为了提高土壤利用率,很多地区无法采用轮番休耕的方案恢复土壤环境,只能在同一片土地上连年耕作,甚至一年2茬或者多茬耕种;加上市场的需求和限制,为固定货源供给与采购商维系稳定的买卖关系,农户每年所种的作物种类基本相同。为了保证土壤肥力和消灭大致相同的病虫害,每年甚至每茬所投入的肥料和植保药物大致相同,长此以往,经过连年不均衡的肥料施用,土壤中某些离子出现超标现象,而另一些有益作物生长的无机盐又不足。同时,由于同一类药物的重复使用,土壤中的微生物环境平衡受到严重破坏,有益菌群大幅减少,而专以该作物为食的病虫害抗药性逐渐增强,导致病虫害的控制变得更加无以维系,最终使作物在成熟前营养不良、病害严重,以致死亡,给种植户带来巨大损失。

近年来,在山东潍坊市及其周边临淄等地区的保护地蔬菜种植中,番茄死棵现象越来越普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与多个蔬菜病虫害和土壤研究机构合作,对发病植株和土壤进行采样分析,寻找发病原因和应对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1 番茄死棵发病规律与原因

针对寿光等地出现的番茄死棵问题,我们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取样、检验,与日本RIC公司、上海乾界生物有限公司、日本松本微生物研究所、中国农科院等多家机构共同分析,最终确认死棵主要原因和发病基本情况。

表1 田柳镇张僧疃苗凤霞棚试验前后采土检测矿质元素和有机质含量结果对比

表2 田柳镇张僧疃苗凤霞棚试验前后土壤pH值等性状对比

1.1 番茄死棵发病规律

番茄死棵发病作物一般在种植4年以上的保护地发生,种植3年以内的发生极少;发生高峰时间段一是在秋延迟茬口栽培中,非种苗带病的一般发生在底穗果实开始转色时,二是冬春茬栽培中,一般发生在3月底到4月底。

1.2 引起番茄死棵的原因

引起番茄死棵的原因主要有3个方面,一是病害,二是土壤理化性质恶化,三是重茬。

①病害 主要是溃疡病 (细菌引起)、青枯病(细菌引起)、晚疫病和茎基腐病(疫霉菌引起)、根腐病 (镰孢菌和疫霉菌引起)、枯萎病 (镰孢菌引起)、立枯病(丝核菌引起)、根结线虫病等。

②土壤理化性质恶化 土壤离子交换浓度和盐基饱和度高,致使土壤盐渍化,土壤团粒结构恶化,中微量元素被固化无法吸收利用;使用熏蒸剂等造成有益菌大量死亡从而无法有效分解有机质等。

③重茬 作物根系分泌的自毒物质使得根周环境恶化,这些自毒物质主要包括多种酚类和有机酸类,残留在土壤中,逐年积累后会对同种或同科作物产生毒害,破坏细胞膜,影响细胞的分裂和生长,影响根系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而番茄极易发生自毒作用。

2 处理措施与试验效果分析

我们在4个乡镇的8个自然村(寿光市稻田镇田马村、田柳镇张僧疃、稻田镇南齐村、圣城街道岳家村、田柳镇陈马村、田柳镇阇梨院村、古城街道临泽三村、洛城街道南孙云子村),选择不同棚龄(4、5、6、7、12、13、16 年)的日光温室(连续种植番茄 3年以上),种植的番茄品种也不相同 (有贝贝小番茄、春桃小型果番茄、毛粉番茄、齐达力大红番茄)。采土分析数据后进行土壤处理,定植补菌,套餐用肥,整季跟踪,经过2年4茬的试验分析,确认了最优的防控方案。

具体实施方案为:选择上茬死棵率高于4.5%的农田(种植2 000株/667 m2,平均死棵数95株/667 m2),实施时间集中在6月5日至8月10日,前茬作物清理干净后,667 m2用20 kg多元混合还原菌与150 kg麸皮混合物、75%禾信有机肥1 t、牡蛎壳粉50 kg,均匀撒施后用小型手推式旋耕机翻地,旋耕深度25~30 cm,之后将地按东西方向3 m左右起垄,覆盖白色透明地膜,灌水至土壤饱和(灌水量约60 m3/667 m2),关闭风口,去掉遮阳网闷棚,15~28天后开膜,晾晒土壤后、整地定植。结合定植水灌共生菌20 L/667 m2,结合缓苗水667 m2冲施纳豆之力1瓶/(每瓶1 L),之后大量元素水溶肥和微量元素养根肥等按照正常管理。

表3 土壤处理前后微生物指标对比

跟踪调查结果:处理过的温室,平均死棵率低于0.2%(处理后死棵最多的棚3株/667 m2)。闷棚前后土壤理化性质数据如表1、2,土壤处理前后菌的控制情况如表3,处理前后田间表现情况如图。

从表2数据可以看出,处理后土壤的EC值和盐基饱和度明显下降,pH值趋于中性,更适合作物的生长。

从表3统计数据看出,放线菌和真菌菌群明显减少,细菌菌群明显增多,土壤菌群改善比较明显。

3 结论

本套方案通过撒入还原菌、有机肥和土壤调理剂,再结合灌水、覆膜等措施,来沉淀土壤中的超标无机盐、调整土壤pH值,并制造局部土壤高温缺氧环境,同时引入有害微生物的天敌菌群,以控制土壤中有害微生物,增加有益菌群,达到重新恢复土壤微生物平衡的目的。

上茬死棵情况

从处理前后土壤的理化指标和菌群培养来看,经过3~4周的处理,田间土壤中超标的无机盐已沉降下去,在作物生长的土层中不会再造成明显伤害;土壤里生物指标恢复正常,有益菌明显增加;定植后的生长状况与收成来看,从定植到采收结束,死棵现象很少或者没有发生,坐果水平正常,生长状态良好。

实际跟踪中,秋冬茬口试验棚贝贝番茄果实采收产量为8 020 kg/667 m2,优于同茬口平均产量7 800 kg/667 m2;冬春茬产量 12 000 kg/667 m2,比同期往年产量高2 000 kg/667 m2。毛粉番茄的秋延迟茬(7月底到8月中旬种植)采收量平均约为10 000 kg/667 m2;冬春茬(1月底2月初种植)平均约为9 000 kg/667 m2,与调查中古城街道番茄正常棚的平均667 m2产量基本持平。

综上所述,本次土壤还原和连作障碍化解试验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在今后的土壤改良工作中可以大面积推广应用。

清园后撒施菌剂

清园后撒有机肥

耕地

覆膜

作物采收期状态

猜你喜欢

有益菌菌群番茄
“云雀”还是“猫头鹰”可能取决于肠道菌群
番茄炒蛋
秋茬番茄“疑难杂症”如何挽救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肠道有益菌群的重要来源
番茄果实“起棱”怎么办
“水土不服”和肠道菌群
如何保护肠道有益菌?
母乳喂养是新生儿肠道有益菌群的重要来源
畜牧业中4种常用有益菌浓度与吸光度的关系
肉牛剩余采食量与瘤胃微生物菌群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