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铃薯基质覆盖多次收获栽培技术原理及应用

2018-08-22吴早贵戚自荣邵慧黄洪明

长江蔬菜 2018年13期
关键词:防虫网结薯薯块

吴早贵 戚自荣 邵慧 黄洪明

导读:马铃薯基质覆盖多次收获栽培技术可以减轻劳动强度,种收两便,一次种植多次收获,是设施栽培提质增效重要措施。文章阐述了马铃薯基质覆盖多次收获栽培技术的主要原理,操作要点,并介绍了该技术的应用效果。

播种

出苗

马铃薯基质覆盖多次收获栽培技术是指利用防虫网或无纺布、育苗基质、双色地膜等材料进行隔离和覆盖,使马铃薯在双色膜下面、防虫网上面结薯,掀开地膜即可见薯块生长大小,拣大留小分批上市,从而实现一次种植多次收获的马铃薯新型栽培技术[1]。这一技术借鉴了一种脱毒马铃薯小种薯的高效繁育原理[2],并根据商品薯生产要求进行了不断改良。为创造良好的马铃薯生长环境,同时也为了便于田间操作,此技术一般适合在大棚内应用。

1 技术原理及优点

1.1 技术原理

马铃薯基质覆盖多次收获栽培,是在土壤(畦面)上先铺一层一定目数或厚薄的防虫网或无纺布(以下统称隔离层),将种薯摆放在隔离层上,用蔬菜育苗基质或其他自行配制的基质将种薯覆盖(按播种行条状覆盖),然后盖上银黑双色地膜,银色面朝上,黑色面朝下,待出苗后破膜引苗。

马铃薯是须根系(块茎繁殖)作物,根多且细,能穿透隔离层深入泥土,吸收养分和水分,保证植株健康生长。由于马铃薯结薯的匍匐茎比较粗壮,因而不能穿透隔离层,只能在隔离层与双色膜之间生长,因此薯块生长在隔离层上,不会进入土壤,掀开地膜即可看见薯块生长情况,收获大薯后盖回地膜,不影响植株和小薯生长,可以实现提前收获和多次收获,提高产量和效益。防虫网或无纺布主要起到隔离作用;基质主要起到保水作用,促进马铃薯出苗与根系下扎;银黑双色地膜朝上面为银色,反光性好,可改善棚内光照,有利植株生长;朝下的黑色面形成薯块发育所需的黑暗环境,避免产生青皮薯,还能起到防草作用。

1.2 主要优点

与传统种植技术相比,该技术虽然增加了隔离层、基质、双色地膜等成本支出,但具备诸多优点:一是大棚适播期长,播种期可从9月中旬到翌年2月中旬,收获期从11月底到翌年5月中旬,有利于实现错季栽培,占领市场空档;二是简化了播种和收获环节,操作简单,大大降低了劳动强度,还可及时观察薯块生长情况并根据市场行情实现提早收获和多次收获;三是该技术在大棚内使用,结合马铃薯适播期长的特点,可充分利用水稻育秧大棚空闲期种植马铃薯,提高育秧大棚的利用率;四是用来覆盖马铃薯的蔬菜育苗基质也可用商品有机肥或腐熟的食用菌废渣代替,提高农业废弃物利用率,可谓一举多得。

结薯

收获

2 技术操作要点

该技术易学、易懂、易操作,主要环节如下。

2.1 施肥整地

采用大棚旋耕机等将土壤翻耕、耙细,在翻耕时每 667 m2施入 15∶15∶15 高浓度复合肥 75 kg,将畦整成1.2 m宽,若土壤过干则先浇透水,有条件的可在畦面上铺设2根滴管,方便日后补充肥水。

2.2 铺隔离网

取60目左右的防虫网或无纺布,裁成1.2 m宽平整地铺在畦面上,与土壤贴实。若防虫网网眼过大,则匍匐茎可穿过网,起不到隔离效果;网眼太小则会阻止植株根系下扎泥土,影响植株生长。无纺布也要厚薄适中,一般以20~30 g/m2规格为宜。

2.3 摆种盖基质

按行距50 cm、株距20~25 cm将马铃薯种薯摆在隔离层上,然后用适量基质(每穴一捧)覆盖在种薯上,只需盖住种薯即可。也可先铺一条基质带,然后将种薯芽眼朝上摁入基质中。基质可以用蔬菜育苗基质,或者适合的商品有机肥,或者经充分腐熟并添加适量复合肥的食用菌菌渣。也可以自配基质,方法是在马铃薯播种前2个月,按锯末70%、泥炭25%、农家肥5%拌匀,再加入少量复合肥(0.3%),浇足量的水,盖上薄膜,发酵备用[2]。

2.4 盖双色膜

播后覆盖幅宽200 cm的银黑双色地膜,黑色面朝下,银色面朝上,将地膜尽量拉平整,与地面贴实,以便在出苗顶膜时能及时发现,并可防止水分散失,影响出苗。

2.5 出苗及管理

播后出苗见膜被顶起时破膜引苗,尽量使引苗孔最小,引苗后一定要让破口处贴实地面,以防透光产生青皮薯。一般出苗后不再施肥,如果铺有滴管,在需要时可补充肥水。如果是10月底到12月底播种的越冬栽培,则要注意做好防冻工作,必要时可加膜保温或采取其他增温措施。

2.6 多次收获

出苗一个半月左右,一般即有薯块形成,可经常揭起地膜边缘查看薯块大小,待薯块长到鸡蛋大小时视市场行情挑选大薯收获上市,小薯则继续保留待其长大。收获时可从畦两边将膜向中间掀起,用夹子固定,以方便操作,收获后松开夹子,重新盖好地膜,确保边缘贴实,以防失水和漏光。10~15天后可再次收获一次,如此反复可实现多次收获而不影响植株生长,直到植株自然老化。

3 应用效果

该技术试验成功后,已在多地进行生产应用,效果明显。

3.1 平湖市应用实例

平湖市钟埭街道双桥村16组钟埭进华家庭农场据此技术进行试种并取得成功。试种品种中薯3号,10月1日播种,6 m棚内按2 m规格整成3畦,每畦铺2条幅宽100 cm的60目防虫网,防虫网上铺8条平行于畦向的蘑菇栽培废料基质带,按株距20 cm左右播种,播后覆盖银黑双色地膜。10天左右,马铃薯开始发芽并顶起地膜,在顶起处破膜引苗,期间除做好保温防冻工作外基本不需其他管理。翌年1月上旬开始陆续分批收获,并记录每次收获产量,折合单产 2 637.5 kg/667 m2,按当时10元/kg的零售价计算,产值达2.6万元/667 m2。

3.2 慈溪市应用实例

慈溪市浒山长岳果树园种植4个标准钢管大棚,面积0.16 hm2。普通8 m标准大棚,每棚作6畦,开挖种植槽,种植槽内铺设防虫网(溢出槽外),然后铺上蔬菜育苗基质,基本铺满种植槽,把马铃薯种薯播在基质中,确保种薯完全被基质覆盖,最后覆盖银黑双色地膜。10天后,马铃薯陆续发芽生长并顶起地膜,在顶起处破膜挖苗或用美工刀开“十”字口,将苗拉出地膜。种植密度:每畦种2行,株距20 cm,每 667 m2种植 5 000株,成株率63.5%。10月10日播种,翌年1月20日开始第一次采收。以后每20天左右(前期间隔时间长,随着气温升高间隔时间缩短)采收一次,共计采收4批。合计产量2 720 kg,平均零售价14元/kg,总收益38 080元。折合667 m2产量1 133 kg/667 m2,产值15 862元。

3.3 兰溪市应用实例

兰溪市柏社乡桥头村蔬菜大户汪增芳采用基质覆盖栽培马铃薯。12月5日667 m2基施复合肥111.1 kg,12月20日播种,行距 30 cm,株距15 cm,翌年2月15日破膜出苗,2月20日观察比对照生长更粗壮,但由于遭受极端低温,受冻严重。3月29日开始结薯,分别于5月4日和5月13日分2批收获。试验结果显示,防虫网基质覆盖结薯数多,5月4日收获第一批中小薯,折合667 m2产量1 163.92 kg,5月13日收获第2批,折合667 m2产量466.41 kg,2批合计产量1 630.33 kg/667m2。

4 结论

马铃薯是地下块茎作物,薯块长在地下匍匐茎顶端,理论上每个顶端能发育成一个马铃薯。匍匐茎在防虫网与地膜之间的空隙层内,通气性良好,昼夜温差大,结薯数比常规栽培提高数倍。试种表明,由于收获早、薯块小,因而总体产量不具优势。但由于采用大棚栽培,发挥了早熟反季节优势,可分批提早上市,且薯块表皮光滑,商品性好,市场销售价格高,种植效益比较突出。虽然防虫网、双色膜等成本支出增加,但降低了播种、收获的劳动强度,而且管理方便,仍不失为一种马铃薯提质增效的好方法,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防虫网结薯薯块
椰糠与草炭配比生产马铃薯原原种的综合技术分析
马铃薯不同基因型试管薯形成能力比较及遗传位点分析
防虫网作用大 种类多巧选择
不同激素及添加物对马铃薯组培苗生长的影响
叶面调控对马铃薯新品种微型薯结薯的影响
不同颜色防虫网下豇豆光合生理及叶绿素荧光参数分析
华南地区蔬菜防虫网覆盖栽培存在问题及技术改进
中国热科院专家研发新型简易防虫网种植蔬菜基本可以不打农药啦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红薯窖藏“三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