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成就品质昌九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打造品质工程纪实

2018-08-22陈峰付凯敏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车流量交通高速公路

文、图/陈峰 付凯敏

正在实施改扩建工程的福银高速南昌至九江段(以下简称“昌九改扩建项目”),热火朝天的施工大干场面与川流不息的车辆勾勒成一幅祥和的画卷,驾车穿梭期间,心情如同初夏的风一样清新、舒畅。

昌九高速改扩建项目于2016年7月份开工建设,施工期间,确保四车道正常通行服务是项目重点难点之一。5月15日,正值项目实施的第一次交通转换,车辆行驶过程中依然保持着较顺畅的通行服务水平。昌九改扩建项目不仅克服了边施工边通行的困难,在以创新为驱动打造品质工程方面,更走在了全国高速公路建设的前列。两年来,该项目包揽了全省交通运输行业重点项目建设半年和年度检查评比桂冠的好成绩,并且在行业主流媒体作为品质工程典范进行了深入报道,先后接待省内外同行参观交流达40余次。

近日,笔者来到昌九高速改扩建项目,带领读者共同品味建设者打造品质工程的点点滴滴。

推行工业化建造,让精细化更纯粹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昌九改扩建项目组建伊始,决策层便结合“改”的特点,以打造构件制造中心作为理念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切入点,将打造品质工程作为首要任务,提出“推行工业化建造、让精细更纯粹”的理念,为打造品质工程奠定了扎实基础。

确保预制构件的精细化,仅仅靠人工难以实现。在探索工业化建造的前进道路中,项目办决策层先后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赴外学习32次,行程达16000余公里,并结合项目自身需要,升级改进了拌和楼智能监控、钢筋智能加工、模板自动装拆、智能张拉压浆、智能安全技术交底和智能视频监控6大应用系统,还在全国首次自主研发并投入运用了智能喷淋养生、机器人自动凿毛和构件身份识别等4项新理念、新技术,如:机器人自动凿毛系统,不仅加快了生产速度,也减少了人工凿毛功效低、效果差的弊端;自动喷淋养生系统,可以根据实时的温度、湿度数据,自动实行喷淋养生作业,有效解决了“过养”或“不养”的现象,变过去“要我养”为现在的“我要养”;身份识别系统,能完整记载构件的生产时间、批次、型号、配合比参数等信息,不仅能根据芯片反馈的信息完成自动喷淋养生作业,还能在日后运营养护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靶向养护。

据项目构件制造中心负责人宋心琳介绍,构件制造中心生产整个项目72%梁板、84%涵洞以及100%小型构件。自2016年下半年正式投产以来,中心充分发挥工厂化生产、流水化作业优势,加上智能化控制、信息化管理等平台的技术支撑,日常生产不用再看上帝的脸色,产能不受天气等外力因素的影响,有效保证了项目全线装配式施工的需求。

在构件制造中心,“人多力量大,柴多火焰高。”这一传统观念彻底被颠覆。全中心仅有员工230余人,却要担负拌和楼、钢筋加工和箱涵、圆管涵、八字墙、中央分隔墙、边沟盖板、排水沟预制块、边坡人字骨架、六角块,桥梁梁板、部分装配式桥梁下部墩柱、桥台、盖梁等多条生产线的工作。在整个钢筋加工区,从钢筋调直、剪切、翻转,到线材弯箍、钢筋网片焊接等生产线上,笔者仅看到13名管理人员和作业工人。

谈到构件质量把控,宋心琳满脸豪情:“高度自动化生产水平,少了人为因素的影响,产品质量得到了质的飞跃。像钢筋从拉直、裁剪、弯箍到网片焊接,以及箱型涵、圆管涵等构件的钢筋保护层控制,到各类预制构件成品等,均达到了毫米级误差。特别是项目全线的预制构件集中生产,避免了施工单位各行其是,保证了产品外观质量和内在质量的高度一致,使精细化更加纯粹。”

集约型工业化建造模式,高度整合了人力、物力、财力和自然环境等资源,做到了“工厂化生产、流水化作业、智能化控制、信息化管理”,实现了场站布局由“零散式”向“集约化、规模化”发展的突破,生产方式由“作坊式”向“工厂化、流水化”发展的突破,管理手段由“人工式”向“信息化、智能化”发展的突破。同时节约场站建设临时用地200余亩,节约人力资源500余人,节约机械设备的重复投入费用约3800万元,还减少了生产噪音对周边百姓生产生活的影响,也减少了水、土等自然资源的消耗,有效促进了社会和谐发展,较好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局面。

依托装配化施工,使标准化再升级

昌九改扩建项目组建伊始,便制定了“一个目标、六大理念、八项举措”。“一个目标”即:“筑精品、创典范、保平安、促和谐”;“六大理念”即:创新理念、团队理念、质量理念、安全理念、服务理念、廉洁理念;“八项举措”即:立足新起点、实施新理念、塑造新形象、树立新标杆、高站位谋划、高标准要求、高质量建设、高效率推进。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理念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

功到自然成。装配化施工在昌九高速改扩建项目上的成功实施,验证了前期集约型工业化生产的前瞻性决策。

在谈到装配化施工时,项目办主任黄智华介绍:“集约型工业化建造的实施,是确保标准化再升级的有效保证。项目实施过程中,在选材、混凝土配合比、钢筋保护层厚度等方面严格把关,在涵洞、通道、边沟、护坡等预制构件生产上实行统一的标准,使产品无论是内在质量还是外观品质都有了质的飞跃。”

相对于新修建高速公路项目,昌九改扩建项目的最大难点在于“改”。不可否认在改扩建期间保通行与保进度存在相互制约,装配化施工有效克服了这一难点。全部20米以下的空心板梁、涵洞通道、八字墙、中央分隔墙等都采取运输吊装式的装配化施工,并积极探索装配式钢筋混凝土中小桥快速建造技术。据介绍,应用装配化桥涵生产和施工工艺,能缩短施工周期,如传统法施工一座涵洞,需要60-90天,而装配化施工仅用7天。

昌九改扩建项目实施集约型工业化建造,运用装配化施工的创新做法,不仅走在了全省高速公路建设项目的前面,也在全国高速公路改扩建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力保常态化通行,建立行业新标准

昌九高速也是目前江西省境内高速公路自然车流量最大的一条高速公路。建成通车25年来,沿线区域经济得到飞速发展,过往车流量成几何倍数增长,通行能力趋于饱和。致使近些年来,该路段交通情况异常复杂。

据项目办分管交通安全维护工作的副主任李超介绍:“交通组织难是昌九高速改扩建项目重点难点之一。项目立项之初,根据省里要求,昌九高速公路要保持4车道正常通行,整个改扩建期间共有5种交通组织形式,12次大的交通转换,特别是昌九项目现有52座桥梁,需要拆除重建。这些因素给昌九项目交通组织带来了严峻考验,由于之前没有高速公路改扩建交通组织标准可借鉴的项目,靠自己在实际工作中去摸索、去总结,更是难上加难。”

昌九高速运营管理单位南昌北管理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2016年日均自然车流量10万辆,春运及节假日日均自然车流量约18万辆;2017年日均自然车流量增长至11万辆,春运及节假日日均自然车流量达19万辆;2018年一季度日均自然车流量达12万辆,春节、清明、五一等重大节假日,日均自然车流量超20万辆。从数据分析,项目改扩建期间过往车辆有增无减,这种现象在全国高速公路改扩建中绝无仅有。

2017年8月份以来,昌九改扩建工程进入全面涉路施工阶段,其中新老路面拼接施工,老路应急车道全面展开铣刨作业、护栏板拆除,以及沿线52座地方道路跨线桥梁的拆除或重建过程中,易形成局部瓶颈,交通压力骤增。

如何克服困难,在施工过程中保持正常通行服务水平,这不但是一道摆在昌九高速改扩建项目决策层面前的一道难题。更是把通过不断总结、提练,形成行业标准,为省内甚至全国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交通组织维护提供参考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为此,昌九改扩建项目办工作中心紧紧围绕“争取主线工程优先、争取上跨桥施工优先、争取路床交验和路面摊铺优先”展开。由项目办根据交通情况总体规划,施工总承包单位负责统一调配施工队伍、机械设备等,对影响交通的施工作业点,严格倒排工期,明确时间节点,集中人员、设备定点攻坚。在工序衔接上做到科学安排,合理组织,对接有序;在交通维护上做到“动态管理”、“工完障清”,及时收缩或撤除涉路施工作业面,尽可能减少对交通的影响。

截至发稿前,改扩建施工路段交通维护人员由初期的70余人增至200人,交通维护巡查车9辆、水马4.5万个、安全锥9.7万个、各类施工警示标志500余块。增设雾灯标志灯80套、分流路段照明设施15套。项目办还积极创新交通维护管理模式,研发智能交通安全设施倾倒检测系统和信息发布平台,为交维队骨干人员配备了40只定位器,实现了交通设施维护精准、路况信息发布精准、交维人员定岗精准的三个“精准化管理”。

由于信息畅通,处置高效,据了解,2017年春运期间,昌九高速公路日最高车流量突破11万辆,日均车流量较往年同期增长165%,全线未发生一起大面积、长时间的交通拥堵现象,未发生伤亡事故,较去年同期下降100%。

严格规范化作业,延伸品质工程内涵

十八届五中全会强调,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必须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交通运输部也提出用新理念打造品质工程的要求。

“品质工程不仅仅是工程质量,我们在保质量、保进度、保安全的同时,还要进一步延伸品质工程内涵,树立高度社会责任感,把施工污染降到最低,尽可能不影响沿线居民生产生活,真正做到绿色施工、生态施工、文明施工。” 昌九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办主任黄智华在生产调度会上强调。

“无规不成方圆。”这是他们在建设过程中严格遵循的规则。他们在《项目管理大纲》基础上,制订了《昌九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施工污染防治方案》。从防治目标、管理措施、防控举措、违约处罚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规定。并成立了由项目办、总监办、施工单位主要负责人组成的规范作业领导小组。建立了扬尘、噪音控制教育和技术交底制度,把环境保护知识纳入“三级教育”;建立了检查考核制度,把扬尘、噪音治理纳入月度考核评比;建立公示举报制度,向社会公示了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的广泛监督。《方案》不仅细化了规范施工的每一项工作要求,还在各施工现场出入口悬挂责任牌,明确责任单位、责任人,确保文明施工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不留死角。

为了控制施工扬尘污染,昌九改扩建项目营造了浑厚的治理氛围,并从现场围挡、施工道路、驻地及场站、材料堆放、封闭作业、裸土覆盖、运输车辆、路基作业、路面作业、大风天气作业等十个方面提出了明确要求。各参建单位也投入了洒水车、雾炮机、水洗装置等等大量的设备,通过重点施工区域采用封闭警示亮化围挡隔离;施工道路根据季节、气侯因素实施每天不少于3-5次的洒水降尘;驻地及场站进行硬化或绿化处理;材料堆放、装卸采取有效遮盖、封闭、洒水;对非施工作业面的裸露地面、工地采取临时绿化;运输车辆采取限速行驶、覆盖或密闭装运等一系列硬性措施。使昌九高速改扩建项目工程建设向绿色施工、生态施工、文明施工迈进了一大步。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打造品质工程非一朝一夕,更不会一蹴而就。需要广大建设者在管理创新和工艺、技术及装备创新方面不断探索,并及时总结先进经验,努力促进创新成果转化应用与共享。我们坚信,昌九改扩建项目在全体建设者的共同努力下,昌其品质创建必将是经得起时间检验,引领行业前行,其创建道路也必将越走越宽广、越走越顺畅。

猜你喜欢

车流量交通高速公路
繁忙的交通
小小交通劝导员
为什么高速公路上不用路灯照明
基于车流量监测系统的荆岳大桥拥堵预警方法探讨
高速公路与PPP
参考答案
高速公路重大节假日免费车流量金额算法研究与应用
高速公路上的狗
阅读理解三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