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纸上”科技“要开花,更要结果”

2018-08-22陈楠枰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成果

文/本刊记者 陈楠枰

拥有专利论文十几项,却没有一项能成功转化成产品,这是武汉锐科光纤激光器股份有限公司总工程师闫大鹏一直以来的遗憾。科研成果“只开花,不结果”,从实验室到流水线,从闫大鹏的经验来看,这一切都需要在市场检验下不断修改。

但是,把成果一卖了事肯定不行。“科研人员跟进项目,一是所在单位的态度不好确定,另一个就是取酬收入怎么分配很难定夺。”除此之外,评估管理规定有弊端也会影响科技成果转化进程,一项成果走评估备案的程序约要耗费半年多时间,不仅要向评估方支付不菲的费用,还需提供各种评估材料。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发展,我国科技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就,科技与经济脱节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得到解决。然而,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成功率却仍不乐观。2015年上海《新民晚报》所刊登的数据显示,我国一年收获科技成果4万多项,形成生产能力具有一定规模的却不足20%,而最后形成产业的更是只有5%。

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没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儿跑

2014年6月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多年来,我国一直存在着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不力、不顺、不畅的痼疾,其中一个重要症结就在于科技创新链条上存在着诸多体制机制关卡,创新和转化各个环节衔接不够紧密。就像接力赛一样,第一棒跑到了,下一棒没有人接,或者接了不知道往哪儿跑。”

《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提出,适应创新驱动的体制机制亟待建立健全,企业创新动力不足,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不高,经济发展尚未真正转到依靠创新的轨道。科技人才队伍大而不强,领军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缺乏,创新型企业家群体亟需发展壮大。激励创新的市场环境和社会氛围则仍需进一步培育和优化。

在杨柏龄看来,技术创新过程中,在实验室阶段科技人员无疑是责任主体,而从实验室成果到产业化转移的全过程中,企业又进而转化成了新的责任主体。

“大量事实表明,技术经济性、市场适用性、产品工程工艺开发、产品管理与市场营销、融资集资等非技术性因素往往是决定成果是否能成功转化并实现利润的关键。在转化过程中尤其需要更加注重非技术性因素。”

“因此,不能片面地认为突破性技术就必定带来产业化成果,更不能引导企业只盯着‘前沿性技术’却不评价技术本身的适用性等问题。”杨柏龄表示。

实际上,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就先后采取改革拨款制度、开拓技术市场、鼓励科研机构和科技人员以多种方式进入市场、推动应用型科研机构和设计单位向企业化转制等一系列重大改革措施,全面推进科技体制改革,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无奈,收效却并不明显。

《全国科技成果统计年度报告》与《全国技术市场统计年度报告》较为客观地反映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项目源及市场交易总体情况。根据连年数据可见,我国科技成果资源较为丰富, 成熟应用技术类成果较多,这为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的实施提供了良好的项目源。然而,我国科技成果转移与扩散能力却仍然处于较低水平。

从科技成果登记和技术市场交易结果看,近年来我国政府科技投人的成果转化率有所 提高,但仍有较大改进空间。另一方面,高校与科研院所是高水平、源头性技术成果的重要供给源,而企业相对而言技术创新能力较薄弱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技术需求与技术供给能力之间存在较大差距,适宜于商品化、市场化的技术未必来源于高水平技术。

近年来,面向科技创新领域提供各环节相关服务的科技服务产业正在冉冉升起,为各行各业提供更多不同种类的科技服务。与相继出台的配套政策相呼应,截止去年7月,国内科技型企业孵化器数量超过1500家,生产力促进中心数量超过200家,并且总数在不断增加中,科技服务领域企业数量与从业人数分别超过32万家与330万人。但同时,科技服务业作为新时机、新机遇下产生的新行业,在发展动力、模式、领域、方向等诸多方面存在不确定性,仍需行业各界用积极、开放、包容的姿态在摸索中不断发展提升。

搞科研的不一定会做买卖,做买卖的大部分不懂科研

“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是最大的问题。一项成果在科学家眼里完成了,得到了科技同行认可、发表了论文、有高引用率,但这离实际应用、离对经济做出实质性的贡献,还有相当的距离。”中科院科技促进发展局局长严庆曾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一般而言,科研阶段、成果转化中间阶段与产业化阶段的资金投入比大约在1:10:100左右。而我国现阶段,由于优化科技资源配置的改革在不断深化当中,各类科技计划经费投人主要集中在科技成果的研发阶段,对科技成果进入市场的中间环节(中间试验、工业化试验)投入不足;投入方式、机制与技术创新规律尚不能匹配;缺乏相应的机制创新和科技金融条件平台支撑,难以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这些亦都导致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满足科技成果转化的需要。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张俊芳认为,高校及部分科研院所仍停留在“供给型”科研模式阶段,技术脱离市场需求,与企业技术承接能力间存在较大落差。“此外,链接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的中间组织和平台尚未充分发挥功能,科技成果转化供需双方难以对接。”

杨柏龄认为,鼓励高校、院所、及科研人员参与成果转化,是为了提高成果转移转化的成功率,并不是鼓励大学和院所自办企业。高校与企业、教师科研人员与企业家,在功能设定上具有不可调和的内在矛盾,大学、院所和科研人员应坚守创造和扩散知识的本职工作。

显然,如杨柏龄所说,在产业化环节中,企业和科研院所的侧重点却是不同的。例如,科研攻关环节,研究人员会从1000颗芯片制备中找到性能表现最好的一颗,作为应用转化的“原型片”;但在推向市场前,企业则会想办法从1000颗中找到性能表现最差的一颗,以此发现技术漏洞,最大化确保产品安全,减少市场召回概率。

长期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中介服务的科创帮CEO唐晓琳亦表示:“专业的人应当做专业的事。科研人员的技术越先进,不代表市场转化的竞争力就一定越强。市场要的是性价比,有的技术水平很高,但市场并不需要;或者技术先进导致的成本增加,市场也不一定接受。”

同时,科研人员对技术成果变成产品、产品实现销售这一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往往事先预估不足,导致转化过程受阻时比较容易放弃;在观念上,科研人员比较重技术、轻生产、轻销售及管理,导致最终无法实现产业化。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呼吁,在从研发研制到产业化商业化长链中,不同阶段应当实现创新主体的角色转换,要把科学家、企业家、金融家聚合在一起,发挥各自特长和优势,扬长补短、协力完成共同的事业。

他认为,在开放、共享的理念和市场机制下,可采用成果转让或许可、作价投资、合作合股等多种市场化方式实现,同时保障科技研发的应有回报,鼓励研发人员进一步创新的动力。

随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成为中央科技改革重点方向,新时代的科技服务产业的发展驱动力亦正由政府推动为主向市场推动为主转变,未来的科技服务业应由市场化的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对各创新要素进行匹配,以更有效地聚集创新资源,降低转化风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将束之高阁的专利释放,还需避免科技资源分配“政出多门”

“当前科技项目立项种类繁多,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技部等部门根据自身情况发布立项通知,容易造成课题重复申报和重复资助,削弱了单项资助力度。”全国政协委员、原福建省政协副主席郭振家建议,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制度保障,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制度的顶层设计,建立“国家-省-市”全国统一的技术转化监管体系和科技管理平台,全流程指导、监督和协调科技成果转化,避免科技资源分配政出多门、九龙治水、条块分割,科技计划“碎片化”。

科研院所中,不少科研人员均面临过事业身份和行政身份两个管理政策之间的衔接与统筹难题,当国家对领导干部的兼职、拿奖励有区别于科研人员以外的行政限制,二者之间就产生了矛盾,也因此导致他们自身对深度参与科技成果转化心有余悸。

一方面,按照《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若干规定》,担任领导职务的科技人员获得成果转化奖励成为了可能。但按照相关部门的规定,“不得在企业领取薪酬、奖金、津贴等报酬,不得获取股权和其他额外利益”的条文依然有效。

法律虽然修改了,但相关规定不修改,执行起来就会两难。如何更好地制定配套政策,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法,鼓励更多的科研人员俯身科研事业,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研究员蔡晓红则认为:“还需要继续出台一系列配套政策,做好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的‘加减法’。”

在她看来,应当考虑设立专项基金,支持关键技术的小试、中试和新技术产品样机示范;设立专项基金,对关键技术成果转化的支持不仅要“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解决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所需的资金支持问题。

“同时,还应建立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后支持机制,放开对兼有处级及以上行政职务的核心科技人员的持股限制,鼓励科技人员不仅注重科技成果本身,还将致力于科技成果市场化以后的效益问题。”

此外,目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并不完整,一款产品推向市场后,短时间内便出现大量仿制品,并且迅速进入价格竞争阶段,再加上网购渠道发酵,造成了劣币驱逐良币,不少科研成果在初步转化后,后续创新被压制的情况。

同时,在成果转化的复杂过程中,环节多、单位多,往往科技人员是成果的载体,企业是成果转化的主体,容易经常出现成果权益不清的扯皮现象和权益受到侵害的情况。“科技成果转化的核心是产权问题”正逐步得到科研界的集体关注。

在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中,

企业是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在承接科研产出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再创新,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

高校、科研院所是“资源池”,一大批科研成果如矿山中的黄金等待勘探开采;

中介服务机构是“架桥人”,既维护各方利益,又提高转化效率。

2017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候选项目“全热回收的天然气高效清洁供热技术及应用”第一完成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付林,在用自己的方式成功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后,就因经费使用、产权处理不当的问题,错失了当年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的答辩资格。

显然,落实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政策利好从“纸面”到“地面”,绝非一日之功,更难一蹴而就,还需科技成果转化全链条中各个环节的共同努力。

猜你喜欢

科研人员科技成果成果
科技部等五部门联合发文开展减轻青年科研人员负担专项行动
科研人员揭示油桃果实表皮不长毛的奥秘
科研人员破译黑猪肉特征风味物质
验收成果
我国科研人员揭秘银杏古树长寿机制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