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陆旭东:科技成果转化要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

2018-08-22范永伟

交通建设与管理 2018年3期
关键词:旭东科技成果成果

文/特约记者 范永伟

向交通运输部部长李小鹏汇报交通委员会工作情况

主持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交通运输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成立大会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这恰恰说明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不仅是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要任务,也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抓手,更是科技支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举措。

“一边是大量‘沉睡’的科技成果堆积在高校、科研院所,急需被‘唤醒’,一边是企业急需找到合适的科技成果,追求新的发展。虽然双方都有需求,但是往往很难实现良好的合作,这是为什么呢?”说起这个问题,一直致力于交通运输行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陆旭东认为,这凸显了中国在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这个环节的不顺畅。除了政策体制的制约因素外,最主要还是双方不了解,不信任。他说,虽然双方都有需求,但是缺少这样一个契机或者说相互沟通了解的渠道,拥有成果的科研院所不知道该把成果交给谁去推广应用,而需要新技术成果的企业又不知道哪里有他们想要的技术成果等,这就需要做好技术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工作,搭建好沟通服务平台,制定相应的制度政策,构建稳定的科技服务人才队伍等等……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结构正发生根本性转变。一方面,高能耗、高污染的第二产业亟待转型升级;另一方面,第三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经济增长模式从“工业+投资”驱动的“工业经济”向“科技+服务”驱动的“服务经济”发展。

陆旭东认为,当前科技服务行业在我国的发展恰逢其时,即将步入高速成长期……

成果转化瓶颈亟待打破

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当前,我国科技领域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特别是同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相比,我国科技在视野格局、创新能力、资源配置、体制政策等方面存在诸多不适应的地方。我国技术研发聚焦产业发展瓶颈和需求不够,以全球视野谋划科技开放合作还不够,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不强。”

过去的五年当中,我国完成了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国务院出台了关于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若干规定,启动了一系列的行动,科技成果转化取得了比较显著的进步。但与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和转化速度明显过低。由于历史原因,我国科研人员的科技成果转化收益一直属于所属单位,这和外国惯例有着很大的不同,也大大影响了科研人员的创新积极性。

与科技部、中科院、交科院、中国技术市场协会等领导合影

据了解,科技成果属于谁这个问题一直是科研圈子中的“灰色地带”。一直以来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研发的科研成果被视为国有资产,而不少的科研成果转化就可能被视为“国有资产流失”,鉴于这一前提,高校和科研机构保持了一种高度谨慎的态度,科研人员个人对于科研成果的转化要经过漫长的报批和协商。

陆旭东认为,这或许是造成科技工作者成果转化的意识不够强,缺乏积极性,选择科研项目具有盲目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记者调查发现,正是基于科研管理中的现实情况,大多数科研机构的科技工作者都是抱着获得某种奖励、评得某种职称的目的来做科技项目。一个科研项目往往最后都是提交结题报告,发几篇论文就算完成,至于这项科技成果对社会有多大实际用途或价值,是否能够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往往不是他们关心的重点。

另一方面,虽然国家已经在税收政策上对企业引用科技成果给予一定的鼓励,但是大多数企业的发展主要还是通过扩大再生产占领市场,而不是通过引用科技成果来得到发展。在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的推广中,还要面临传统思维和既得利益者的层层阻挠,甚至封杀。因此,企业作为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很多时候同样缺乏引用新的科技成果的积极性。

陆旭东说,在科技工作者和企业都具有科技创新意识的情况下,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比如信息的不对称性,成果转化的风险性和成果转化收益的纷争以及科技成果技术不成熟,也是科技成果转化的难题,亟待突破。

2015年以来,国家修订颁布了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国务院出台了《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若干规定》,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行动方案》,这被称作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工作“三部曲”,不仅破解了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等政策障碍,对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强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都具有划时代的重要意义。

“作为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的新型高端服务产业的科技服务也正逐渐成为国家的主导产业,完全符合我国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趋势,有望成为驱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以‘促进成果转化,建设交通强国’为宗旨的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交通运输委员会成立,恰逢其时。”陆旭东说。

向交通运输部副部长刘小明汇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科技服务的作用不容忽视

目前,我国社会各界已逐渐认识到发展科技服务产业的重要意义。国务院在2014发布的《关于加快科技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中首次对科技服务业发展作出全面部署,提出“2020年基本形成覆盖科技创新全链条的科技服务体系,科技服务业产业规模达到8万亿元”的目标。可以说,科技服务行业在我国将步入高速成长期

陆旭东介绍说,2016年挂牌成立的交科院交通科技集团和依托科技集团成立的中国技术市场协会交通运输委员会都是顺应当前科技市场发展需求而成立的交通运输行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推广应用的重要平台,其职能就是整合交通运输行业内相关资源,发挥科技创新全产业链优势,维护成员单位利益,组织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新装备的研究、开发、推广和应用,助力交通强国建设。

2017年,《交通运输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暂行办法》发布,从技术收益、机制建设、收益分配、转化激励、绩效评价、人员兼职、离岗创业等方面提出了44条政策措施,旨在落实中央科技改革精神,增强行业科技人员“成就感”、“获得感”,激发行业创新创业的生机与活力。紧接着交通运输部各直属单位分别出台实施细则促进政策落地实施,并积极建立科技创新链条,激发创新主体活力,促进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服务创新体系。

陆旭东介绍说,科技成果转化体系是科技服务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创新体系内容的重要来源与保障,其核心就是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深入了解。高校、政府、企业是参与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三大主体,分别代表了科技端、政策端、市场端三项要素。三者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各自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并随着主导主体、匹配模式、参与程度等不同而形成各种类型的科技成果转化模式。

陆旭东介绍,当前,我国常见的科技成果转化的四种模式,包括科技型企业创业模式、产学研联合转化模式、科技孵化器模式、企业技术联盟模式。他比较看好企业技术联盟模式,他认为这种模式可以实现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优势互补,在资金与技术上实现风险共担、成果共享。

由此可以看出,科技服务产业的发展驱动力正由政府推动为主向市场推动为主转变,未来的科技服务业应由市场化的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对各创新要素进行匹配,以更有效地聚集创新资源,降低转化风险,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同时,随着科技服务业的发展,市场化的第三方服务机构越来越多地参与到科技成果转换过程中,并体现出难以替代的作用,已有成为第四大主体的趋势。

陆旭东说,交通委员会成立短短的一年时间内,组建了专家委员会,为河北万亿交通设施有限公司研制生产的整体加强型模数式多向变位伸缩装置举行科技成果鉴定会,还召开了复合增强构件快速加固技术科技成果评审会等,有力推动了该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和应用。交科院科技集团旗下的认证中心、检测公司、科技传媒公司等也为交通行业科技成果评价、检测认证、转移转化、实践应用、宣传推广做了大量工作。

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势在必行

把握好科学发明创造的运用,是当前人们对创新思路和科技成果的认识,但是在新想法、新技术、新创意刚刚“破土”而出的时候,往往会出现并不看好、并不赞同甚至无法理解的现象。但是在科学发展的进程中,一些颠覆性的科学成果往往孕育萌生在一个个枝枝杈杈的小溪流中。

所以说,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极具不确定性与风险性的过程,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是完全不同的主体,拥有不同的立场和思维模式,彼此不了解,那么谁是桥梁、谁来沟通呢?那便是从事技术转移的科技服务机构和从事技术转移服务工作人员,也就是我们现在说的技术经理人,是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的主要推手,陆旭东介绍说。

今年5月28日,科技部制定了《关于技术市场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培养1万名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纪人,纳入国家、地方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依托国家技术转移区域中心建设国家技术转移人才培养基地,以市场化方式设立技术转移学院,开展技术市场管理和技术转移从业人员职业培训。鼓励高等学校设立技术转移相关专业,培养技术转移后备人才。联合国内外知名技术转移机构,推动成立技术经理人、技术经纪人行业组织,加强对从业人员的管理和服务,吸引社会资本设立相关奖项。此举被业内认为是落实《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的重要举措,将进一步加快发展技术市场,健全技术转移机制,促进科技成果资本化和产业化。

为了让更多的科技成果扩散、流动、共享,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建设方案》(下称《方案》),也明确提出到2020年,适应新形势的国家技术转移体系基本建成,互联互通的技术市场初步形成,市场化的技术转移机构、专业化的技术转移人才队伍发展壮大,技术、资本、人才等创新要素有机融合,技术转移渠道更加畅通,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的国际技术转移广泛开展。

在云南总裁班讲课

陆旭东说,当前存在科技服务机构市场化程度低、专业性不足,从业人员数量稀缺等问题,尤其是科技服务机构从业人员普遍缺乏激励机制和职业发展渠道,而科技服务人才培养主要依靠短期培训,尚未形成系统性的科学培养模式,这些都是技术经理人人才发展滞缓的重要因素。目前,随着国家各项政策出台,技术经理人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人才的培养和人才队伍的建设也势在必行。

据陆旭东介绍,技术经理人是推进技术成果转移转化的专业人オ,是依靠自身优势及擅长专业从而推进相关行业成果转移转化工作的职业人员。技术经理人的价值在于充分发挥其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不同于与普通中介的“一锤子买卖”,对具有发展前景和潜力的项目,不仅会分析诊断项目的需求,寻求可以满足要求的优质服务资源,还会形成全流程服务的“项目小团队”。所以,技术转移经理人不仅要有科学和技术专长,还要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属于典型的高度复合型管理人才。

说到这里,陆旭东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科技成果不会自己转移和商业化,一定是人与人的合作,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技术寻求生命力的过程,这样一种凝结人类智慧的无形资产,其价值的实现,就是要在对的时间遇上对的人,才能找到最终的归宿。”

猜你喜欢

旭东科技成果成果
开学第一天
验收成果
工大成果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健康照明”成果聚焦
看图说话,揭开幂函数的庐山真面目
“三医联动”扩大医改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