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精细整治背街小巷环境提升首都城市品位
2018-08-21柯焕章
柯焕章
2017年是北京市实施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的第一年,取得了初步成效。
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问题,是多年来历史积累的、是逐步蔓延发展形成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和谐宜居首都,而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的环境现状,跟这一要求就有很大差距,与作为一个大国首都的地位和形象也不相称。北京市制定实施《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動方案》,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北京时强调的“既管好主干道、大街区,又治理好每个社区、每条小街小巷小胡同”要求的重要措施。在具体实施工作中措施较得力,推进力度较大,经过这段时间整治,有的背街小巷环境好些了,形象也较完整一些了,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下面就继续坚持精细整治背街小巷环境,提几点建议,供参考。
第一,坚持精细化常态化管理。国外有些城市环境管理工作做得非常细,值得我们借鉴。我举一个例子,如新加坡他们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做得非常精细,别说街面上开墙打洞搞经营,就是原有房子什么都不动,只是改变房子的使用功能那也必须申报,经过城市管理部门审查批准以后,才能施工或使用,管理非常严格,有规范的申报程序和管理规定,而且大家都养成遵守法规的习惯。如果随意开墙打洞、违法建筑将受到重罚,所以很少有这种违法行为。我们虽然也有法规规定,但不够健全,虽然也有罚则,但是一方面罚不责众,另一方面起不到惩戒的作用,所以问题一而再再而三地蔓延。在城市管理上,我们跟国外有些国家城市是有差距的,我们要进一步健全、细化法规管理体系,加强精细化常态化管理,进一步加强法制管理的力度。
第二,坚持稳中精细推进。面对造成背街小巷环境问题的复杂因素,不能操之过急,要坚持精细严谨,把工作做得很细致很扎实,不要为了抢进度,做法简单化,或者做得很粗糙。要做到舆论宣传先行,得到居民的理解和支持,自觉接受和配合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工作。做到措施严谨,安全有序推进,达到良好的预期效果。
第三,坚持精细设计和施工,着力提升历史城市环境风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要求旧城要整体保护,所以,特别是东城区和西城区的工作更要做的精准细致,做到位。并希望这次整治提升的建设标准应适当提高一点,包括财力物力的支持,确保整治的质量和水平。
第四,进一步健全法规体系,为坚持精准管理提供依据和保障。集中整治不易,整治后要持久保持良好的城市环境更不易。特别是对城市的公共空间如城市街道,包括背街小巷,以及城市广场等,这些都应是大家共享共用的场所,任何人不仅不能随意占用或损害公共空间环境,而且大家都有责任和义务将其维护好。这就要求有相应的法规保障,依法进行管理。目前城市管理的法规体系还不是很健全,有的还不是很细很具体,希望通过这次整治,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细化完善城市管理法规体系。
第五,整治要相应解决好方便居民生活等问题。在整治背街小巷环境提升过程中,难免出现一些问题,如封堵拆墙打洞以后,有的小买卖没有了,甚至有的菜市场也不见了,给有些居民生活带来了不便,由此引起一些非议。确实要正视这些新情况新问题,而且应采取积极措施妥善解决。在下一步整治行动中,尽可能把工作做细,最好能先安置后拆改,或者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在整治提升城市环境的同时,相应解决好给居民生活带来不便的问题。
总之,这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行动,时间不长,力度不小,取得了初步成效。希望下一步继续整治进一步把工作做细,进一步提升整治的质量和水平。因为封堵开墙打洞并不是最终目的,目的是要更好地改善首都北京城市的整体环境,提高首都城市的文化品位,建设世界一流的和谐宜居首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