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中对外文化交流机制研究

2016-05-17付再学

人民论坛 2016年11期
关键词:核心区文化交流一带一路

付再学

【摘要】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在一带一路建设中,构建对外文化交流机制是十分必要的,但同时也存在挑战,为此我国需要发挥国际精神,帮助沿线国家发展文化产业;要转变大国话语,与友国建立互信关系;要健全文化输出机制,以宗教文化为纽带,加强与沿线各国的文化交流。

【关键词】一带一路 核心区 文化交流

【中图分类号】G115 【文献标识码】A

习近平在2013年提出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构想。一带一路战略一经提出,便得到国内国外的广泛关注和讨论。2015年,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提出:发挥新疆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向西开放重要窗口作用,深化与中亚、南亚、西亚等国家交流合作,形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重要的交通枢纽、商贸物流和文化科教中心,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同时文件还提出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要将福建作为核心区进行建设。由此可见,我国首先将新疆和福建作为一带一路的核心区进行建设。在中央倡导下,新疆与福建作为核心区域,在政治、经济等各个领域都得了极大巩固。一带一路构想无疑是中国古丝绸之路文化价值的当代显现,因此一带一路不仅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途径,更是传播中华文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渠道。所以,在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中,也要尤为重视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建设。

构建对外文化交流机制的必要性

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要想顺利实施,必须获得稳定长期的国际合作伙伴,而文化起到凝聚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合作与发展的作用。古代丝绸之路实现了中国陶瓷、丝绸等艺术的海外传播,与此同时,西域农业文化、欧洲的雕塑艺术等也传入中国,通过丝绸之路,实现了中外在文学、宗教、音乐、舞蹈、绘画等多方面的交流。可以说古代丝绸之路的繁荣为当下一带一路战略打下文化基础。当前提出的一带一路战略正是对古代丝绸之路文化的延续,为中国以及沿线国家提供了互相交流的平台,因此文化交流机制的构建具有必要性。

首先,构建对外文化交流机制为一带一路各国共享智力资源奠定基础。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都在不同领域有着自身的智力或文化优势,如中亚地区精于精密机械的制造,而且在音乐、绘画以及宗教艺术方面有着较高水平,但受市场需求、国家发展水平等方面的限制,这些优秀的技术成果及文化并没有在国际社会上大放光彩,而一带一路中文化交流机制的构建则能够将这些文化带到更为广阔的国际舞台,使其潜力被充分开发,实现智力、文化资源的国际共享。一带一路平台将成为东亚文化与欧洲文化联系的桥梁,让世界不同文明成为一个共同的文明贸易市场,沿线国家的文化资源在这一广阔的世界性市场中必然能够创造更多价值。通过文化交流机制建设,各国的文化遗产将获得新的生机,这也是一带一路获得各国智力支持的前提。

其次,不同文明的交互发展要求一带一路构建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在中国古代的丝绸之路发展过程中,文化艺术与科学发明也随丝绸之路而流入西方,并对西方科学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与此同时,西方文明也从丝绸之路传入中国,激发了我国社会的活力,由此可见,丝绸之路不仅具备互通有无的商业功能,更成为不同文明文化互相交流的承载平台,促进社会的发展。

2014年11月,在北京举行的加强互联互通伙伴关系对话会上,习近平就明确提出了一带一路战略所应承担的责任,他讲到一带一路战略将人文作为交流纽带,能够深化亚洲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关系,在一带一路的引领下,亚洲各国将形成共建发展的命运共同体。不同民族在价值观念、宗教信仰、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都有同质性或异质性的关系,一带一路能够将不同民族间的异质性元素转化为民族特色,而同质性元素也能得到优化和升华,不同的民族将以更加开放与包容的心态来看待异质文化,各民族也能够通过一带一路这一平台弘扬本民族的独特文明,并吸收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从而促进不同文化的交互发展,这也能够为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经济政治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氛围。

最后,构建对外文化交流机制为一带一路战略争取国际合作打下群众基础。一国与另一国的交往从本质上是两个不同社会、不同人民之间的交往。一带一路战略涉及沿线数十个国家,更关系到这些国家人民的切身利益,因此,一带一路能否顺利实施还取决于这一战略是否获得沿线国家民众的支持。文化是一种跨越区域、超越时空的交流工具,它能够起到增进不同国家民众情感的作用,如舞蹈能够用肢体表达意义,音乐也能超过语言以韵律来传达情感。文化的交流打破了语言地理的障碍,让各国群众因文化交流而互相信任,产生文化上的亲近感,这是一带一路战略顺利实施的群众基础。

古代丝绸之路的发展,已经让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民众对中国文化有了一定了解,这为当前战略实施提供了宝贵的历史财富,但一带一路要想进一步推进,还需要通过文化交流机制来巩固和扩展已有的群众情感基础,最大范围争取沿线各国民众的支持。所以,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机制建设便显得十分重要,它不仅能够密切沿线各国的高层交往,更能够推动合作伙伴之间的民间文化交流,增强不同国家民众之间的感情,这样一带一路战略才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得沿线国家的民间认同,一带一路的合作内容也将更加多元和丰富。

构建对外文化交流机制面临的挑战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经济获得持续发展与转型的重要途径之一,并且能够提升我国的国际大国地位,使得我国的改革开放向纵深方向发展,这无疑是我国进一步成为世界强国的一个极大机遇。但作为一带一路战略重要推动力的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在建设上却依然存在较多问题。

沿线国家文化产业较为薄弱。一带一路涉及沿线多个国家,而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制度、社情民意、文化基础都有所不同,尽管一些国家的文化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有极大的挖掘价值,但由于文化基础设施薄弱,在文化产业、交通建设、通信系统等方面还处于起步阶段,阻碍了对外文化交流机制的建设。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建设是一个系统的、长期的、宏大的工程,需要耗费较长时间,但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却已经箭在弦上,因此尽管目前我国一带一路的核心区已经准备好建设对外交流机制,但沿线一些国家却并没有相应的条件。如东南亚、中亚等地基础设施的薄弱成为我国与其文化交流上的短板,也阻碍了各国资源的开发。

此外,我国一带一路政策的提出、实施时间并不长,各国在文化产业政策及法律上也没有针对这一战略制定相应规则,这导致合作国家在文化产业发展上可能出现不兼容的问题,并带来诸多矛盾。由此可见,一带一路战略中对外文化交流机制的建设首先要解决合作国家文化发展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

合作国家互信体系不牢。一带一路战略的实现离不开沿线各国的相互合作和交流互动,而信任是合作的基础,如果缺乏相互信任和扶持,一带一路战略寸步难行。但一带一路国家地区因地缘政治而关系十分敏感,沿线在利益、军事、安全等方面既有合作也存在竞争,加之宗教文化冲突、地区经济发展失衡等因素,导致各国之间很难十分信任其他国家,这也给一带一路中的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建设带来挑战。

我国一带一路区域涉及东南亚、中亚、南亚、西亚、中东、北非等地,这些地域跨度大,在体制、宗教、文化、风俗、法律等多方面都存在较大差异,而且这些国家都有各自的利益考量,这已经为各国建设互信体系带来诸多阻碍。但更为复杂的是,东南亚、西亚等地区和国家深陷地缘政治与大国博弈泥潭,这也意味着我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也要面临大国角逐、恐怖主义、民族宗教冲突、区域紧张局势等问题,这让沿线国家民众对参与一带一路也持犹豫态度,在安全感匮乏的情况下,大多数民众缺乏积极参与彼此间的文化交流的积极性,这无疑增加了我国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建设的阻碍。此外,中国的迅速崛起也让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对与中国合作充满顾忌,一些国家为了在大国博弈中自保而可能选择拒绝加入一带一路战略,这也给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缺乏健全的对外文化输出体系。文化实力也是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一带一路战略也有利于提升我国的文化软实力。近几年来,我国积极倡导发展文化产业,并在经济较发达地区设置了文化产业园,涉及舞蹈、音乐、动漫、表演、艺术设计等各个方面,而且随着文化产业建设热潮,我国传统文化已成为文化产业的重要主题,可以说我国国内文化市场得到了极大开发,这为我国进行文化输出提供了可能。

目前,我国还并没有完善的文化输出体系。一方面,尽管我国的文化产业获得极大发展,但我国在文化产业规范方面的法律法规却呈现出一定的滞后性,这导致文化产业发展缺乏规范体系、出现同质化甚至低俗化等乱象,使对外文化交流中缺乏高质量的文化产品。

另一方面,我国在对外文化投资上缺乏经验,加之政府支持力度不足,与国家规则脱轨,导致我国文化产业难以进入国际市场,阻碍了一带一路核心区及其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建设。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缺乏共同文化。任何交流与沟通都需要一个合适的切入点,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交流机制也是如此,需要寻求中国与其他沿线国家在文化上能够共享和产生共鸣的文化交流内容作为切入点。一个国家和民族能够独立,这意味着它在文化上有独立性的特征,这种异质性能够促使不跨地区的文化在一带一路战略中互相碰撞,带来文化的多元与繁荣,但在一带一路发展初期,不同国家的文化交流需要寻求一个成熟、稳定、和谐的文化沟通切入点。

由于沿线各国在价值观念、文化环境、语言文字、风俗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便很可能在寻求交流切入点过程中产生分歧和矛盾,缺乏共同的文化根基,各国之间的认知框架也很难吻合,现实的文化信息失去互传的可能性,更勿论不同国家文化的交流。加之一带一路国家地理跨度较大,我国与沿线一些国家存在较大的地理、文化、思维等方面的差异,而且历史发展也大不相同,因此要想寻求中国与沿线各国之间的文化相同点并非易事。由此可见,共同文化的缺失也将阻碍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建设。

构建对外文化交流机制的对策

首先,要想构建一带一路对外交流机制,需要克服沿线国家文化产业基础设施薄弱的问题。我国应发挥国际精神,帮助沿线国家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具体来说可以通过帮助其建设新型文化产业园的方式发展具有本国特色的文化产业,这样才能够与我国进行文化交流,并进行文化产业方面的贸易。我国可以将发展文化产业的经验及模式推广到一线一路沿线文化产业薄弱的国家,并提供一定的财力、物力以及人才支持。

在支持相关国家产文化产业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应拓宽支持资源,积极组织国际援助组织进入一带一路沿线需要帮助的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募集扶持资金及志愿者,全面帮助沿线国家发展科教文卫事业。在帮扶过程中,应该意识到一国的发展不能仅靠外部“输血”性支持,而应该靠自身产业支撑,为此我们应该积极在投资、贸易、基础设施建设上与沿线国家进行合作,推动其内部产业发展,使之在一带一路中真正获益,这样反过来能够支持本国文化产业发展,推动文化交流机制建设。

其次,我国在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建设中,应转变大国权威形象,获取沿线国家的信任。中国自古以来便是东方大国,而当代随着经济的迅速崛起,我国的大国形象表现更为强大,这让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与中国合作存在担忧和疑虑。因此,要想获取这些合作国家的信任,我国在建设对外文化交流体制过程中应转变大国话语体系,以包容、多元的态度进行交流,避免夸大宣传中国优势,在交流过程中加入柔性元素,形成新的话语风格,在国际上树立友好的国际形象。

在具体的交流话语使用中应注意凝聚力和趣味性,考虑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思维习惯与话语表达方式,提升交流的可接受性和有效性,营造良好的国际合作话语环境。总体来说,在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交流中,我国应以更加亲切的姿态去降低沿线国家对我国大国形象的担忧,提升其对中国的信任感,从而更好的开展合作。

再次,要推动一带一路对外文化交流建设,还应大力发展国内文化产业,并完善文化输出体系。一是国家要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财政投入,扶持文化产业输出,我国可以打造一批既符合国际潮流又具备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并全力支持各类对外文化交流活动,在域外建立中国文化基地,如孔子学院、敦煌文化研究中心等,拓展对外文化交流的领域。

二是要加强对外文化贸易往来,一方面在上海、北京以及珠三角等文化产业较为发达地区,要加强创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输出,另一方面国家可以鼓励新疆、青海、云南等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文化省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合作国家的文化交流。

三是应根据各国的不同文化特色加强彼此在音乐、舞蹈、绘画、影视、武术、设计等各个文化领域的交流,可以通过加强国家间青年群体的互动来完成文化沟通,如我国在开展各种艺术节的活动中,可以广泛邀请沿线国家的青年参与艺术活动,此外还可以利用现代媒体平台,利用举办各类艺术赛事中招募合作国家的参赛者,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文化交流。

最后,可以将宗教文化作为对外交流的切入点,使之成为共同文化。缺乏共同文化是我国与其他国家对外交流所面临重要挑战之一,而在中国的诸多文化中,佛教文化是一个较好的切入点。一方面佛教在我国有较强的群众基础,其宣扬普世、多元的价值观念,这与一带一路中兼容并蓄的态度具有一致性。另一方面在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因佛教文化也曾与众多国家建立了友好的交往关系,因此以佛教文化为切入点,能够增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信任和感情,更好地推动一带一路文化交流机制建设。

为此,我国可以为佛教文化交流创造良好的条件。例如,我国已经在尼泊尔修建中华寺,这成为中尼两国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同样,我国可以借助在国外建寺的模式推广少林寺、北禅寺、塔尔寺文化,提升我国宗教文化在沿线国家中的魅力。

一带一路工程涉及多国利益、无论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都有较大跨度且充满不确定性,因此一带一路核心区必须以勇敢的探索精神来践行这一战略。在一带一路战略推进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建设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中国文化在沿线国家的影响力,使之成为一带一路战略的重要推动力。

(作者为新疆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新疆大学人文学院博士研究生)

责编 /韩露(实习)

猜你喜欢

核心区文化交流一带一路
中德音乐文化交流途径探究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薛范:毕生译配只为中俄文化交流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某地经济开发区核心区公路改造新理念的应用
“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城市空间形态演化特征研究
中印文化交流五十年——回顾与思考